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丫鬟七月锦鲤

第385章 一见如故

荣国府的女眷们,这是头一次进京,与宁夫人她们也是刚刚认识。¨兰·兰*雯+茓\ ′毋^错_内/容/

谁料就一见如故,邀请她们去庄子上小住两日不说,还要一起过重阳节。

梨月听见老嬷嬷这么说,不禁回头踮着脚看过去。

宁夫人与穿着华贵的荣国公夫人正拉着手说话,表情语气十分欢喜。

旁边的荣国公世子夫人,牵着几个年幼的孩子,依次推上去问好。

众人你推我让笑语晏晏,就往佛堂正殿里让,说要坐下好好聊聊。

看这个意思一时半会儿时走不了,梨月寻思着估计要重新烧新茶了。

正要转身走开,想去茶炉子那边帮忙,却瞥见了宁二小姐僵持的脸。

从这难看清灰的脸色,也是不难看出端倪,她是不想见荣家的人。

任凭那老嬷嬷在旁说了好几声,她只扶着杏儿,站在原地抿嘴不动。

宁二小姐当初糊涂闹腾,最终闹了个婚约不谐,满府的人都知晓。

这位老嬷嬷原是鹤寿堂里,老太太身边的人物,这里的事也清楚得很。

如今在宁国府的内宅,宁老太君卧床不起,每天清醒的时候不多。

骂别人的时候还算普通,骂宁二小姐的时辰,那真是尤其的多。

头一样是骂她当面刺血吓人,第二样就是骂她不顾名声。

宁老太君打从心底怨恨,这二孙女不肯听她话,嫁到何家跟死鬼完婚。

老太太在寝房病榻上喃喃骂人,言语传不到府外头去,但身边人都明白。

这位老嬷嬷就是榻前伺候的,自然听了个满心满耳,跟老太太一样心思。

她此次从鹤寿堂出来,不单是替老主子焚香祷告的差。

更奉了宁老太君的命,要妥妥帖帖的拿住宁二小姐,不许她再忤逆祖母。

因此老嬷嬷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全不给二小姐留面子。

在这只顾着装傻充愣,仗着年老糊涂盖着脸儿,一个劲儿催着她过去。

嘴里就说大小姐、三小姐与四小姐都去行礼,府里四位小姐只差了她。

依着咱们府里人家的礼数,贵客亲眷跟前,姐妹该一起请安说话才是。

“荣国公府的三公子,与咱们国公爷是结义兄弟,又是至交好友。今天荣国公夫人与世子夫人都在,二小姐独个不去,显得咱府的小姐不懂礼数。咱们宁家的小姐在外头,那是向来大方得体,可不能诈羞诈愧的小家子气性。.微-趣·暁/税_枉? `已^发¨布,蕞+欣-彰_结`您看看三小姐才十三岁,四小姐还这么小,都知道这般礼数规矩。二小姐今年都十六了,如何倒比妹妹们还不懂事?”

老嬷嬷越说越是大喇喇的,还要一个劲儿摇头晃脑。

这些鹤寿堂的老嬷嬷,都是有几分修行的,说出话来阴损刻薄胜似别人。

就是仗着宁老太君的势力,用“孝顺”拿捏小主子。

若依着这老东西平日的口气,就得当面说出“亲事”二字来呛人。

只是想到二小姐现在脾气阴狠,动不动拿刀动杖,这才没敢太放肆。

老嬷嬷自觉说的含蓄,可这些话仍戳了宁二小姐的心肺。

她的脸色立刻由白转红,眉心渐渐拧成两团,眼光寸寸冰凉。

如今她也是转性不少,再不是原先那憋闷受气的性子。

不碍着此刻庵堂院子里人多,佛殿又有亲眷与贵客,她早就气急发作了。

二小姐气场阴冷下来,身边的杏儿是早就察觉了。

此刻自家小姐不好开口,杏儿立刻横眉立目张口帮腔。

“你这嬷嬷,平时当什么差事,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能这般不懂事儿?荣家不是至近的亲戚,有太太奶奶还有大小姐陪着就是,干嘛定要二小姐过去!佛殿里头那么多人,荣国公夫人还会挨个问吗?就算人家问起来,自有覃奶奶与大小姐她们敷衍,要你这般催着做什么!你有那闲工夫,不说往张罗茶水吃食去,在这里和我们啰嗦什么?”

这话出口就是横着来的,语气自然是不会好,把老嬷嬷呛得直瞪眼。

半晌才怒冲冲指着杏儿,磕磕绊绊的回嘴对斥。

“若不是太太让我来叫,我这么大岁数的人了,会颠颠跑过来吗?杏姐儿,你别张狂的太过了,以为跟了二小姐,自己就拿自己当半个主子。我是鹤寿堂老太太跟前的人,好不好比你打上两辈儿,你老子娘在我跟前,都唤声妈妈呢。二小姐都不好说我什么,你个二等毛丫头子,就敢抢白我!大家子女儿最要紧的是礼数规矩,我倒是好心来提着二小姐,你别当驴肝肺!”

杏儿听她还是倚老卖老一套,不由得嘴一撇下巴一抬,就拿鼻孔子看人。

“别拿太太奶奶的打马虎眼,谁不知你老是鹤寿堂屋里扫

香灰的嬷嬷!平日就拿腔拿调装神弄鬼,这些天老太太病着,你不好生在病榻前服侍,指着替烧香跑出来偷懒,这点子事儿别说破了,大家心里知道!我还告诉你,二小姐的礼仪规矩,是从小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学的,有你指手画脚的份?凭你敢跟小姐说规矩?二小姐跟前,只有乳母与贴身丫鬟能回话,你是哪来的货,也敢凑上来胡说八道?”

“我……我是老太太跟前的人,你个毛丫头敢怼我?连你主子小姐,都不懂得孝顺俩字怎么写了?”

“啐!自从老太太病倒,我们二小姐割血两回,比那书上写的二十四孝都厉害!你老东西敢说小姐不孝,你要寻死不成?”

一老一小当着众人就呛起来,旁边的丫鬟婆子们听见,忙不迭都躲开了。

如今的宁国府内宅,都知道二小姐主仆俩不是好惹的,连插嘴的都没有。

梨月原本也想躲开,可两边越吵声越大,她也着实忍不了。

荣国府的女眷贵客与宁夫人她们就在佛殿,再吵两句必定听见。

而且国公爷齐家姑爷与荣三郎他们,就在庵堂远门外,简直近在咫尺。

想到此处,梨月回身就搀住那位老嬷嬷,恭敬下气的把她请走。

“嬷嬷,方才庵堂的主持姑姑,要请您老人家说话。她过来看了好几回,您老人家不得闲儿。说是禅房里给您留了几样供果,看看要不要放车上去。”

这话岔开了两句,宁二小姐冷冷冰冰,拉着杏儿走开,竟还忍了下去。

老嬷嬷正想去庵堂姑子房里弄些好处,被梨月撺掇两句,脚不沾地走了。

这里骤然安静了,梨月去茶炉上炖了壶雀舌芽茶,请大丫鬟红绒端上去。

过不得多会儿,有管家娘子来庵堂门口,将宁元竣与荣三郎请进去拜见。

连院子里都能听见屋里的笑语,都说往后两家府邸,定要相互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