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战争泥沼

第306章战争泥沼

被围困在太原城内的日军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中将,此刻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一边指挥着太原城内仅剩的第三独立混成旅团和那些战斗力堪忧的伪军,疯狂地构筑工事,挖掘战壕,试图将太原城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另一边,他则不断地向山西各地的驻军发出十万火急的电令,勒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火速向太原赶来增援。

然而,他寄予厚望的第27师团和第七独立混成旅团,这两支最强大的机动增援力量,此刻却早已被苏耀阳的飞行大队炸得七零八落,建制残破,只能躲在山沟里舔舐伤口,根本无法前进。

筱冢义男的命令,非但没能解太原之围,反而导致整个山西的日军部署陷入了一片混乱,处处告急。

与此同时,位于北平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方面军司令官,陆军大将多田骏,正死死地盯着手中那份从山西发来的紧急战报。

他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川”字。

这份薄薄的电报纸,在他的手中却仿佛有千斤之重。

良久,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终于爆发。

“砰!”

多田骏将战报重重地摔在了厚重的橡木办公桌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他霍然起身,咆哮道:“筱冢义男到底在干什么好好的山西局势,居然被他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现在连帝国皇军占领了三年的太原都要弄丢了,他这个第一军司令官到底是怎么当的”

站在他面前的,是方面军作战科长井本熊男中佐。

他穿着笔挺的军服,身体站得如同一杆标枪,面对司令官的雷霆之怒,他只是肃然地低着头。

等到多田骏的咆哮声稍歇,井本熊男才沉声说道:“司令官阁下,山西的局势已经到了很危急的时刻了。如果筱冢司令官再拿不出有效的对策,太原将会有沦陷的危险。届时,整个山西的局势,也将会变得不堪设想。”

“八嘎……这还用你说”

多田骏像是被井本熊男这番冷静到残酷的分析给刺痛了,他有些恼怒地用手挠了挠自己那已经有些稀疏的头发,在办公室里烦躁地来回踱步。

自从派去支援的第27师团和第七独立混成旅团,遭到支那飞机毁灭性的空袭,损失惨重,以至于不得不就地隐蔽起来之后,他就知道,短期内,方面军已经无法再向山西派出有效的支援了。

那种无力感,像一只冰冷的手,紧紧地攥住了他的心脏。

多田骏在办公室里焦躁地来回踱步了良久,脚下的军靴后跟在地板上敲出沉闷而烦躁的节拍。

这间宽敞的办公室,此刻仿佛变成了一个无形的囚笼,将他牢牢困住。

突然,他停了下来,仿佛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兽找到了一个只开了一条缝隙的缺口。

“不行……我们不能什么也不做。”

他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冷声道:“既然派遣地面部队已经行不通了,那我们就派遣飞机过去。”

说到这里,他猛地抓起桌上那台沉重的黑色电话,冰冷的胶木外壳让他发热的手掌感到一丝凉意。

他用力地摇动着侧面的手摇曲柄,刺耳的摇动手柄声在安静的房间里回响。

“我是多田骏,给我接第三飞行集团的木下敏司令官。”他对着话筒低吼道。

线路很快就接通了。

片刻的电流嘶嘶声后,听筒里传来一个经过扭曲但依旧毕恭毕敬的声音:“多田司令官阁下,我是木下敏,请问您有什么指示”

多田骏没有废话,直接沉声问道:“木下君,我想知道,现在你最多能抽出多少飞机支援山西”

电话那头的木下敏沉默了一下。

这短暂的沉默,让多田骏的心又往下沉了几分。过了一会儿,木下敏才用一种极为无奈的语气回答道:“多田司令官阁下,如果在不影响华北方面军正常防务行动的情况下,我们能抽调的飞机数量……非常少。

大约……只有二十架战斗机和三十架轰炸机。”

“怎么这么少”多田骏的音量瞬间拔高,不满的情绪溢于言表。

“司令官阁下,已经不少了。”听筒里的声音充满了无奈。

木下敏解释道:“咱们整个方面军,满打满算也就两百来架飞机。

除去那些必须执行侦察任务的飞机,剩下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各自也只有八十架左右。现在能一次性抽出五十多架飞机去支援山西,这已经是卑职努力调配的结果了。”

听到这里,多田骏也只能发出一声长长的、充满了无力感的叹息。

他松开电话,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感觉一股深深的疲惫涌了上来。

他知道木下敏说的是事实,现在帝国的战略重心已经开始朝物产丰饶的东南亚倾斜,宝贵的钢铁和石油资源,更是被海军那群贪得无厌的马鹿抢走了大半。

陆军能分到的资源越来越少,能给他们华北方面军分配这两百多架飞机,已经是他努力争取的结果了。

可笑的是,曾几何时横行无忌的帝国陆军航空兵,如今竟然沦落到连支那一个地方武装的空军,都能将他们死死压在身下的地步。

“司令官阁下……司令官阁下……”

电话听筒里传来木下敏小心翼翼的、带着试探意味的声音,将陷入沉思的多田骏拉回了现实。

“我们……还需要支援山西么”

“当然支援!”

多田骏仿佛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瞬间回过神来,对着话筒低吼道:“你马上给我调集所有富余的飞机,立刻,马上转场到山西去,尽一切可能,支援山西的帝国部队!”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仿佛那五十多架飞机是能够逆转乾坤的钢铁洪流,而不是即将飞入虎口的羔羊。

“哈伊!”

电话那头的木下敏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大声应诺。

多田骏“啪”的一声,将沉重的听筒用力地扣回了电话机上,那巨大的声响让一旁的井本熊男肩膀微微一颤。

看到多田骏挂了电话,井本熊男脸上露出了明显的迟疑和不解。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上前一步,微微躬身。

“司令官阁下……恕我直言,”他的语气充满了尊敬,但话语内容却极为锐利,“在我看来,山西的局势已经非常不妙,太原城更是危在旦夕,随时都有沦陷的可能。

您为什么……还要将我们本就宝贵的空中力量,无谓地投入到那个无底洞里去呢”

多田骏缓缓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位一脸不解、眼神清澈的作战科长,心中的烦躁和怒火也平息了一些。

他从井本熊男的脸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个纯粹的、只考虑军事胜负的军人。

他叹了口气,竟难得地耐着性子解释道:“井本君,作为一名作战科长,你无疑是称职的。

但你要记住,今后你如果想要在这个位置上更进一步,在考虑作战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军事上的问题。”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北平”的位置上。

“你要知道,任何军事,都是不能脱离政治而单独存在。”

多田骏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我虽然身为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官,但在我的上面,还有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在总司令部的上面,还有东京的大本营。

一旦太原失守,甚至整个山西的局势发生溃败,我作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自然难辞其咎。

到那个时候,我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会被摆在桌面上,成为上面那些人处理我的证据,你明白吗”

“哟西……原来是这样啊。”

井本熊男的眼睛瞬间瞪大了,一道电光在他脑中闪过,将所有的迷雾驱散。他立刻就明白了,司令官阁下这道命令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军事上的胜利,而是在为将来不可避免的失败,准备一份政治上的“免责声明”啊!

诚如他所说的,一旦山西局势彻底溃败,他作为方面军司令官固然难辞其咎。

但是,大本营和总司令部在追责时,第一个要看的就是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什么也没做”和“经过努力之后还是不可避免地溃败了”,这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前者是无能、是渎职,是会被直接打发回预备役,在耻辱中度过余生的结局。

而后者,则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旧为了帝国尽职尽责,虽败犹荣”,处理结果将会是截然不同的。

这一刻,井本熊男低着头,恭敬地站在多田骏的身后,但他的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他的脊椎骨一路向上攀爬,直冲天灵盖,让他浑身的汗毛都倒竖了起来。

他看着多田骏那并不算高大、甚至因为年老而略显佝偻的背影,却仿佛看到了一尊冰冷无情的石像。

司令官阁下明知道那五十多架飞机派到山西之后,很大的可能会变成一朵朵在半空中徒劳绽放的烟,变成一团团坠落在黄土地上燃烧的废铁,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增援的命令。

他这么做,不是为了挽救山西的危局,更不是为了拯救筱冢义男和他的第一军。

他只是为了未雨绸缪,为了能在那场几乎注定要到来的失败之后,保住自己的乌纱帽,避免被东京大本营那群更冷酷的家伙清算。

至于那五十多架飞机,以及那一百多名正值青春、对帝国充满了无限忠诚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性命……

谁会在乎他们呢

在多田骏这样的高层眼中,他们不过是一些可以随时牺牲的“耗材”而已。

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家庭,在冰冷的政治算计面前,轻如鸿毛。甚至,用那些高层的话来说,能为司令官阁下奉献出自己的性命,能成为阁下政治博弈中的一枚棋子,那已经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荣幸”了。

这就是司令官阁下口中所谓的“政治”了。

它不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不是沙盘上的兵棋推演,而是一种更加无形、更加残酷的绞杀。

它以无数鲜活的生命为燃料,驱动着名为“权力”的巨大机器,碾碎一切挡在路上的人和物。

井本熊男的嘴里泛起一阵苦涩。

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所投身的,是一场为了帝国荣光的“圣战”。

但直到今天,他才真正窥见了这场战争背后,那肮脏而冰冷的真相。

难怪都说玩政治的人,心都是黑的。

井本熊男离开了,只是走的时候脚步有些虚浮。

多田骏看着他那略显僵硬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带着些许嘲弄的轻笑,他并没有多说一句话。

作为一个在帝国军队这口大染缸里,在仕途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老油条,他当然明白自己刚才那番话,对井本熊男这样纯粹的军事参谋造成了多大的震撼。

但他不在乎。

如果井本熊男连这点残酷的现实都接受不了,那他也不配得到自己的提携了。

军队,从来就不是一个只讲打仗的地方。

多田骏缓缓转过身,目光投向墙上那副巨大的东亚地图。

他的视线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上游移,最终停留在那片代表着“泥沼”的区域。

其实,仗打到现在这个地步,日本国内,东京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很多已经开始后悔了。

他们严重低估了中国人的抵抗决心,也过分高估了“大日本帝国”的实力。

在后世,或许会有人经常拿陆军大臣杉山元那句“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豪言壮语来说事,嘲笑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可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杉山元说的这话,还真不算吹牛。

当时日本的国力跟积贫积弱的中国相比,那差距,就如同后世的大毛跟二毛一样,是全方位的碾压。

前者认为三个月可以解决战斗,后者又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都以为是一场摧枯拉朽的闪电战。

只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这两者,全都无可避免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