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到字关

这时候的闸板在水下轻轻“嗯”了一声,把多年积夜的水痰吐进暗沟,

我们一行人贴着石壁,听那“嗯”声沿着青苔爬远,爬进一条更黑的喉咙里——那是北门水闸的肚腹,也是桂阳真正的耳眼,

阿雅把月白绢囊贴在闸板缝,囊角赤豆枝轻轻挠水,挠出三圈细纹,纹里浮起极细的尘,尘是星宿土的梦屑,梦屑里裹着“不必回头”的胚芽。

芽一碰水,就长成一条透明的小根,软软地钻进闸板榫眼,替我们撬开一道只容呼吸的缝,

然而这道缝里没有光,只有潮,

潮是那交州连夜送来的,带着荷叶粥的剩味,也带着刘备粮船里压舱的陈豆腥——腥被夜露洗过,只剩一点温热的“甘”,

破天把掌心那只“桂”字椰壳递给我,壳底毛边卷成的小钩,此刻钩住的不是荷叶,而是我自己的指腹;

钩得极轻,却钩出一阵“必须”的麻,

我顺势蹲下,把椰壳塞进闸缝,

壳一贴水,便自己翻身,壳口朝下,吐出三粒赤豆,豆皮裂得刚好,裂成三张极小的唇,唇形一致朝北,齐声说:“先渡己,再渡人。”

当我我听见这话,忽然觉得脊背一热——那不是血涌,是影子在发芽,

回头一看,原来彭大波的艾草灯芯不知何时已探进闸缝,绿火未燃,却先长出一条光线,线头系在我影子的腰眼,

他突然缓缓低声道:“别让城门先我们一步醒来。”

声音落处,闸板里忽然传出一声“咕咚”,同时还留一半含在嘴里漱口。

紧接着,水闸内壁亮起一粒豆大的白,白得发软,

只见那白沿着闸壁游走,游成一条虚线,虚线尽头,浮出一只更小更旧的铜符——正是阿雅塞进稻穗茎节的那枚无字符。

符上此刻多了一道新裂,裂里嵌一片莲瓣,瓣心托一粒星宿土,土面浮一粒“回”字,字是莲花师姐当时用竹签灰写的,灰被潮气润得发毛,

铜符轻轻一翻,闸板便跟着翻腕,似乎像老更夫翻身打更,却打出一声极轻的“请”,

缝,于是成了门,

门后没有瓮城,只有一条水廊,廊顶压低,压成半枚蕉叶的弧,弧上爬满孢子,孢子熟得刚好,一碰就落,落在我们发顶,

我们七人排成一列,影子首尾相衔,悄悄探进廊心,

水廊地面不是砖,是粮船吃水线撕下的旧鳞,鳞上烙着“刘”字篆印,印被潮雾泡得发肿,肿成一张张困眼,却不敢睁

我非常紧张的靴尖一点,鳞便微陷,陷出一声“吱”,声音被孢子接住,孢子再把它揉成一声哈欠,哈欠飘到廊尽,惊起一只栖在暗橼上的水鸽。

水鸽没飞,只是抖翅,抖下一根灰羽,羽根带一粒赤豆,豆皮裂口,口型正是一个“桂”

羽落处,廊心忽然浮起一口井,井栏是旧船板拼的,板缝渗出极细的荷香,香里夹着粥烟,烟像一条不肯上岸的小蛇,绕井三匝,最后钻进破天怀里,

破天把雷霆锤一举,雷霆锤正对井心,字口忽然张开,吐出一缕更白的雾,雾落井里,便自然化成一面水镜,

镜里先映出我们的脸,脸被孢子滤过,白得没有棱角;

再映出北门外的水渠,渠里漂着刘备的粮船,船头挂一盏小灯,灯罩是半片荷叶,叶背写“零陵”二字,字被水气蒸得发软,软得像要随时脱模。

镜里忽然伸出一根竹签,签头挑一片蕉叶,叶背焦茶字迹尚湿:“粮船在酉,潮退在卯。”

我很快也就是认出那是莲花师姐的留笔,却来不及细想,因镜里紧接着浮出另一幅画面——

桂阳北门内,一条更窄的横街,街侧是旧校场,场心立一根断桩,桩上系一条细绳,

只看到一个孩子,

定睛一看,那孩子约莫十岁,发髻歪在左耳,

赤着足,脚踝系一串铜钥匙,钥匙彼此轻撞,撞出“当啷”一声,却撞得极轻,

他下意识抬头,对我们笑,笑里缺一颗门牙,

我胸口忽然一紧——那不是惊,是认。

那孩子似乎很像我十年前的影子,被莲花师姐从“不必回头”里摘下来,种在桂阳;

如今影子长大,来还我一场“回”。

水镜“啵”一声碎,碎成三片,一片落井,一片落我掌心,一片落在破天鞋面,各自长成一句极轻的话:

“欲借桂阳,先借自己。”

“欲开粮船,先开旧伞。”

“欲渡零陵,先渡此夜。”

我抬眼,水廊尽头已亮起一线鱼肚,肚色被孢子滤过,白得发青,

那线慢慢鼓胀,鼓成一扇虚掩的小门,门楣低,低得必须弯腰;

门轴却高,高得必须踮脚,

弯腰与踮脚之间,夹着一声极轻的“请进”,声音是铜钥匙的,也是那缺牙孩子的,也是我自己的。

我赶忙深吸一口气,把椰壳扣在井栏,壳底“桂”字正对鱼肚白,

随后,我弯腰,也踮脚,把影子折成两半,一半留在井边,一半探进门缝

门后,是桂阳真正的内里——

没有街,没有鼓,只有一条更软更旧的水巷,巷壁是粮船拆下的舱板,板上还留着刘备军粮的潮印,印纹像被谁用指甲掐过的“仁”字,却掐得极轻,只留下一个缺口的圆。

巷心漂一只空粥碗,碗底釉印“零陵”二字,字被晨雾泡得发胀,胀成两瓣唇,唇形朝北,轻声说:

“先别回头,先让我尝一口南风。”

我们七人依次踏进巷,脚步落在粥碗边缘,

孢子在前引路,赤豆在中押韵,星宿土在后收尾,把“孤家寡人”唱成“自家寡人”,再把“自家寡人”唱成“桂阳”。

巷尽,是一截更陡的水梯,梯级是旧船桨削成,桨面烙“刘”字,字被潮雾舔得发毛,

我伸手,指尖先碰梯级,再碰自己的眉心——眉心没跳鼓,只跳一粒更轻更白的“回”。

梯顶,是一面低矮的闸口,闸板不是木,是整片荷叶,叶脉里跑着极细的晨星,星粒连成“不必回头”的简笔。

荷叶闸轻轻掀动,露出底下更软更亮的一汪水——

这水不是水,是刘备粮船里倒出的剩粥,粥面浮一层极薄的糖衣,衣上烙“桂阳”二字,字被晨星一点,点成两粒更小的“回”。

我弯腰,把掌心那片水镜碎片贴上去,碎片一碰糖衣,便自己长成一只极小的小舟,舟尖冲北,舟尾冲“以后”。

舟成,巷里忽然响起一声“当啷”,

我们七人互望,也无人说话,却同时伸手,把各自的影子折成桨,桨面不写“刘”,也不写“回”,只写“己”。

桨落粥水,小舟便自己离岸,离岸时,巷壁的“仁”字缺口一齐合拢,合成一枚更圆更白的“桂”,

舟行三步,水巷忽然拐弯,弯成一枚极细的月牙,月牙尖正对我们,尖上托一粒赤豆,豆皮裂口,口型是“请”。

我抬头,月牙尽头,已亮起桂阳真正的北门——

门楼不高,却极软,像被谁用荷叶粥熬烂的黄昏,黄昏里嵌一粒更小的星,星是铜钥匙的齿,齿尖朝北,轻声说:

“进来吧,把不必回头种在下一口呼吸里,让甜自己发芽,让姐妹自己开花,也让刘备的旧旗在零陵的风里,替我们翻个面。”

我缓缓低下头,小舟已自己靠岸,岸是桂阳北门的门槛,门槛被晨星漂得发白,

我抬脚,先踏“己”,再踏“回”,最后踏“桂”,

身后,孢子、赤豆、星宿土依次跟上,

门槛轻轻一沉,沉出一声“欢迎”,声音是铜钥匙的,也是那缺牙孩子的,也是莲花师姐的,也是——

我自己的。

此时此刻,

桂阳北门未开,却已先被我们打开;

刘备的粮船未靠,却已先被我们靠岸;

零陵的旗号未翻,却已先被我们翻面。

我们七人站在门槛,影子连成一条更白更软的“回”,

出路不在北,不在南,不在零陵,也不在桂阳,

而在我们下一口呼吸里,

在那粒刚裂口的赤豆里,

在那片被潮雾舔得发毛的“桂”字里,

也在那声极轻的“请进”里。

风从门槛下掠过,掠过白莲心,掠过赤豆,掠过雾珠留下的小凹,最后掠过我自己——

“咚——”

巷尾那粒赤豆终于落地,声音却像鼓槌敲在铜盾上,震得荷叶闸猛地一掀,粥水溅起三颗晨星,星粒撞成碎银,银光里先露出一张脸——

原来是赵云的副将陈到

此次他没戴盔,鬓角让夜露泡得发卷,身上仍是那领旧白袍,胸口却多了一枚圆铜扣,扣面浮雕“桂阳”二字,字缝里嵌满潮泥,泥色发乌,

“诸位,”他开口,声音低得几乎贴在地面,“主将未至,城在人在。我必把你们七人斩于马下。绝不让你们过桂阳一步”

“斩于马下”四个字,被陈到说得极轻,

可话音一落,只见胸口那枚铜扣却“嗒”地自己旋了半圈,扣缝里嵌的潮泥簌簌而落,露出底下更亮的一抹银——原来不是“桂阳”,是“到”。

于是破天把雷霆锤往粥水里轻轻一杵,锤头没溅星,只冒出一缕白烟,烟形像一条倒着长的稻穗,穗尾恰好指着陈到靴尖。

“陈到将军,”破天开口,声音比烟还软,“我观你是一个君子,却替大耳贼守城,累不累?”

陈到没接话,只抬手摸了摸鬓角卷毛,

而甘白怀里那柄饮雪剑忽然“叮”地自己跳出一寸,剑脊上结出一粒更小的露水,露里映出阿雅低垂的睫毛——此时阿雅正把夏夏给她的青凤爪的钩尖抵在自己掌纹最浅的那条线上,

我趁他们僵持,把掌心那片水镜碎片悄悄按在门槛,

碎片一贴木,便长出一条更细的白线,线头蛇行,顺着“到”字银光爬进陈到影子里,影子里立刻浮出一口极小的井——井栏是旧船板,板缝里渗出荷香,香里夹着粥烟,烟里浮一张孩子的脸:缺门牙,发髻歪在左耳,脚踝铜钥匙叮当作响。

那孩子抬头,对陈到笑,笑口型无声,却分明是——

“叔。”

陈到胸口铜扣“咔”地第二旋,这回旋得急,把他自己影子旋出一道裂缝,裂缝里漏出十年前桂阳夜雨:

——十二岁的陈到,把最后一顶斗笠扣在八岁的侄儿头上,自己顶着雨跑去北门拉吊桥;

——斗笠檐下,侄儿手里攥的正是这枚“到”字铜扣,说是“等叔回来,替我扣上”;

——后来吊桥绞索断了,陈到没回来,侄儿也没等到,铜扣随雨水冲进暗沟,一别十年。

裂缝漏完旧雨,又自己合上。

陈到垂眼,认真看这靴尖那缕稻穗烟,烟已长成一株极小的禾,禾穗低头,穗芒轻触“到”字银光,

忽然伸手,不是拔剑,是摘盔——可盔早没戴,只摘下一掌夜露。

夜露在他掌心滚成一颗更圆的“到”,滚得极慢,慢得能听见露水里那声十年前的“咔哒”。

“城在人在。”

陈到又念一遍,这回声音高了一线,却不再对着我们,而是对着桂阳的州府

甘白上前一步,饮雪剑自行归鞘,鞘口合时发出“叮——”,

把剑往粥水里一横,剑脊露水滚落,滚成三瓣,一瓣给阿雅,一瓣给陈到。

“将军,”甘白的声音比露还轻,“你守的不是桂阳,而是刘备的夺取天下的野心啊,谁又能真正知道刘备是匡扶汉室,还是为了自己呢?”

“让我们过去吧”

陈到没点头,也没摇头,

但却依然站在原地,似乎依然想和我们决一死战,守最后一座城!

雾未散,粥水还软,陈到那半步却像被霜钉住,靴底与门槛之间,只容得下一声叹息,

这时候他掌心的“到”字夜露越滚越沉,沉得手腕微颤——那不是杀意,是十年前的吊桥铁索在骨头里回潮,咔啦咔啦,一寸寸收紧。

甘白不再进逼,反而退后半步,让出一块空白的月光。

饮雪剑横在粥水表面,剑脊三瓣露水,一瓣已悄悄爬上阿雅眉心,化成一粒更凉的星;另一瓣却悬在陈到靴尖,迟迟不肯坠落,

破天看在眼里,雷霆锤并未提起,只在掌心转了个圈,锤头那株倒长的稻穗顺势弯腰,穗芒轻轻点向陈到胸口铜扣,发出“叮”的一声轻响,

裂缝里,并无血光,只有旧白袍被晨风吹得微鼓,

我半蹲在门槛,水镜碎片仍扣在木缝里,碎片里的那口小井此刻已长到巴掌大,井栏上的旧船板吱呀作响,

缺门牙的孩子(如今该十八了)并未爬出井口,只把铜钥匙举到水面,钥匙齿对着陈到,无声地晃——晃得铜扣第三次轻旋,这回旋得极慢,好让往事不割手。

阿雅终于动了,

她没拔兵器——青凤爪早已在掌纹最浅的那条线上睡成一枚翡翠钩——只是把左臂缓缓抬起,袖里滑出一截月白绢囊,囊口赤豆枝探出半颗芽,芽尖卷成更小的“到”字,

她将绢囊递向陈到,

“将军,她声音低得只够让铜扣听见,“你守的城,也守丢了的人。今日我们不过借一条路,把丢的那部分,还给你。”

话音未落,赤豆枝忽然在她指尖开出一朵极小的白莲,

陈到眼底终于起雾,

雾先蒙住瞳仁,再往下坠,坠到靴尖,

“啵”一声轻得几乎听不见,露水却化作第三只眼,替他看见裂缝里最后的画面:

十二岁的自己冒雨跑远,斗笠下的侄子被夜色一点点淹没;

画面末尾,侄子并未哭,只是把铜扣攥得更紧,指节发白

但是突然转身,命令桂阳5000守军不许让我们过去,占好最后一班岗,等待主将赵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