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我的产业有一半是狄飏的

独孤鹤开始忆往昔岁月,一边回忆,手中折扇还跟着指东指西。

田荞回头看向狄飏,问:“他一直都这么说话的吗?”

“多年未见,更甚。”狄飏答。

独孤鹤有些伤心:“你我好歹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好友,你怎能如此说我?你这样令为兄我甚是伤心!”

“你年纪比我小。”狄飏拆穿。

独孤鹤年龄比狄飏小了一岁。

不过当年相遇的时候,狄飏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显得比之前一直养尊处优的独孤鹤瘦小了一些。

于是独孤鹤便在很长时间里以为狄飏是虚报了自己的年龄,并咬定自己才是大哥。

后来入了狄帅军营,狄飏便飞速长高,独孤鹤这才相信了狄飏的年龄。

“可当年猜拳你输于我,你我兄弟结义,不应只论年龄,更应论运气。”独孤鹤辩驳道。

“那个猜拳猜的是谁可以先吃供奉的桃子,不是比大小的。”狄飏纠正道。

当年他俩确实有过结义,且当时二人很穷,便用摘来的桃子供奉了土地。

田荞饶有兴致地看着二人,觉得这二人成为结义兄弟是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

狄飏告诉田荞:“当年他为活命与我一道入了狄帅营。”

“他不是北辽人吗?”田荞发出疑问。

“非也非也。”独孤鹤再次摇了摇折扇,“北部三族南下之时,若我先祖走得再及时一些,我们独孤一家便一同去了南魏了,而且我们独孤家本就是大魏旧臣,如今我虽身在北辽但心依旧是大魏心。”

“我托你办的事情如何了?”狄飏将话题引到了正事上。

“这点小事我还是能帮你办妥的,不过是几个人的身份问题,喏,路引,凭证,都给你们准备好了,在北辽境内,你们就是我独孤家的人。”

因为独孤鹤手底下的人本就需要到处跑,用他家下属的身份往来北辽的各座城池之间便是再合理不过了,也鲜少会有人深入追查。

“你家在徐州一带是做生意的,生意有多大?”田荞忍不住问。

“我家乃皇商,且是大辽最大的一家。”独孤鹤的自信溢于言表。

“那以后跟我做生意,我有很多东西想要卖到北辽,就从你的铺子里卖了。”田荞道。

“这……”独孤鹤迟疑,眼睛里透露出作为商人的精明。

跟他谈生意可没那么好谈的,他可是很挑剔的!

“你不是狄飏兄长吗?既是兄长,照顾弟弟弟媳的生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田荞道。

“对,你说得对,我是兄长理应帮助弟弟弟媳,既弟妹都开尊口了,做兄长的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独孤鹤立马同意了。

狄飏扶额,不忍看,实在不忍看。

一个敢骗,一个好骗。

田荞忽悠独孤鹤跟自己做生意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她娘说的之后要发生的天灾。

天灾无情,且规模更大,所以需要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力量。

“但是,飏弟,喊一声哥呗?”独孤鹤眨巴眨巴眼睛,一脸期待地看着狄飏。

狄飏瞥了一眼田荞,见田荞认真地点了一下头。

狄飏嘴巴张了张,但那个字始终没能从他的喉咙里发出声来。

独孤鹤顿时笑弯了腰,虽然没听到这声“哥”,也胜似听到了。

“弟妹你可知道,当年我被他压制得有多惨!这人就是个天赋怪,学什么都超级快,衬托得我像个白痴!于是那时,我心中便暗暗发誓,一定有一方面要比他强要赢过他!所以我比他先成亲了!”

田荞向独孤鹤投去同情的目光:“他比你成亲早,而且次数还比你多。”

“什么意思?”

“我跟他成了两次亲,第一次的时间比你早。”田荞坦白道。

独孤鹤顿时不好了,他指着狄飏道:“你怎生跟人成亲还成两回的?”

“嗯,遇到喜欢的人了,忍不住多成一次亲。”狄飏回答。

虽然狄飏话不多,但气人的水平是一点都不弱的。

“你真是气死我了!”

独孤鹤怨念了片刻后,又凑到狄飏的耳边悄悄问他:“她是怎么把你骗到手的?据我所知,你这人最是不通男女之情,当年我们北辽的长宁公主这般喜欢你,看得我都有些不忍心了,也没见你心动。”

“她给了我一块肉。”

“肉?什么肉?”这一刻,独孤鹤的脑子里面想了许多种可能,鹿肉还是龙肉?

“一块猪五花肉做聘礼。”狄飏补充。

“猪的?一块猪肉?你跟我说她拿着一块猪肉就把你骗到手了?”

“嗯。”

独孤鹤扶额,只觉得眼前黑云一片连一片。

他喃喃道:“这事可不能让长宁公主听说,不然她非得把全国的猪都给宰了不可!”

田荞支着脑袋道:“那什么,我还在呢。”

那什么长宁公主的,她都听到了啊喂!

独孤鹤连忙跟田荞解释道:“弟妹你放心,那长宁公主虽然很爱慕飏弟,虽然她痴心一片至今未嫁,但飏弟还是更喜欢你的!”

“是吗?至今未嫁啊……我好像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一回事嘛……”

田荞眯起了眼睛。

“不是你想的那样……”

狄飏刚要开口解释,就听田荞一脸欢喜地说:“我就说我眼光好啊!竞争对手都是公主!果然不一般!”

田荞不仅不生气,听着还有那么一些小得意。

独孤鹤嘴角抽搐了两下,随后对狄飏道:“不愧是能拿下你的女人。”

主打一个不按套路出牌。

独孤鹤接着道:“其实我如今这家业本就有一半是狄飏的。当年我北上之时,盘缠路费以及后来我开始做买卖的本钱都是狄飏给我的。”

“他给你的?”田荞问。

“当年我与他在军营里待了一段时间后便想着回家,我本就是北辽独孤家人,有家有业,自是不能久留的。但我素来大手大脚惯了,得了俸禄便都花了,存不下来什么银钱的。是他将自己存了大半年的月俸和赏银全给了我。那会儿我们杀敌是论功行赏的,这小子狠啊,初出茅庐便能立下赫赫战功,得的赏银也自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