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弃哥儿

此话一出,张氏先是一愣,脸色稍有缓和,但话中依旧带着几分不满。

“过继得孩子能和自己的孩子比吗?你忘记当年许家的老爷是怎么死的?”

提起许家,张氏瞬间想起大儿子留下的那个孩子……

算起来,对方已有二十多岁了,若是年岁再小一些,都能过继到石头名下来。

“娘,我与许家不一样,许家有家业,我什么都没有,跟着我什么也图不到。”

宋应知没说假话,才成亲那几年,念着王氏不识字不会管家,他一亩地一间铺子都没买。

现在的他,穷的就只剩下钱。

“娘,我现在这个年纪,再娶妻生子,一来精力有限,二来,老来得子,万一我不小心死了,留他们孤儿寡母怎么办?”

宋应明在一旁也跟着劝道:“是啊娘,石头年纪也不小了,你看看你给他看得人家,不是十五就是十六,这不是耽误人家姑娘嘛!”

面对两人的劝阻,张氏开始犹豫,就在三人僵持时,闻声赶来的钱氏得知宋应知有意过继时,连忙笑着说道:

“这不是巧了吗?咱族里刚好有一个合适的。”

宋应命与张氏一听,异口同声追问:“谁家呀?”

“一个旁支,说来那夫妻俩也命苦……”

钱氏微微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即便如今的宋族不缺钱,但依然有极个别父母比较偏心,这户族人属于宋族旁支。

父母向来偏心大儿子,赚来的钱一分没给过小儿子,连给她娶媳妇都是花钱去煤窑买回来的。

这买回来的姑娘正好是贬来巴里的钱家姑娘,钱氏心中怜悯,平日里时不时过去接济。

本以为有自己的帮衬,对方会过得好一些,没成想好日子没过几天,那丫头就难产没了。

等孩子父亲行商赶回来,发现妻子没了,也没管孩子,没多久就自己花钱找媒婆正儿八经的娶了个狠媳妇回来。

新媳妇上怼公婆,下虐继子,整个家被搞得乌烟瘴气的,偏偏这人还对自己的媳妇很满意。

不管别人怎么劝他就是不休。

没法子,这孩子只能被族人接来养着,在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吃着百家饭长大。

三人听了钱氏的讲述,眉头皆是一皱,没想到以宋族如今的条件,还能有人当人孩子不管。

“孩子多大了?”宋应知蹙着眉问道。

“七岁上下。”

宋应明回道,这孩子的事他也听族人说过,只是这里面宋大河身体一直不好,他自己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管别人家的事。

“之前本来有族人想要收养这孩子,无奈他继母是个泼辣不好惹的,三天两头就上门来找麻烦。”

钱氏在一旁愁着解释。

“我觉得这孩子挺合适的,这个岁数正是蒙学教导的最佳年龄,过继到石头名下后,那狠媳妇再泼辣也不敢上咱们家来闹事。”

宋应明越想越满意,忍不住拍手叫好。

然而张氏仍然觉得还是给宋应知娶媳妇比较可靠,不管大伙儿怎么说,她就是不点头。

“你们回去吧,这事娘再想想。”

过继可是大事,即便是现在她同意了,也得等到出孝才能找族人提及此事,

宋应知等人见张氏如此态度,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再勉强,没多久便各自散去。

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氏依旧没有松口的意思。

母子俩默契地开始冷战,眼看着家中气氛越来越冷,钱氏私底下又去找了婆婆,把那孩子的可怜遭遇细细说了一遍,还说这孩子聪明伶俐,知恩图报,若过继给宋应知,定能孝顺他。

张氏听着听着,虽没说什么,但心里的软处被触动。

看着张氏这副表情,钱氏便知事情已经成功一半,剩下的,只等小叔子出孝再说。

日子天天过去,母子俩依旧不肯交谈,张氏整日待在屋里,吃斋念佛。

宋应知也不遑多让,每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是写字就是作画。

闲暇的日子里,他把这些年为官经验详细记录,装订成一本书,等沈礼安走上仕途后便赠予他。

宋应知守孝的第二年四月,沈礼安从京中传来信件,会试的成绩果然和宋应知预想的一样。

会试榜、殿试榜第一,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位六元及第状元郎。

这等殊荣,让苏州沈家名声大震,大家感叹书香门第的底蕴深厚同时,不禁把目光落在那个继承爵位的平妻之子身上。

不得不说,沈离君的两个孩子都很优秀,沈礼然的成绩虽比不上沈礼安,但成绩也是二甲第一。

若不是沈礼安有六元及第的名头,还真可能被对方压一头。

宋家这边,作为沈礼安的母族,得知对方中了状元后,一家人都兴奋不已。

就连张氏也暂时与宋应知和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礼安这孩子!还真是有出息!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兄弟俩对视一眼,纷纷察觉彼此眼底的笑意,这沈礼安姓沈,和宋家祖宗有啥关系。

“石头,你说礼安这孩子这么有出息,作为二舅舅,我该奖励他什么比较好?”

宋应明只见过小时候的沈礼安,但这不影响他对这个外甥的疼爱。

“二哥,你还能有什么?依我看,给钱就是最好的。”

为官这么多年,没人能比他知道钱的力量有多大。

“那你送什么?”宋应明十分好奇。

“我嘛,在京中刚好有一套二进宅院,就送给他好了。”

宋应知慢慢悠悠回道,再过三个月,他就出孝了。

那时回京复职,大概率还是选择外放,京中的生活不适合他。

“你那套院子的位置好,这些年总共也没住上几回,送给礼安正好合适。”

宋应明点头赞同,他虽在京城也有宅院,但位置在西城,比不上宋应知那个地段。

一家人正为沈礼安考中状元开心时,庄子突然有客到访。

只见钱氏领着个怯声怯气的半大孩子进来。

“娘,小叔,你们都在,正好族长把弃哥儿送来咱们家住几日,我带来认认人。”

说罢,钱氏把孩子拉到三人面前,率先指着宋应知介绍:

“弃哥儿,这是你宋三伯,快叫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