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万事俱备
第378章 万事俱备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万事俱备
他刚走出院门,就见负责王家屯的锦衣卫张三匆匆赶来,压低声音道:“杨大人,王家屯有户人家的老汉是当年跟着皇上打突厥的老兵,要不要让他多说几句?”
“好主意。·l¢o·o′k¨s*w+.!c-o′m,”杨秀眼睛一亮,“让他说‘当年跟着皇上杀突厥,如今陈王爷又把失地收回来,咱北境百姓有两位靠山,日子踏实’。这话既念旧情,又抬了王爷,皇上听了定会高兴。”
两人快马赶到王家屯,那老兵果然是个爽快人,听说要见皇上,激动得直拍桌子:“皇上还记得咱北境老兵?好!好!大人教啥我就说啥,保证没错!”他还从箱底翻出一件褪色的旧战袍,上面缝着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明日我就穿这个接驾,让皇上看看咱老兵的念想!”
杨秀见他精神矍铄,心里更踏实了,又叮嘱张三:“把老兵安排在最前面,离官道近些,皇上要是问话,让他声音洪亮些。”
从王家屯出来,又赶往李家坳,这里的百姓早就按吩咐背熟了说辞,有个妇人还带着女儿纺棉纱,说要明日捧着棉纱接驾:“大人您看,这棉纱又白又细,都是托皇上和王爷的福,咱才有活干。?s.y!w′x¢s¨.!c!o+m-”
杨秀检查完三个村落,天已大亮。他翻身上马,直奔虎牢关,要去安排商铺的事。
城里的商铺大多已经开门,掌柜们见杨秀带着锦衣卫过来,都纷纷迎上来。杨秀走到一家粮铺前,掌柜的连忙点头哈腰:“杨大人早!铺子都收拾干净了,物价牌也换了新的,保证不乱涨价。”
“很好。”杨秀看着粮铺里整齐码放的米面,“要是有生人问价,就说这是镇北王定下的规矩,粮价月月公示,百姓买得起,顺带提一句‘这都是皇上体恤百姓,王爷才这么办的’。”
他又走到一家布庄,掌柜的正指挥伙计挂新到的棉布:“杨大人放心,小的都记牢了。有人问就说‘陈王爷管着布价,还办了作坊让妇人纺棉纱,咱北境不缺布,价钱还便宜’。”
杨秀挨家检查,从粮铺、布庄到铁匠铺、杂货铺,每个掌柜都能流利背出说辞,脸上带着恭敬的笑意。他走到一家茶馆,见里面坐满了喝茶的百姓,便找了个角落坐下,听他们闲聊。
“听说了吗?今儿有贵人来咱虎牢关,街上都在传是皇上!”
“真的假的?皇上要来?那可得好好迎接!”
“咱日子能过好,多亏了陈王爷,不过说到底还是皇上的恩典,王爷是替皇上办事的嘛。£¥如}¥文¤网· ?<免>d费{阅·d#读1-”
杨秀听着百姓的闲聊,心里暗暗点头,看来王爷平日的教化没白费,百姓们打心底里认皇上,也念王爷的好,这样一来,明日的戏就更自然了。
他正准备起身回王府复命,就见谢清璃带着一队老兵从街上走过。
那些老兵果然都穿着旧甲胄,脸上带着风霜,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脸上留着疤痕,却个个腰杆挺直,眼神里透着坚毅。
“参见王妃娘娘。”杨秀小跑过去行李道。
谢清璃点点头问道:“都安排好了吗?”
“回王妃都已经安排好了,我也已经派人在那个官道上的村落盯着,保证不会出什么差错。”杨秀回答道。
“把隐藏的锦衣卫衣服都换了,别让皇上看出破绽。”谢清璃说道。
“是。”
杨秀目送谢清璃带着老兵远去,他转身对身后的锦衣卫打了个手势,十人立刻围拢过来,腰间的绣春刀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都把飞鱼服脱了。”杨秀解开自己的腰带,将绣着蟒纹的外袍褪下,露出里面藏着的粗布衣裳“换上农户的衣裳,浆洗得旧些的那种,袖口磨破边的优先。”
锦衣卫们早有准备,从马鞍旁的布包里翻出备好的便服。张三抖开一件灰扑扑的短褂,布料上还沾着些泥点,凑近闻了闻,忍不住皱眉:“大人,这衣裳带着股汗味。”
“要的就是这股味。”杨秀正系着粗布腰带,闻言抬头瞪了他一眼,“难不成让你穿着飞鱼服蹲在田埂上?皇上身边的暗卫都是千里挑一的好手,这点破绽都看不出来?”
众人不敢再言,纷纷换上便服。有人穿的是猎户的皮袄,袖口镶着兽毛;有人穿的是脚夫的绑腿裤,裤脚还打着补丁。
杨秀挨个检查,见张三的衣领翻得太整齐,伸手给他扯乱了些:“自然点,就像刚从地里干活回来。”他又指着李四腰间的玉佩,“把这玩意儿摘了,农户哪有戴玉佩的?”
待锦衣卫们都换好衣裳,杨秀看着眼前这群“农户”“脚夫”,满意地点点头:“记住自己的身份,到时候分散在三个村落外的茶摊、树下,装作歇脚的样子,若见着生人靠近百姓,就用方言搭话,问他是不是迷路了,把人引开就行,别动手。”
检查完虎牢关的杨秀,又回到石板村刚到村口,就见刘老实正踮着脚往官道上望,见了他连忙迎上来,手里还攥着个花名册:“杨大人,百姓们都在家
等着呢,我再挨个去念叨念叨?”
“不必。”杨秀摆摆手,目光扫过村口的老槐树,树下蹲着几个闲聊的老汉,正是昨夜挑中的农户,“让他们该干啥干啥,该喂鸡喂鸡,该挑水挑水,别扎堆站着。”他走到那穿旧战袍的老兵家门口,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
推门进去,老兵正对着铜镜整理战袍,那袍子是粗麻布做的,洗得发白,领口处还能看见淡淡的血渍痕迹。老兵见他进来,转过身挺了挺腰板:“大人看看,这样中不中?”
杨秀盯着战袍上的补丁,忽然指着领口:“把这处翻出来些,让血渍露个边。”他解释道,“皇上当年在雁门关见过血仗,见了这痕迹,更能想起旧事。”
老兵恍然大悟,连忙将领口往外扯了扯,露出半片暗红的印记。
他又从床头拿起个褪色的腰牌,上面刻着“北境戍卒”四个字,边角都磨圆了:“这是当年皇上亲赐的,明日我就挂在脖子上。”
杨秀接过腰牌掂了掂,木质温润,:“挂着好,皇上见了定会高兴。”他忽然想起什么,“老人家,您明日见了皇上,说话声音不用太大,带着点沙哑更好,就像常年劳作伤了嗓子。”
老兵连连点头,扯着嗓子试了试:“这样中不中?托皇上洪福……”
“对,就这声儿。”杨秀笑着点头,心里的石头又落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