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和盘托出

第326章和盘托出

当杨爱源那句近乎绝望的话语落下后,整个作战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的目光,无论是晋绥军将领们期盼的、哀求的,还是阎锡山那复杂的、试探的,此刻都聚焦在了房间里仅有的两个“外人”身上。

他们,成了这座即将倾覆的城市最后的希望。

苏耀阳感受到了这些沉甸甸的目光。

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环视了周围一圈,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最后,他将目光投向身边的左副参谋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左副参谋长,您是前辈,您先说。”

左副参谋长也没有推辞。

他上前一步,站到了沙盘的另一侧,与杨爱源遥遥相对。他先是冲着阎锡山和众将领微微一颔首,略带沙哑的声音随即在作战室里响起。

“阎长官,诸位,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如今日军大兵压境,刚刚光复的太原已然危在旦夕。”

他的开场白很平实,没有说什么大话,也没有刻意贬低晋绥军。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八路军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样的。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都懂。”

他继续道:“在来之前,我军总部也曾就太原局势进行过多次的沙盘推演,但……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很好。”

听到这里,阎锡山等人的脸色更难看了。。

“为此,我军内部的争议也很大。”

左副参谋长继续说道,他的语气很坦诚,不带一丝一毫的情绪在内,“有人提议,鉴于敌我力量悬殊,应该暂时放弃太原,保存有生力量,在山区与敌周旋。

也有人认为,太原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不能让山西乃至全国民众刚刚高涨起来的抗战情绪低沉下去。”

他没有说自己支持哪一方,但这种坦诚,反而让阎锡山等人更加信服。

他们知道,左副参谋长说的都是实话,换做是他们,也会有同样的争论。

“就在我们争执不下的时候,我们收到了贵军发来的求援电报。”

左副参谋长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苏耀阳的身上,“有鉴于情况紧急,我连夜赶到五台县,就此事,专门和山西民团的苏团长进行了磋商。”

所有人的目光,也随着他的话,再次集中到了苏耀阳身上。

左副参谋长顿了顿,似乎是在考虑接下来的话语。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苏团长的看法,和我预想的有些不同。

他认为,太原不仅能守,甚至……”他加重了语气,“甚至还能以此为契机,对当面之日军,展开一场漂亮的反击!”

“反击”三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死气沉沉的作战室里炸响!

所有晋绥军将领都愣住了,他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反击

对付日本人两个甲种师团外加一个乙种师团

开什么玩笑!我们连守都守不住了,还谈什么反击

就连阎锡山,那双浑浊的眼睛里,也闪过了一丝错愕和怀疑。他看着苏耀阳那张年轻却过分平静的脸,心中充满了疑问。

这个瓜娃子,是真的有把握,还是在说大话

左副参谋长话音刚落,整个作战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嗡嗡的议论声。晋绥军的将领们交头接耳,脸上全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甚么……你们还要反击」

阎锡山第一个失声叫了出来,他像是听到了天底下最荒谬的笑话,那双浑浊的眼睛猛地瞪大,甚至下意识地朝苏耀阳走近了一步,仿佛要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现在可是日本人动用了足足三个师团在朝山西发起进攻啊!

想当初,日本人只用了一个半师团就拿下了我们整个山西!现在他们动用了三个师团,我们能保存实力就不错了,你……你居然还想着反击你是疯了吗”

面对阎锡山近乎咆哮的质疑,苏耀阳迎着他那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目光,两手一摊:

“当然。”

他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视着阎锡山:“阎长官,恕我愚钝,我就不明白了,咱们为什么不能发动反击”

他伸出三根手指:“日本人撑死了也就三个师团,七八万人。而咱们呢”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晋绥军将领,又看了一眼左副参谋长,“光是阎长官您的晋绥军就有十多万人,再加上八路军和我的山西民团,凑出三四十万人总是有的吧我们四五个人打他一个,凭什么就不能发起反击”

“凭什么”阎锡山被苏耀阳这副理所当然的态度彻底气乐了。

“就凭日本人兵精粮足,就凭他们有飞机重炮助战!”

阎锡山几乎是吼出来的,他指着沙盘,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我们有几十万人又怎么样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我们哪一次不是聚集了上百万的精锐可结果呢!还不是打败了!”

他的情绪激动起来,看着苏耀阳的眼神,就像看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娃子啊!”

他长叹一口气,语气放缓了一些,但那股子居高临下的说教意味却更浓了,“听老汉一句劝,打仗靠的不是人多,而是看谁的武器强,谁的军队训练有素!咱们现在技不如人不要紧,可以先暂时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

阎锡山的这番话,引起了在场所有晋绥军将领的共鸣,不少人纷纷点头。

这可是他们用无数人的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早已刻进了骨子里。在他们看来,苏耀阳的“反击论”,不过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狂妄之言。

听着阎锡山那套老生常谈的“武器决定论”和“留得青山在”的悲观论调,苏耀阳脸上的微笑终于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毫不掩饰的、冰冷的嘲讽。

“那又如何”

他发出一声冷笑。

所有人的议论声戛然而止,都愕然地看着他。

苏耀阳的目光如刀,从阎锡山和每一位晋绥军将领的脸上一一扫过。

“日本人有重炮,我们也有!”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日本人有飞机,我们同样有!而且我们的飞机,比日本人的还要好!”

他向前踏出一步,目光直视着阎锡山。

“你们可别忘了!”

苏耀阳的手重重地拍在沙盘上,震得上面的小旗子一阵摇晃,“现在你们脚下踩着的这块土地,这座太原城,是我和八路军一起,从日本人手里硬生生拿下来的!日军前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也是被我们联手给打死的!”

他的声音在作战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晋绥军将领们的脸上。

不少人的脸色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精彩纷呈。

“现在,你们却站在这里,跟我说日本人不可匹敌”

苏耀阳的嘴角勾起一抹鄙夷的弧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你们还费那么大劲请我来做什么看热闹吗还是看你们怎么再一次丢掉太原吗”

最后一句质问,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阎锡山和所有晋绥军将领的心上。

他们全都哑了。

整个作战室里,鸦雀无声,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是啊,他们邀请苏耀阳和八路军过来干什么当然不是为了看热闹。

在他们之前的盘算里,甚至可以说是他们唯一的指望,就是和八路军兵合一处,再加上山西民团的那些重型火炮和不俗的空中力量,大家一起死守太原。

他们经过内部多次推演估算,觉得只要三方合力,凭借太原的城防,守住,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他们……他们从来就没想过要反击啊!

“守住”和“反击”,这在他们的认知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被动防御,是他们这几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而后者,是主动进攻,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苏耀阳的这番话,就像一把利刃,残忍地剖开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怯懦和矛盾。

他们既希望借助山西民团和八路军的力量来保住自己的地盘,却又从骨子里不相信能够战胜日本人。

这种根深蒂固的失败主义心态,在苏耀阳那咄咄逼人的自信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苍白。

阎锡山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此刻涨成了猪肝色,羞愧、愤怒、不甘,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的难看。

或许,连苏耀阳自己都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与这个时代的人之间,横亘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

他来自二十一世纪,一个中国国力坐二望一,视日本为第二梯队对手的时代。

那种源自骨髓的民族自信和对历史走向的洞悉,让他从始至终都能以一种俯视的姿态看待日本人,也从未将其当成什么不可战胜的神话。

可阎锡山和他的将领们不同。

他们的成长史,就是一部被列强反复欺凌、被日本摁在地上摩擦的屈辱史。

从甲午到九一八,再到如今的全面战争,半个多世纪的苦难已经磨平了他们的脊梁,在他们的灵魂深处烙下了名为“不可战胜”的烙印。

所以,当他们听到苏耀阳面对日军三个师团的围攻,竟大言不惭地要“反击”时,那种发自内心的震惊和荒谬感,是苏耀阳永远无法完全体会的。

这并非简单的军事见解分歧,而是两个不同时空、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情下所孕育出的心态的激烈碰撞。

“各位长官……”

苏耀阳提高了音量。

“在我来之前,我已经下令,山西民团的所有作战飞机,全部挂弹满油,做好了随时升空作战的准备。”

这句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让所有晋绥军将领猛地抬起了头,眼中充满了惊骇。

苏耀阳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用一种冷静的语气说道:

“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会立刻起飞。目标,不是与日军的飞机进行毫无意义的缠斗,而是对日本人在河北、山西境内的所有后勤仓库、铁路枢纽、运输车队以及他们的前线机场,进行饱和式轰炸。”

他伸出手指,在沙盘上那代表日军后方的广阔区域上,划出了一道道弧线。

“我要尽一切努力,彻底削弱,乃至摧毁日本人的空中力量和他们的后勤补给能力。

只要打掉了他们的飞机,炸光了他们的弹药和粮食,这场仗,咱们就算赢了大半了。”

作战室里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些旧军阀们,他们理解飞机,理解轰炸,但他们理解不了苏耀阳口中这种系统性的、以瘫痪敌人战争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打击”概念。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战争认知。

苏耀阳环视全场,最后将目光定格在阎锡山的身上。

“就是不知阎长官,有没有兴趣……陪我玩一把大的”

看着苏耀阳认真的神情,阎锡山就知道这小子没有跟自己开玩笑。

如果是以前有人敢在他面前这么说的话,他早就毫不犹豫的把人赶出去了,可现在他却犹豫了。

沉吟了半晌,阎锡山扭头问杨爱源:“星如,你怎么看”

杨爱源想了想,上前一步后直接面向苏耀阳,用一种尽可能平稳的语气问道:“明曦老弟,不知……您有没有详细的作战计划”

他特意将称呼从“苏团长”改为了“明曦老弟”,这个微小的变化,代表着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开始正式将苏耀阳视为一个可以决定战局的、对等的指挥官,而不是一个仅仅拥有重炮和飞机的“土财主”。

“计划,自然是有的。”

苏耀阳走到沙盘旁,拿起一根指挥棒开始将他和皮若愚等一众参谋制定的以娘子关、忻口为依托,然后利用空中优势轰炸日军后勤补给,使得日军数万大军陷入缺粮少弹,后勤补给陷入瘫痪的困境后,再发动大军进行反击的计划开始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