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李暄就是人形玉玺,朱允炆你懂不懂!

    “方公,不必忧虑。”

    黄子澄看出来方孝孺嫉妒李暄,笑着宽慰:

    “这应天的朝堂,还是我们说了算。”

    “陛下今日早朝不是想议一议对李暄的封赏吗,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放心,老夫已经安排好了,李暄想得到封赏?那还要过了你我这关!”

    听到他这么说。

    方孝孺心里总算是好受了一些。

    咬咬牙,往武将那边看过去。

    因为李暄就在那。

    “时无英雄!让竖子成名!”

    方孝孺小声的嘀咕。

    和武将这边,蓝玉等淮西勋贵吹捧李暄的大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李暄是文臣。

    可从东瀛回来后,他现在已经隐隐有统领整个淮西一派的趋势。

    此时淮西勋贵们围着李暄,笑声不断。

    朱棣也在这,时不时的也会插嘴说上一两句东瀛的经历,看着心情也是很不错。

    只有李暄是沉着脸,一身的起床气。

    现在才凌晨四点多!

    天都还没亮!

    这就是他不想待在大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起的比鸡还早!

    想睡个懒觉都不行!

    这就是给老朱家打工的下场!

    老朱家可比资本家狠多了!

    “咚!咚!”

    耷拉着眼帘,任由蓝玉他们在周围说了半天,李暄才终于等来了钟鼓司的鼓声。

    这意味着终于能上朝了。

    “嘎吱~~”

    午门这时候被皇宫禁卫缓缓打开。

    文官武将立刻整好队列,鱼贯进入,如果不按品级礼仪列好队伍,被弹劾了,少不了一顿庭杖。

    对比去东瀛之前。

    回到应天的李暄,现在在队伍里站的位置已经无限靠前了。

    够资格站在他前面的官员,已经越来越少。

    不多时。

    进了奉天殿。

    小太监唱了班后。

    穿着明黄龙袍,带着翼善冠的朱元璋终于出现了,踏上丹陛。

    奉天殿内立刻响起山呼:

    “圣躬金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安,都起来吧。”

    朱元璋落座后笑容满面。

    显然心情很不错。

    九边重镇因为收服东瀛,从而震惊诸国的消息,他已经收到了奏章。

    这让他很高兴!

    龙颜大悦!

    万国来朝是圣朝与否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

    显然。

    占城、安南、李氏王朝等等,这些国家国王的觐见,让大明如今已经有了圣朝的雏形。

    而这一切,都和李暄紧密相关。

    如果没有他,那安南国王,还有李成桂这些人,是万万不会这么卑微。

    想到这,朱元璋望向下首的李暄,越看心情越好,又想起封赏的事。

    于是改变了正常早朝的流程。

    他现在不准备先听奏,而是要先把正事儿给办了!

    给李暄封赏!

    但他将圣意宣布后,奉天殿里却立刻纷乱起来。

    朱允炆脸色顷刻就垮了下去,阴沉着斜了李暄一眼。

    他不敢相信。

    这奉天殿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十六年,这么多年都雷打不动的流程。

    今天竟然因为要封赏李暄!

    就要改了!

    “前些日让你们议一议对李暄的封赏,现在都说说吧。”

    朱元璋开启朝议。

    黄子澄第一时间向后方的门生们使了眼色。

    他的这些门生会意,纷纷出班: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李大人年岁未满三十,骤加封赏,恐是害了李大人!”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没等这几个门生奏完。

    蓝玉就已经压不住脾气,张嘴就怼:

    “放屁!这功劳要是放在你们身上!你们恐怕早就急不可耐的要封赏了!”

    “现在一看是李先生,就嫉妒了是吧!还挑起毛病来了!”

    “你们这群只知道坐而论道的酸儒,你们也配置喙李先生如何!”

    “莽夫!你骂谁!?”黄子澄的这几个门生当场被怼的红温。

    蓝玉鄙夷的斜了他们一眼:“耳朵聋!骂的就是你们!”

    “蓝公,这些酸儒耳朵都有问题,你跟他们计较什么。”

    淮西的这些勋贵们此时也附和蓝玉。

    他们站出来了一大半,以直接支持蓝玉的行为,间接的表示也支持李暄。

    因为这些淮西勋贵们没有那么多小心眼,小心思。

    他们觉着,李暄既然看得起他们,从来不针对他们。

    那他们就要投桃报李,还李暄的情。

    拦着封李暄?

    那也得先过了我们这关!

    这些勋贵以蓝玉为首,和文臣那边呛了起来,奉天殿里一时变成了菜市场,很热闹。

    但这还只是前奏。

    因为真正的大佬们都还没下场。

    最起码朱元璋现在没吭声,在御座上看不出是什么反应,竟然也没拦着。

    而李暄朱棣,还有朱允炆黄子澄他们,也是一声不吭。

    直到有一个淮西的勋贵打破平衡。

    这勋贵说不过儒生,竟然直接挥拳揍了人家。

    一拳打到那文臣脸上,给那文臣揍的捂着鼻子趴在了地上,哎哟哎哟的惨叫。

    奉天殿里瞬间更热闹了!

    文武两班之间的火药味直接拉满,吵吵声要掀翻大殿一样。

    “抬下去,让御医给看一下。”

    朱元璋忽然开口。

    他一说话,整个奉天殿瞬间安静,文武立马各自回班。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朱元璋的反应很微妙。

    没有教训那个打人的淮西勋贵,却又恩典让御医给文臣看病。

    好像对两边都是很平等。

    这种行为让两拨人都摸不透他的心思,到底倾向于哪一边。

    他们殊不知。

    朱元璋只是想看一看,现在的朝堂对李暄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特别是朱允炆!

    这个皇孙,对李暄是个什么态度。

    然而现在看到结果,看见朱允炆竟然这么对待李暄。

    朱元璋心里很失望。

    其实他之所以让文臣来议一议对李暄的封赏,就是想把这个恩典,给朱允炆。

    他已经都暗示了。

    让大胆一些,一定要彰显出李暄的功!

    满朝都知道,文臣是支持朱允炆的。

    所以文臣议出来的封赏规格,基本就可以认为是朱允炆的意思。

    那李暄接受了高规格的封赏,最起码心里得对朱允炆的印象会有所改观吧。

    其实现在连朱元璋自己都要承认。

    李暄的态度!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明未来要交给谁。

    李暄就好比是传国玉玺。

    得到他的支持!

    才能坐上这个皇位。

    无论是考虑到系统,又或者是李暄本人的能力。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现在看,朱允炆已经被这些文臣蛊惑的,看不到究竟谁是大明的肱股之臣。

    谁是坐而论道,只会说不会干的庸碌之人了。

    朱元璋非常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