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朱允炆也就是有个好爹!

    朱元璋眼底的失望都已经很明显了。

    但还是没有放弃,又朝着站在下面的朱允炆看了一眼,想让他站出来。

    现在满朝那么多文臣都反对封赏李暄。

    如果朱允炆能现在站出来,怒斥这些文臣,并且大肆赞扬李暄立下的大功。

    那即便李暄不念朱允炆的恩。

    最起码也会改观对他的印象。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朱元璋就纳闷,朱允炆怎么就是想不通呢。

    他盯着朱允炆。

    朱允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两只眼睛盯着奉天殿的穹顶,好像那上面有花。

    但很明显的能看到,朱允炆的嘴角有些上扬,明摆着是一副幸灾乐祸,就想看李暄倒霉。

    朱元璋是彻底没招了。

    带不动。

    根本带不动!

    朱元璋现在都想跑下去,揪住朱允炆的耳朵在他耳朵边上提醒:“你是不是傻!这么好一个拉近关系的机会,不好好把握住!?”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人却打断了朱元璋的思绪。

    这人正是朱棣。

    朱元璋一时怔住。

    他最想这时候站出来的朱允炆,却在那装聋作哑。

    然而他最不想这时候站出来的朱棣。

    却在这时选择为李暄出头了。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朱棣等了小半天,都得不到允许他张嘴的旨意,只好又重复了一遍,眼巴巴的望着朱元璋。

    讲道理。

    朱棣真不是幸灾乐祸。

    但他现在是真想哈哈大笑!

    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能替李暄说话,拉近关系的大好机会!

    竟然没人抢!

    这跟闹市上放了一块儿金子,没人去捡有什么区别!?

    朱棣都不敢相信,天上竟然真有掉馅饼的时候!

    “朕现在不想听你讲。”

    然而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后,却是不允许朱棣张嘴,吹起了黑哨。

    这让朱棣瞬间傻眼了,瞪着眼睛不知所措。

    不给我这机会?

    朱棣:“父皇!儿臣!”

    朱元璋:“回去!”

    朱棣:“是...”

    简单的奏对,朱棣哪怕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也只好回班,为错过了这个机会感到万分惋惜。

    而作为这次朝议的主角。

    李暄其实能看出来朱元璋心里的想法,无外乎就是对朱允炆还抱有幻想。

    所有的事情他都懂。

    但他不想管,他现在只想回家。

    “陛下,臣有本奏。”

    这时黄子澄站了出来。

    朱元璋这次没拦着,他想看看黄子澄有什么话要讲。

    黄子澄冷冷斜了一眼李暄,接着说道:

    “启禀陛下,臣也以为对李暄的封赏不宜是现在。”

    周围一下搔动了。

    淮西勋贵团体的目光,跟一把把刀子一样,射向黄子澄。

    黄子澄不在乎,他现在只想拦着对李暄的封赏。

    “早在东瀛之时,臣就曾谏言,李御史虽然功高!但他却太年轻,威望不够,仍需历练打磨。”

    李暄听着这话,虽然他不在乎封赏,但他还是想说一句。

    历练打磨。

    好歹毒的puA话术。

    把人当核动力驴使唤,又不想给好处。

    后世那些狗资本家最喜欢用这种话术puA人了!

    黄子澄这仍然在继续:

    “况且,李御史此前曾多次冒犯陛下,又屡次出入青楼,败坏朝廷名声,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罪过。”

    “陛下虽心胸宽广,几次宽恕,却难免让朝野非议,言陛下过于溺爱李御史。”

    “这对李御史名声也不好。”

    “恰巧!”

    “这次李御史立下大功,臣谏言,不如就将李御史前后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待下次李御史再立大功,再议封赏也不迟。”

    黄子澄刚说完。

    方孝孺和齐泰立马站了出来表示支持:“臣附议。”

    “臣附议!”

    这两个人话音落下,身后又唰唰唰的站出来一片文臣。

    “臣也附议。”

    “臣亦附议!”

    十多个文臣的声音整齐一致,连成整体。

    黄子澄他们沆瀣一气引起的后果,就是蓝玉又忍不了,出来骂人了。

    蓝玉十分鄙夷的看着黄子澄:“下次?”

    “下次老子让你当儿子!好不好?”

    “莽夫!你敢如此侮辱老夫!?”黄子澄堂堂读书人,哪遭受过这种侮辱,当场破防!

    不过破防也没用。

    虽然黄子澄的身后有一帮朋党。

    可蓝玉的身后也不缺人。

    而且蓝玉的朋党,可还都是原始股!

    淮西勋贵!

    这群人管你这那的!

    锦衣卫此时欲要出来维持朝堂秩序。

    却在朱元璋一个淡漠的眼神斜睨后,又站了回去。

    没了管束。

    这帮勋贵可就无敌了!

    “去你妈的!一帮老儒生又再瞎放屁,哪个男人不喜欢女人?你们不喜欢?”

    几个勋贵围住黄子澄。

    “说李御史频繁出入青楼是没有丢脸,那你呢?听说你这老儒生还刚纳了第九房的小妾!”

    “听说那丫头才刚十九,你这又叫什么?”

    几个勋贵你看我我看你,讽刺大笑的声音在奉天殿里回响。

    被揭了短,黄子澄立马脸红了,结结巴巴的争辩:“你们!你们无耻!老夫...老夫那是忘年交!”

    “是红袖添香!红颜知己!乃文雅之事,怎能和李暄嫖宿青楼的行为相提并论!”

    “噢哟。”几个勋贵脸上的讽刺更深了,围着黄子澄,笑声扎心。

    “听听诶听听诶,读书人就是不一样啊!读书人玩女人,就是文雅,就是红袖添香!”

    “咱们玩女人,那就是丢脸,就是没有德行,要么说得当读书人呢!真是不一样啊!”

    蓝玉、李景隆,徐增寿笑的最大声。

    脸上的讽刺,看的黄子澄咬牙切齿,目眦欲裂,恨不得撕烂他们的嘴。

    方孝孺跟齐泰也插嘴进来,帮着说话。

    文武两边又干起来了。

    不过这回倒是没人动手。

    半晌后。

    就在文武两边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朱元璋放下茶水,咳了咳。

    整个奉天殿立马安静了。

    吵归吵闹归闹。

    别拿朕的忍耐开玩笑!

    “允炆,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朱元璋再开口时,就是点了朱允炆。

    李暄虽然一直都没吭声,好像是个透明人。

    但他全程比这朝堂上任何一个人,都能看懂朱元璋的想法。

    此时不禁摇了摇头。

    真是爱屋及乌。

    最稳的太子是朱标。

    那朱标没了,最稳这俩字儿,就又扣到朱允炆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