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苏团长高义
第305章苏团长高义
杨爱源那句“我答应了”说出口后,会议室内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终于像是被戳破的气球,迅速地缓和了下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期间杨爱源还不断过电报向远在克难坡的阎锡山请示,三方最终还是达成了一份协议。
协议的内容被迅速地记录下来:由山西民团、八路军以及晋绥军三方共同出兵,光复太原。
其中,财大气粗的山西民团作为攻坚主力,将出动两个装甲团、两个步兵团、两个炮团和两个飞行大队。
八路军方面,陈旅长拍板,由三八六旅出动五个团参战。
而晋绥军方面,杨爱源也咬着牙承诺,将调动阎锡山麾下比较能打得61军和19军来助战。
三方的兵力林林总总加起来,约莫有六七万之众,计划在三到五天之内,一举拿下被日军盘踞三年的太原城。
协议既定,杨爱源的脸色也好看了一些。他仿佛想找回一些场子,立刻转换角色,站到了指挥部中央那巨大的沙盘前,拿起一根长长的指挥杆,恢复了几分身为高级将领的派头。
“如今61军已经抵达汾阳,19军已经抵达榆社。”
他用指挥杆在沙盘上代表着两个县城的位置点了点,声音洪亮地向众人介绍着晋绥军的部署,“预计明天便可抵达预定攻击位置,等到他们一起抵达后,我们就可以向太原发起总攻了。”
他说话时,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试图展现出晋绥军依旧兵强马壮,能够担当重任的姿态。
然而,他这番话音刚落,就迎上了三道截然不同的、但都充满了怀疑的目光。
苏耀阳率先开口,他依旧靠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身前,脸上带着一丝狐疑之色,语气平淡地问道:“杨长官,61军和19军真的能如期抵达吗”
他话音未落,一旁的陈旅长便冷哼一声,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眼中投射出的目光,分明和苏耀阳问的是同一个问题。
而另一边的白崇禧,则更是老道,他没有直接表示怀疑,只是用一张手帕捂着嘴,似笑非笑地轻咳了两声,那眼神中的玩味,比直接质问还要让人难堪。
看到三人这副明显不信任的目光,杨爱源那张刚刚才恢复了点血色的老脸,“唰”的一下就红透了,仿佛被人当众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他不悦的说,“难道还信不过我杨某人吗”
“星如兄。”
白崇禧放下了手帕,慢悠悠地开了口,他用字号来称呼杨爱源,算是给足了面子,“不是我们信不过你,实在是这种事……”他故意拖长了语调,摇了摇头,一副“你懂的”表情。
也不怪苏耀阳他们会有这种反应,实在是晋绥军在这方面是有着光荣的“传统”的。
远的不说,就说三年前的平型关战役,当时115师虽然取得了震惊中外的辉煌战果,但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负责打援和侧翼策应的各路友军,尤其是晋绥军和高桂滋的部队,各自为战,甚至是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115师与日军精锐血战,最终导致战果没能进一步扩大,错失了全歼板垣师团一部的绝佳良机。
这种“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作风,早已成了刻在各路人马骨子里的印象。
杨爱源也是要脸面的,被这几个友军,尤其是一个后辈和一个死对头,当着面这样轮番“贴脸开大”,就算是脸皮再厚也有些受不了了。那股刚刚被压下去的火气“腾”地一下又冒了上来,涨得他满脸通红。
他当即怒斥道:“你们不要胡说……此战我杨某人就在这里亲自督战,绝不会发生临阵脱逃、亦或是坐视友军不管的事情发生!
我愿意当场立下军令状,倘若真发生这种事……我……”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说到最后,却又卡住了壳,一时间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毒誓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星如兄……言重了……”
眼看杨爱源就要下不来台,白崇禧赶紧上前一步,轻轻按住了杨爱源的手臂,制止住了他后面的话。
人家毕竟是战区副司令长官,自己这三个人刚才你一言我一语地开个玩笑敲打一下没问题,但真要逼得人家立下什么军令状,那就做得太过火,把事情闹僵了。
“杨长官,大家都是友军,些许玩笑而已,你不要放在心上。”
陈旅长也立刻心领神会,收起了那副咄咄逼人的模样,脸上挤出一个笑容,笑着附和了一句,给了杨爱源一个台阶下。
一直靠在椅背上,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场“大戏”的苏耀阳,此刻才缓缓地坐直了身体。他知道,敲打和试探已经到位,是时候把话题拉回正轨了。
“杨长官……过去的事咱们就不提了,”苏耀阳自然地接过了话头,将众人的注意力从刚才的尴尬中拉了出来,“现在咱们还是来研究一下,这一仗该怎么打吧。”
他伸手指了指沙盘上代表着太原城的模型。
“日本人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太原重新落入咱们手里的,他们肯定会不顾一切地前来增援。
虽然我前些天派出了所有的飞机对日军第27师团和第七独立混成旅团进行轰炸,阻止了对方的前进,但也保不齐筱冢义男会孤注一掷,将山西境内其他能动的部队都调过来。”
他环视了一圈众人,继续说道:“这样一来,我飞行大队的小伙子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进行阻敌增援。您看,要派哪支部队去比较好啊”
苏耀阳将这个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任务抛了出来。
打阻援,意味着要用劣势兵力去硬抗日军的精锐,伤亡必然惨重,而且还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他话音刚落,一直沉默观察的白崇禧便抚着下巴,沉吟着开口了。
“我认为,派哪支部队去姑且不提,但这支负责阻敌增援的部队,一定得是一支善于打防守战的部队才行……”
白崇禧那句“善于防守的部队”的话音一落,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刚才还因为杨爱源的妥协而略显缓和的气氛,此刻又变得凝重起来。
打阻击
但凡是在枪林弹雨里滚过几遭的军人,谁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三个字听起来简单,背后却是用人命去填的无底洞。
阻击战,打的是最硬的仗,啃的是最难啃的骨头,面对的是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日军援兵。
打赢了,功劳簿上轻描淡写一句“有力配合了主攻部队”。
打输了,那就是全军覆没,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这纯粹是吃力不讨好,拿自家兄弟的命去为主攻部队铺路的苦差事。
一时间,谁都不吭声了。
陈旅长那张刚毅的脸庞紧绷着,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目光死死地盯着沙盘上的某个点,仿佛在计算着自己的三八六旅要填多少人进去才能堵住日军的口子。
而另一边的杨爱源,则是眼观鼻,鼻观心,双手背在身后,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好像刚才那个提出要派兵的不是他一样。
他们都是人精,这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想第一个伸手去接。
看着这两人一个赛一个沉默的样子,一直默不作声的苏耀阳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沉默。
“既然陈旅长和杨长官都不说话,那就让我来吧。”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这个任务,我们山西民团接……”
“不可……”
苏耀阳那个“接”字的话音还没完全落下,就被两声异口同声的、充满了急切意味的反对声给硬生生打断了。
陈旅长和杨爱源几乎是同时抬起头,那动作和表情,默契得仿佛排练过无数次。
“苏团长,你不用这样挤兑我和杨长官。”
陈旅长最先反应过来,他看着苏耀阳,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这是被这个年轻人给将了一军。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认命的味道:“好吧,这个任务,我们386旅接下了。我会安排两个团,在晋源一带打阻击。实在不行,我再向总部求援。”
“光凭你们两个团哪里够!”
杨爱源也跟着叹了口气,他知道今天这血是出定了。
他不能让八路军把苦劳和功劳都占了,更不能让苏耀阳看扁了晋绥军。他一咬牙,沉声说道:“我会从19军抽调出一个师,在忻县一带组成防线,阻挡日军的攻击。”
看到这戏剧性的一幕,一直站在旁边观察的白崇禧,不禁哑然失笑起来。
这个苏耀阳,倒是猴精猴精的!
谁都知道,这次攻打太原,山西民团才是真正的头号主力。
要是没了那两个让所有人都眼馋的装甲团和那能把城墙都轰塌的重炮团,光靠步兵去攻打太原坚固的城防,那难度何止增加十倍,死伤更是无法估量。
苏耀阳偏偏在这个时候“主动请缨”去打阻击,这哪里是请缨,这分明是在将陈旅长和杨爱源的军:你们要是不接这个活,那主攻就别指望我出全力了!
看到陈旅长和杨爱源这两个刚才还一脸的不情愿,此刻却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主动请缨”,苏耀阳笑着对两人道。
“杨长官、陈旅长,你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我知道,打阻击是个辛苦活,最主要的就是要面对日本人的飞机、火炮和装甲战车的威胁。”
苏耀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阻击战最大的难点,这让陈旅长和杨爱源全都点了点头,脸上的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们知道,苏耀阳说的没错,这三样东西,是他们这些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心中永远的痛。
说到这里,苏耀阳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才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日军的第60飞行战队刚在我的飞行大队手下遭到了重创,短期内,天上的威胁不用太过担心。
唯独是日本人的火炮和装甲战车,倒确实是一个大麻烦。这样吧……”
他做出思索的样子,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我待会让人拨付给陈旅长和杨长官,各两百支反坦克枪,再配上十个基数的子弹。这种枪虽然没法对付日军的重型坦克,但用来对付那些皮薄馅大的‘豆丁坦克’,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嘶……”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就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一百支反坦克枪而且还是每边各一百支
这玩意可是对付日军战车的利器,金贵得很,他们连见都没见过几支,苏耀阳一开口就是四百支!
然而,真正的震撼还在后面。
“然后再拨付给你们各两万枚德制24手榴弹,一百挺捷克式轻机枪,和三十挺马克沁重机枪,以增强你们的防御实力。”
如果说刚才的反坦克枪是震惊,那么现在这串数字,简直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陈旅长和杨爱源的心里炸开了。他们两个人眼睛瞪得像铜铃,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整个人都石化在了原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两万枚德制手榴弹一百挺捷克式三十挺马克沁这……这是要发财的节奏啊。
“苏团长高义!”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性格直爽的陈旅长,直接冲着苏耀阳竖起了一个大拇指,那声“高义”喊得是发自肺腑,充满了钦佩和感激。
就连一向自视甚高,刚才还对苏耀阳满腹意见的杨爱源,此刻看向他的目光也变了。
那眼神里,不再有之前的算计和不忿,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赞许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知道,有了这批武器,他那个师在忻县的防线,才算是真正有了底气。
看着两人激动不已的模样,苏耀阳只是淡然地摆了摆手,并没有多说什么。
之所以如此慷慨地分配给他们这批武器,纯粹是为了自己着想。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担任阻击的部队实力越强,防线越稳固,他们这些担任主攻的部队就越安全。
谁也不想在攻打太原攻到一半,打得最激烈的时候,背后突然杀出来一支日军的生力军。毕竟,谁也不想品尝那种腹背受敌、全线崩溃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