第6章 蕉影里的棋声

回州府的第三夜,月亮被蕉叶剪成碎银,漏进窗棂,落在榆木圆案的月牙里,

那月牙依然还盛着“不必回头”的锦囊,此刻却盛不住我一颗好斗的心,

我把舆图摊在案上,却不敢点亮灯芯——怕火舌一舔,就把“零陵”二字舔成燎原。

指尖顺着桂阳郡的轮廓划,划到“阳”字最后一钩,指甲忽然卡进纸缝,

突然在我脑海里的一句话是吕布的旧话:“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声音从案底浮上来,带着并州的风沙,却裹着交州的潮气,黏在我耳廓里,死活都扯不掉。

这时候莲花师姐推门,门轴“吱”一声,

她没点灯,只把茶盏搁在月光里,盏底扣着一片白莲心,心尖冲我,

“蝉,我观你眉心在跳鼓。必有想法”

我伸手去下意识摸,却只摸到当年射日弓留下的薄茧,茧下埋着一粒雾珠,珠里晃着“零陵”二字,也晃着刘备的旗帜——旗帜白得发冷,冷得我指背一蜷。

“我想打零陵。莲花师姐”声音压进茶烟里,让烟替我把“打”字揉圆。

莲花听后没答,指尖蘸了茶面,在案上写一横,再写一竖,横是“不”,竖是“必”,

“刘备在荆州,”声音轻得像蕉叶背漏下的月光,“零陵是他的粮喉,也是我们的旧疤。你若掐,他必会反咬。这一仗难呐,在说了,我们现在实力已经和扬州时候大不如前”

我随即抬眼,看见她眸子里浮着星宿海的碎冰,冰上漂三片榕芽,芽心各托一粒赤豆,豆尖朝我

“若败,”我舔了舔唇角,“我们就成孤家寡人。”

莲花指尖突然在“必”字上画一圈,圈住我们五人的影子,影子被月光压成一朵薄梅,梅心空着,等人种新种子。

“孤家寡人,也是自家,”声音低得能钻进砖缝,“也是寡人,也是五人。”

次日酉时,我把众人召到后山旧校场,却不立即开口

璐璐大姐把竹篮搁在石钵旁,篮柄铜铃没晃——用指腹抵住铃舌,怕它先泄密,

夏夏把盘古斧横抱在怀,斧刃朝外,刃上贴一片榕叶,叶脉里跑着暮露,露被夕阳一蒸,化成一缕极轻的雾,雾扑在她睫毛上,

琳琅蹲在蔻果下,草蚱蜢在她掌心蹦了一下,须挠她生命线,挠得她指背一弯,刚好接住一粒刚炸出的红豆,红得比胭脂淡,比心事浓。

甘白月白袍角掖在腰带,露出靴帮一层旧莲纹,纹被草影一遮,在皮肤上练“横竖”,

破天和阿雅并肩立,破天手里转一只空椰壳,壳里没盛水,只盛三粒赤豆,豆皮裂口,裂得极细,

只有彭大波还是当年的老样子,基本不会守时,最后一个到,手里还拎一盏艾草灯,火苗没点,灯芯绿得刚冒头,指着我们,指得极轻,却把我眼眶指得发热。

看到大家都到了之后,我开口:“各位姐妹和兄弟,我想打零陵,也想要桂阳。”

这个时候,草声没停,风却停了,

璐璐大姐先蹲下去,掌心贴住“不必回头”的锦囊,不揉,只让温度先问安。

“蝉蝉,”声音像蒲团里抽出的旧棉,“士燮把咱们当门帘,挡风也挡光。再缩,就缩成他鞋底的泥。”

夏夏指尖一弹,椰壳里的三粒豆“嗒”一声碰在一起,碰出一声极轻的“要”。

“豆走了,”她抬眼,眸子里晃着星宿海的水光,“线还在,线头在我们掌心。”

琳琅把草蚱蜢放在我掌心,须挠我生命线,挠得极轻,却挠出一阵痒,痒得我指背一弯,刚好碰到甘白手背。

甘白指尖在我裙带那枚雾珠上轻轻一捻,珠化成一颗几乎看不见的痣,痣贴在我髋骨,像给“射日”留一个空座,座里不坐人,只坐风——风往零陵吹。

破天把椰壳一翻,壳底朝天,露出一只新刻的“桂”字,字口被岁月磨得发毛,毛边卷成极小的钩,钩住我裙带那枚锦囊。

阿雅从怀里摸出一只月白绢囊,囊角绣赤豆枝,枝上只三粒豆,却绣得极饱满,

“里头是一撮星宿海的土,”声音比蔻果还轻,“把不必回头种在零陵,也种在桂阳,种在井栏,种在咱们。”

彭大波把艾草灯往石钵底一搁,火苗仍没点,灯芯却绿得能把“孤家寡人”四字烤成“自家寡人”,烤得极慢,慢得能把“败”字烤成“回”字。

一顿争论不休之后,众人无声,却同时起身,

草声一路替我们数步,数得极轻,数到“十八”时,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成一条线,线头是石钵,线尾是零陵,线中间,是刚被阳光翻了个面的“以后”。

风从草尖掠过,掠过白莲心,掠过赤豆,掠过雾珠留下的小凹,最后掠过我裙带那枚新锦囊,囊轻轻一颤,颤成一句极轻的旁白——

“走吧,去把不必回头种在下一口呼吸里,让甜自己发芽,让姐妹自己开花,也让刘备的旧旗在零陵的风里,替我们翻个面。”

此时此刻,

我们一行人没点火,也没敲锣,只把十八步的影子折成一条细绳,系在旧校场的断桩上,

绳头打了个活扣,扣里藏一片白莲瓣,瓣心托一粒赤豆,

……

半夜,我独自回廊下,把靴底沾的草籽一粒粒剔进月牙盏

盏底原先扣着莲心,如今莲心被甘白弟弟捻走,只剩一道极浅的弧,

草籽落进去,发出极轻的“嗒”,弹在我耳鼓里,弹得我又仿佛听见吕布那句旧话——

“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声音这回没裹风沙,却裹着桂阳夜市的糖霜味,甜得发苦

我抬头,看见回廊尽头立着一扇旧屏风,屏心绣的是“刘备借荆州”,绣线却被虫蛀得七零八落,刘玄德的胡子缺一半,剩一半飘在月色里,

我伸手去抚,指尖刚碰绣线,屏风后忽然探出一只细竹签,签头挑着一片蕉叶,叶背用焦茶写着小字:

“欲过零陵,先过荷叶粥。”

字迹一看就是莲花师姐的笔迹——因为写“荷”字时,总爱把最后一竖勾成一粒豆,豆尖朝左,像故意给“口”留一道门。

我捏着蕉叶,绕过屏风,后面是一间小灶屋,灶口没点火,灶膛却蹲着一只乌篷小船模型,船头摆着三只米粒大小的白瓷盏,盏里分别盛:

一撮星宿海的土、

一片白莲瓣、

一粒赤豆。

这时候,莲花正蹲在船尾,手拿细竹签,正把蕉叶上的“粥”字拆成三笔,一笔喂土,一笔喂瓣,一笔喂豆

“零陵的城门校尉,每晚子时必喝一碗荷叶粥。”声音低得像船底渗进来的水,“粥里若见莲瓣,他必问来历;若见赤豆,必问归期;若见星宿土——”

她抬眼,眸里漂着三粒碎冰,冰上各映一盏小灯,灯影里晃着我的眉心,

“他就会把城门开一条缝,缝只容一人侧身,却容得下一整阵南风。”

但是我并没答,只把靴帮上那枚雾珠摘下来,珠里还关着“零陵”二字

我把它搁在船头,珠一滚,字一翻,变成“桂”。

莲花用竹签轻轻一挑,雾珠滚进中间那只盏,正卡在莲瓣与赤豆之间,

“明晚无月,”声音更轻,“却有潮。潮从交州来,带着荷香,也带着刘备的粮船。粮船吃水浅,却吃人心重。”

我点头,把蕉叶对折,折成一只极小的小舟,放进第三只盏舟尖冲外,像给“以后”指一条极细的出路。

“你的意思是让璐璐大姐扮成卖粥娘,”我缓缓的说道,“夏夏的盘古斧就让她别带,换一把荷叶伞。伞骨用盘古斧的柄,伞面用榕叶,叶脉里藏星宿土,土上铺莲瓣,瓣上点赤豆。赤豆熟时,城门自开。”

莲花听后,心中觉得是一个好计策,却始终没应,只把竹签倒过来,签尾蘸了灶壁上的灰,在船底写了一个“回”字。

“回”字最后一捺,勾得极长,一路勾到我靴尖,像替我把“不必回头”重新描一遍边。

……

次日酉时,我们一行人分三拨出交州州府,以免被士燮发现不对劲、

第一拨是璐璐与夏夏:

璐璐挑着担,前筐是荷叶粥,后筐是“不必回头”的锦囊;

夏夏撑着伞,伞面榕叶青青,叶脉里跑着极细的雾,雾是她睫毛上未蒸干的露水。

她们按照计策并没有没走官道,走的交州的蕉林,蕉叶阔,把夕阳剪成碎片,碎片落在粥筐里,

银光一闪,零陵的哨楼就眨一下眼;眨眼第三次,城门校尉的铜钥匙便“当啷”一声,自己跳离腰带,落进粥香里,

第二拨是琳琅与甘白:

琳琅掌心扣一只草蚱蜢,蚱蜢须上系一根极细的发丝,发丝另一端缠在甘白莲纹靴的靴帮;

甘白袍角掖起,露出踝骨,骨上贴着那枚雾珠痣,痣里晃“桂”字。

她们走的水路,因为交州的水路很窄,一般时候很难被发现行踪

草蚱蜢一跃,线就一颤,颤得渠底淤泥翻起,

符上铸“桂阳”二字,字口被岁月磨得发毛,毛边卷成极小的钩,钩住琳琅的草蚱蜢须,

蚱蜢再跃,铜符便“叮”一声,自己扣在甘白靴底,

第三拨是我与破天、阿雅、彭大波:

我们走城墙根,根下生满凤尾蕨,蕨叶背爬满孢子,孢子熟时,轻轻一碰,便有一阵极轻的灰尘,

灰尘在破天掌心,他反手一扣,扣在椰壳底,壳底那只“桂”字便被孢子填平,平得像从未刻过。

阿雅捧月白绢囊,囊角赤豆枝轻轻摇晃,摇三下,城砖缝便渗出一线潮,潮里漂一片莲瓣,瓣心托一粒星宿土。

土落进椰壳,壳里发出“啵”一声,轻轻按进一枚极小的酒窝,

彭大波仍拎那盏艾草灯,灯芯仍绿,绿得能把“孤家寡人”照成“自家寡人”。

随即把灯往城墙根一搁,灯芯忽然自己点头,点得极慢,慢得能把“败”字点成“回”字,再把“回”字点成“桂”。

……

子时一到,城门校尉果然按照计策,正端碗荷叶粥,碗沿漂一片莲瓣,瓣上点一粒赤豆,豆尖冲南。

璐璐勺底一沉,沉下一撮星宿土,土落粥心,粥面便浮起一只极小的小舟,舟尖冲北。

校尉的铜钥匙“当啷”一声,自己跳进舟里,

夏夏撑伞,伞面榕叶一斜,斜出一道缝,缝只容一人侧身,却容得下一整阵南风。

南风掠过,伞骨盘古斧柄发出极轻的“嗡”,

音落时,城门已开——

门缝里,月光被蕉叶剪成碎银,碎银落在璐璐的粥筐里,

我们没点火,也没敲锣,只把十八步的影子折成一条细绳,绳头系在铜钥匙上,钥匙一转,门轴“吱”一声,

缝里,莲瓣自开,赤豆自熟,星宿土自发芽,

芽尖冲北,

正指桂阳

门缝一开,风先过去,像替我们探路,又把“桂”字从粥面吹到钥齿上,

铜钥匙在璐璐掌心翻个身,齿背映出极细的一行凹痕——是“零陵”二字被粥香泡软后,自己褪下的壳,

壳薄得能透光,光里浮一粒赤豆,豆皮裂了口,口型正是一个“回”,

我没说话,只把指尖在粥沿轻轻一抹,抹下一星莲瓣的湿意,湿意贴在我甲背,像给“射日”留一枚新靶。

……

城里没打更,更鼓被荷叶包着,挂在哨楼梁下,鼓面贴一层蕉叶,叶脉里跑着极小的潮声,

我们七人贴着墙根走,鞋底掠过凤尾蕨,孢子纷纷炸开,

烟火落处,砖缝里便冒出一缕极细的绿,绿得艾草灯芯都自惭,悄悄往彭大波袖里缩,

行至第一条横街,街心横着一口古井,井栏上搁一只空粥碗,碗底朝天,露出“桂”字釉印,釉被月光一照,

碗旁蹲个小兵,头枕井栏打盹,梦里咂嘴,咂出一声极轻的“荷”

甘白蹲下去,把雾珠痣贴在他发旋,痣一碰发,小兵的梦就翻页——

梦见自己站在桂阳城门口,手扶的不是长戟,而是一柄荷叶伞,

嘴角下意识一弯,梦里笑成“自家寡人”,我们便趁机过去,脚步落在他的笑纹上,轻

第二条横街,街尾是粮库,库门铜环上缠着一把稻穗,穗头垂三粒红豆,豆皮裂得极细,像等谁来念咒。

琳琅把草蚱蜢放在穗下,蚱蜢须一挠,红豆“噗”地脱落,落进她掌心,排成极短的一句:

“粮船在酉,潮退在卯。”

阿雅用月白绢角接住,绢囊里的星宿土便自己翻个身,翻出一枚更小更旧的铜符——

符上无字,只刻一道蕉叶脉,脉尾勾回,勾成“不必回头”的简笔。

她把铜符塞进稻穗茎节,茎节便轻轻鼓一下,

第三条横街,街侧是马厩,厩门半掩,门缝里漏出一线鼾声,鼾声里夹着豆香——

原来是刘备的粮船刚卸下的新豆,豆堆上铺一层荷叶,叶背爬满暮露。

破天把椰壳一翻,壳底“桂”字毛边卷成的小钩,正好钩住一片荷叶,

突然斗笠下忽然探出一只细竹签——

签是莲花早先留在并州的那根,签尾仍蘸灰,灰里却掺了星宿土,土被豆香一蒸,蒸出极淡的潮味。

潮味扑在我耳廓,像把吕布那句旧话重新润色——

“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被蒸得发软,软成一句:

“且把莲瓣当舟,钥匙当桨,粥香当风。”

……

卯时前一刻,我们抵达北门水闸

闸口没点灯,只悬一片蕉叶,叶背用焦茶写着“桂”字最后一竖,竖尾勾回,

发丝另一端,系在夏夏的荷叶伞骨,伞面榕叶被夜露打湿,湿得能拧出一口井,

井里漂一只空粥碗,碗底釉印“零陵”二字,

“城门已开,粮船未至;

莲瓣已落,赤豆已熟;

星宿土已发芽,芽尖冲北——

北,正是桂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