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小丫鬟七月锦鲤

第384章 重逢

说起来也真是巧合,今天是远在晋州的荣老国公,阖家进京的日子。?墈,书.君· !耕*新/醉-哙\

这位荣国公已是花甲之年,父子们戍守习惯大半辈子。

早几年就四下打点运作,今年秋天终于等来圣旨,从西北混进了京师。

本朝除了皇族宗室以外的勋贵世家,尊贵以“公侯伯子男”为序。

世袭罔替的公爵府邸,看遍天下也没有几家。

这荣国府世代镇守西关,在甘州晋州那边,是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

几乎是代代都想着要进京入朝,终于在这一代实现了愿望。

荣国府这次进京的人口还不算多,除荣国公老夫妻,就是长房媳妇一家。

长子也就是荣国公世子,要替老父镇守西关,所以并未入京。

次子荣二郎是郡马仪宾,嫡妻是晋阳王郡主,因此二房一家留在了原籍。

幼子荣三郎去年进京做了武官,早早把京师里的事务打点好了。

荣国公夫妻带着长房媳妇与孙辈,从晋州走了十来天路程。

荣三郎则是五日前就出城往西迎接,今早赶上护送着车马入京。

进城前正巧要在这里休息,老远就看见了宁国府出城进香的车队。

荣三郎熟不讲理,自己先骑马赶过来说话。

谁知就撞上了兰若庵门前,惊马乱窜这一幕。

这位荣三郎对于宁国府来说,算不上是生分,那简直熟的不得了。

当初他千里迢迢从晋州跑来府里求亲,已经就算是件热闹的事。

梨月她们这些丫鬟媳妇们,几乎都悄悄跑去围观过,还私下窃窃点评。

都觉得这位小郎君的黢黑相貌,与二小姐的清丽容貌着实不匹配。

何况京里还有传言,说这位小郎君,在晋州就不省事,举止颇为顽劣。

再加上宁老太君主张,要宁二小姐嫁给何大公子续弦,这才把亲事破了。

虽然是亲事不成,但国公爷对这位荣家公子还是特别器重。

都是勋贵子弟少年从军,曾在战场上并肩御敌,同袍情谊匪浅。

而且宁元竣自承袭爵位后,一直在拉拢从军出征过的世家子弟为己所用。

虽然亲事不成,俩人还是结拜了兄弟,朝政纷争时还多承他帮忙。

这荣三郎刚来京师后,不但官职是宁元竣安排的,就连临时居住的宅子,都是宁国府给预备的。

当时他们一行来了主仆二十多人,都住在宁国府的一处清净别院里。?零~点^墈*书, _追!嶵^辛¨蟑_洁?

宅子里头的家具陈设,乃至于一应举家用度,都是宁家送过去。

梨月还跟着人,跑来跑去的给他们送过好些锅碗瓢盆吃食点心之类。

今年年初时何大公子出事,宁二小姐“亲上做亲美满姻缘”成了泡影。

宁国府里的人也没少私下说悄悄话叹气,又夸起这位荣三郎的好处来了。

都说还不如当初不听老太君的,到底是国公爷年轻明白,懂得心疼妹子。

宁国公的妹妹与荣老国公的幼子,门当户对不说,交情还那么亲密。

结拜兄弟的情分,妹妹嫁了过去还能有差了?

于是个个马后炮,都说天不遂人愿,明明挺好的缘分,偏生活活拆散了。

如今宁二小姐因为一时糊涂,就被耽误成了望门寡,亲事越发难办。

偶尔听见府里人这般闲言碎语,还不好当场翻脸,只能回屋生闷气。

梨月把这些事都想起来,心思难免转了好几个弯。

好在她还算是个沉稳的,连忙低头不说话,脸上不敢露出表情。

宁二小姐现在的脾气说好也不好,那可是阴晴难测,最好别触霉头。

兰若庵院子不大,梨月行过礼说过话,就顺势退了几步。

杏儿也不理她怎样,忙笑呵呵在井边转辘轳,要给她主子看稀奇。

只可惜这是村井,辘轳不似宁国府的井那么精致,杏儿根本摇不不动。

推了半天咬牙切齿,她连忙招呼梨月也过来摇。

“这个这么重?小月,别在那站着,过来帮我一起推!”

这东西弄不动梨月也知道,她方才就是请小厮帮忙打的水。

可此时见杏儿兴冲冲的,宁二小姐在旁发愣怔,她自是不好扫兴。

忙迈步过去与杏儿并肩,俩小丫鬟丢下水桶,使出吃奶力气摇水桶上来。

“哎哎哎,打上来了!别松手,别松手,慢点提别洒了!”

打上满满一桶清澈甘泉,梨月和杏儿都是咧嘴傻笑,也不知高兴的什么。

“二小姐,这里的水好,西山山泉一脉,煮茶最甜了!”

宁国府饮茶的水,是每天从城外运来的

山泉,梨月也是知晓。

听见杏儿这么一说,她连忙俯身捧了口尝尝,才知确实是好水。

杏儿平日也是精通小食厨艺的,这点倒是和梨月惺惺相惜。

俩人埋头尝了水,都说要赶紧煮壶雀舌茶,给太太奶奶小姐们喝。

梨月看见倒座里有茶炉子,忙赶着要去车上拿茶吊。

杏儿则随身带着雀舌茶饼,此刻忙着从荷包里取出来。

两个小丫鬟都是跃跃欲试,只可惜宁二小姐心情欠佳。

在古寺庵堂里对着村野景色喝茶,她也觉得半分都没意思。

“你们别忙,庵堂里预备了清茶,漱漱口就罢了。这井边不是闹的地方,小心着别脚滑跌着,那可不是玩儿的。估么着母亲二婶都上完香,再待一会儿功夫,咱们就该上车走了,不必炖这新茶。”

一句话打断了两个丫鬟,她扶着杏儿的手,摇摇晃晃就往外走。

看这个意思是打算直接上车等着,懒得在庵堂里跟着丫鬟们玩闹了。

她们主仆往外走着,梨月也就顺势跟了几步。

刚走到庵堂门口的时候,却见里外都是一阵喧哗热闹。

大门口外头,许多陌生的丫鬟媳妇婆子,簇拥着几个华服女眷进门。

庵堂的正殿门口,宁夫人与宁二太太,覃乐瑶宁大小姐,也带着一群人,满面笑容的迎了上去。

一时两边寒暄笑语,乱糟糟的行礼搀扶,叽叽喳喳闹成一片。

梨月一见就知道,外头来的人必定是荣国府进京的女眷们。

宁二小姐正发愣的时候,早有个嬷嬷悄悄跑过来,将她也扯过去。

“荣国公夫人带着大少夫人母子们进京,太太要请她们一家去庄子上同住两天。奶奶小姐们都去见礼,二小姐也快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