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黄巢不是黄巢
第597章 黄巢不是黄巢
“从这个【草】字,就说明黄巢位实卑贱,大臣郑妟传檄天下讨伐黄巢,檄文里说他是【草贼黄巢,奴仆下才,财狼丑类,不利于田畴,偷食靡衣务偷生于摽夺。°t新e′完/?本¥@@神¢站[#> >/更2.新|最!£?全??:】”
这句话是说,黄巢的出身,是很底层的农民,他安安分分种地,反而坐起了摽夺的营生。
“老师你看,这《旧唐书》中的黄巢,其实就跟我们现在所知的黄巢并不相同!”
陈凡恍然抚掌:“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旧唐书》里面可没有一个字提到黄巢曾经参加科举!”
现在很多人印象中的黄巢,都是落第士子的形象,一副“我被欺负了,我考不上完全是考场太黑暗的缘故!”
旧唐书成书时间,是五代时期,那时候距离黄巢死亡才三十多年。
然而下一本记载黄巢的史书是哪一本呢?
《新唐书》,北宋年间欧阳修等人编纂。
这本书中又是怎么说黄巢的呢?
祝咏背道:“世鬻盐富于赀,善击剑骑射,稍通书计,辩给喜养亡命。”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新唐书》说黄巢他们家世代都是贩盐的,有钱人家,所以黄巢这个人喜欢击剑和骑射,略读过一些书,能言擅辩,家里养了很多亡命之徒。¤+秒~_1章,?.节|小·?说#′o网?? ¥最$!±新)2章-节x更¥-=新{′快$??
这么一对比有没有发现,跟《旧唐书》相比,《新唐书》将黄巢这个人拔高了,从贩私盐的农民变成了世代贩私盐的巨富,而且还提到了黄巢曾经读过一些书。
再有,《新唐书》里面的黄巢似乎也没有提到黄巢曾经参加科举啊?
那就更不存在考没考上的问题了。
那到底是谁“让”黄巢去考了科举呢?
这一杆子捅下去,又是过了二百多年的事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可以说,这本书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黄巢。
《资治通鉴》里说:“黄巢善骑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屡举进士不第遂为盗。”
研究历史,原则之一就是要首先研究原始史料,《旧唐书》成书在黄巢死后三十多年,那么计算的话,那当时还是有跟黄巢同一时代的人在世的。
“一个事发后36年成书,一个事发后176年成书,对照两本,相对来说,似《旧唐书》更为可信!”祝咏说到了自己的得意处,脸上泛起兴奋的红光。
陈凡补充道:“唐朝中后期,进士科每年录取三十人,十四年一共录取三百四十七人,平均一分,每年只有二十四人,一个私盐贩子,他要数次通过州县试,还要数次获得州县官员的推荐!”
陈凡笑着摇了摇头:“不太可能!”
祝咏钦佩道:“老师分析的鞭辟入里,有理有据。”
陈凡苦笑道:“我也是你提醒之后才想到的,不然,我也是个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呐。”
一旁的顾贤眼睛翻了翻,你连黄巢造丨反前能参加几年科举,科举一共考中了多少人,都已经精确到个位数了,你跟我说你【不求甚解】?那我们这些人看书都看狗肚子里面去了。
这时,顾贤突然皱了皱眉:“不对啊!祝公子,你说黄巢没有参加过科举,那黄巢不是写过一首诗,叫,叫……”
老头想了半天,却想不起来了。
祝咏笑道:“老丈说的一定是《不第后赋菊》。”
“对对对,就那个【我花开后百花杀】。既然有诗为证,那还能有假?”
祝咏摇了摇头,斩钉截铁道:“这诗不是黄巢所写。”
“啊?”顾贤听书听得多了,说到唐朝后期,黄巢是绕不开的人物,所有人都说这首诗是黄巢所写,怎么到了你这里,就如此笃定不是他写的呢?
“敢问老丈,你是从哪听到这首诗的?”
“说书人!”
“不,说书人也是听说的,他们的依据是《全唐诗》,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中。”(默认《全唐诗》已经出现哈,不要纠结!)
“但《全唐诗》可不是唐朝人编的,那是咱们大梁才成的书,这编撰的时候很明显缺乏考据,里面错漏实在太多了。”
“《全唐诗》里面把唐代以前人写的诗误收唐人名下的,数不胜数。”
“比如,那里面就把曹植的诗当成了李商隐的作品,甚至宋代人的诗也有不少被收入了书里。”
“据我父亲考据出来的,《全唐诗》里收录错误的诗就多达六七百首。”
“就比如书中收录的另一首黄巢的诗——《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这首诗明显是后人根据唐代元稹的诗改编的,那首诗叫《智度师》,稍加改动缝合,最后挂在了黄巢的名下。”
自动甘为背景提
词器的陈凡出声道:“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
“没错!”祝咏道:“还有,《全唐诗》里还收录了黄巢的半首诗,叫《菊花联句》,堪与百花宗为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这半首诗是哪来的?这其实是南宋后期士人张端义写在他的书《耳集里》的。”
“张端义说,这是黄巢五岁时候写的诗,可是问到他来源,他又说是他耳闻传说,当不得真。”
“后世最有名的,流传最广的,就是这个《不第后赋菊》,这首诗最早的出处也是南宋末年,最先记录这首诗的是俞文豹的《清夜录》!”
“老师试想,那黄巢虽然出身卑微,但也是喜欢大江南北,建立过伪朝的人物,如果有这么首气象宏伟的诗,那为什么唐末五代、北宋南宋这二百多年,没有任何人,任何文集提起呢?”
“而且这二百多年,也根本没人说过黄巢写诗啊!”
“所以我断定,这《不第后赋菊》其实大概不是黄巢所赋。”
顾贤心里觉得被说通了,可嘴上还是难免求证:“那为什么这首诗到了南宋突然出现呢?”
陈凡叹了口气猜测道:“我想应该是南宋时,市井之中开始流行说书,说书人为了招揽生意,编纂精彩的故事,所以编造出来的吧?”
祝咏这下子不淡定了,他本以为自己研究了十几年方才得出的结论,怎么也可以卖弄一番。
谁知陈凡听了前面,后面竟然就猜到了他的推测。
这这这……他终于长揖到地,再次恳求道:“老师,求你收下弟子吧。”
虽然他明白,这种希望渺茫,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请求很唐突,但对于这么厉害的老师,错过了可就后悔莫及了。
“好!”
“老师,你别急着拒绝,我真的是……”祝咏突然愣在原地,“啊?”
“我说好!”陈凡微微一笑,别误会,人家才不是馋祝咏这学识,才不是馋祝咏的《古文尚书》传承,他就是单纯欣赏这个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