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荆襄世家的深夜密谋

刘表话音甫落,堂内烛火似乎都为之一颤。

别驾刘先率先出列,深深一揖到底,宽大的衣袖几乎触及地面。

他的手指因激动而微微发抖,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音。

"明公今日之决断,真乃以荆州百万苍生为念,以汉室一统大业为任,舍私利而就大义!此等胸襟魄力,堪称英明,必为后世所敬仰。"

他说到最后,声音已然哽咽,抬手拭了拭眼角。

长安使者辛评亦郑重拱手,目光沉稳地注视着刘景升,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晰有力:"唐王与朝廷得明公如此深明大义之心,实乃天下之幸。下官返回长安,定将明公之忠义与睿智,一字不差地禀报唐王。"

他微微前倾的身姿显露出对刘表决定的尊重,腰间佩玉随着动作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然而,堂下众人反应各异。

蔡瑁、蒯良、蒯越等人虽随之躬身领命,口称"谨遵主公之命",却各怀心思。

蔡瑁的嘴角微微抽搐,蒯良的目光游移不定,蒯越则下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玉扳指。

蔡瑁与蒯良快速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皆从对方眼底深处看到了不甘与盘算。

他们心知肚明,刘景升此去长安,荆州权力格局必将天翻地覆,昔日与州牧共治荆州的权威地位恐将不复存在。

待众人散去时,蔡瑁刻意放缓脚步,与蒯良、庞德公二人并肩而行。

直至廊庑深处,左右无人。

蔡瑁才猛地转身,一把抓住蒯良的手臂,语速急促地说道:"子柔,若主公真应了那长安之诏!我等日后岂不皆成板上鱼肉?"

他的手指因用力而关节发白,额间渗出细密的汗珠。

蒯良以麈尾轻点其臂,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压低声音道:"隔墙有耳,慎言!"

几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随即快步出了州牧府。

当夜,以蔡瑁、蒯良为首的荆州本土大族深感恐慌,一场密会迅速在蔡府深处展开。

密室中只点着几盏油灯,昏黄的灯火摇曳不定,映照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蔡瑁焦躁地踱步,终于忍不住率先开口。

他声音因急切而略显嘶哑:"刘景升若走,荆州顿失主心骨!朝廷必趁虚委派新牧,我等世代根基,岂不任人宰割?"

蒯良立即附和,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发出沉闷的响声:"昔日刘景升单骑入荆州,赖我襄蒯、蔡氏之力方站稳脚跟。荆州能成一方净土,皆赖我荆襄士族协力共治。"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视在场众人,"如今朝廷大军环伺,唐王刘昆削平诸侯之势已明,刘景升此去,无异于将荆襄九郡拱手送入长安囊中!"

蒯越蜷缩在阴影中,声音低沉而阴冷:"事已至此,怨叹无益。当务之急,乃是在刘景升交割印信、朝廷新命未至之前,务必牢牢握住手中兵权与郡县要职。"

他特别强调道:"德珪,尤其是水师与襄阳防务,寸步不可让人。如此,将来无论谁来接手荆州,我等仍有立足谈判之本。"

庞德公轻抚长须,缓声道:"此外,与江陵、南郡等地宗族须加紧联络,共商应对之策。荆襄世家,荣损与共,此刻更需同气连枝。"

就在这时,黄承彦霍然起身,衣袂带起一阵风,险些拂灭近处的烛火。

他眉宇间尽是凛然之气,声音在密室中回荡:"诸君之言,谬矣!岂不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唐王刘昆虽权倾朝野,然其所奉仍是汉室旌旗,所尊仍是刘姓天子!"

他的目光如电,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刘景升乃汉室宗亲,今奉诏入朝,乃人臣之极荣!我荆州既为汉土,自当恪守臣节。"

"况且唐王已统北方十之七八,兵锋之盛,岂是荆州一隅可抗?若行悖逆之事,绝非保家卫土,实乃引火烧身,徒招灭顶之灾!吾等世受汉禄,安能行此不臣不义之举?"

庞德公闻言冷笑,捋须缓声道:"承彦兄忠义可嘉,却未免迂阔!汉室气数早已式微,如今不过倚仗唐王强撑门面。所谓朝廷,不过长安未央宫中一傀儡耳!"

他的声音带着讥讽,"天下大势,强者为尊。荆州沃野千里,带甲十万,足可自保!若刘景升在,我等尚能借其名号行事。"

"他一离去,新来者无论是谁,必仰长安鼻息,竭力削我士族之权,夺我桑梓之利!届时,我等祖辈基业将毁于一旦!此时绝非空谈忠义之时!"

蔡瑁按捺不住,猛地拍案而起,震得案上茶盏叮当作响:"姐夫!莫要忘了,你也是我荆襄一份子,所言却全然不顾宗族存续!刘景升若在,荆州尚是刘景升与吾等共治之荆州!刘景升若去,荆州则必成唐王砧板上之鱼肉!吾等岂能坐以待毙?"

密室内的争论愈发激烈,赞成与反对者势同水火。

黄承彦见状,知已无力回天,愤然拂袖而去,留下一句:"尔等今日之所为,他日必遭反噬!荆州若因此片板不得下江,生灵涂炭,皆拜诸位所赐!"

众人皆被他这副决绝的态度惊呆了,一时愣在当场不知所措。

最终,一直闭目养神的司马徽缓缓睁开双眼。

"诸位,"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争之无益。刘景升心意已决,恐难挽回。"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吾闻新野刘备与刘昆势成水火,彼虽常以匡扶汉室自诩,实则野心勃勃。刘景升北上,必是他最不愿见之事。"

蔡瑁面部肌肉因激动而微微抽搐,眼中闪过狠厉之色,"德操先生之言甚是。唯有让刘景升'去不得',方能保住眼前一切!"

蒯良阴冷地补充道:"然行事须周密。可在其北上必经之宛城布置。即便事后朝廷问罪,亦可悉数推予'盗匪'或'唐王密使'。刘景升一死,群情激愤,我等正好借机拥立新主,严控荆州,对抗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