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过继

生怕宋大花钻牛角尖,宋应知赶紧出声肯定礼安。

宋大花也明白弟弟的意思,强忍着心中的苦涩,勉强对着宋应知挤出一丝笑容。

又听张氏笑着点头说:“是啊!你看石头,啥也没有,不也坐到现在这个位置,等礼安做了官儿,你也该享享清福了。”

宋大花轻轻嗯了一声,岔开话题说道:“娘,嫂嫂,我这次回来,给你们带了不少廉州特产,还有我养的珍珠,等出孝后,再差人拿去做几套饰面。”

珍珠一向光鲜亮丽,宋家还在守孝,不宜太过张扬,宋大花便没拿出来。

“弟妹有心了。”

听到自己也有,钱氏可高兴了,合浦珍珠可是珠宝里属顶级的存在,所谓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

南珠便是指合浦珍珠。

她与宋应明这些年共孕育了三个孩子,除了长子之外,底下还有两个女儿。

这珍珠留给孩子们做嫁妆,刚好。

宋大花这次回来,足足待了两个月才回廉州,有了女儿两个月的陪伴,张氏心中的闷气慢慢散去。

一旦不再纠结过去,张氏终于有精力把目光落在宋应知身上。

说来,河生和大花都有孩子,就是这小儿子这么多年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再这样下去可不行,这天,张氏一早就在院子里坐着,等宋应知一出房门,立刻追问:

“石头,之前我让李游带回去的姑娘,你可收了?”

宋应知才出房门,愣不丁地就听到张氏这么一问,一时间没想起来是什么姑娘。

“娘,你糊涂了吧?我哪来的姑娘?”

“哎呀!怎么会没有呢?!你奶奶去世时候,李游给你带回去的那个姑娘,年轻又漂亮,一看就是能生了,这是娘精挑细选给你找的,你咋还能忘了!”

看宋应知这反应,肯定是没人都没见过,张氏心中恼火。

“说,是不是王氏不让你娶妾,把人打发卖了?”

宋应知仔细回想,好像的确有这么一回事,但当时他人都没见过,就让李游给处理了。

现在张氏追问,宋应知也不打算瞒着。

“娘,有件事,我一直没给你说……”

他动了动唇,把王氏的事详细说了一遍,临尾才解释道:

“那会儿王氏刚没,我哪有心思娶妾,就让李游把人打发走了。”

听到王氏没了,张氏的反应和宋应明如出一辙。

“怎么好好的人,说没了就没了呢?”

“娘,儿子这些年朝中四面树敌,举步维艰,王氏就是受了我的牵连无辜丧命,是我对不起她。”

为了打消张氏擅自给他娶续弦的念头,宋应知无比严肃地说道:

“儿子如今正在守孝,娘,你可别糊涂,又去外面给我找这不清不楚的姑娘回来,不仅害了人家姑娘的清誉,还毁了儿子的前程。”

知母莫过儿,张氏内心怎么想的他一清二楚。

“嗐,娘哪能这样做。”

张氏一脸心虚,但也知道儿子说的是实话,一切只能等出现了再说。

到那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有他拒绝的份。

这般想着,张氏便不纠结这个问题了,先前有王氏一直压着,她也不好明说什么,如今人也没了,总不能真孤寡一辈子。

于是乎,在兄弟俩不知道的情况下,张氏暗地里托族人给宋应知相看姑娘,消息很快在巴里县传开。

由于宋家一家人都在庄子上守孝,宋应知一开始并不知道这回事。

等消息传入耳中时,已经是一年以后的六月份。

这次,不仅是宋应知感到生气,就连宋应明也觉得张氏糊涂了。

兄弟俩一起来找张氏时,对方正在自己屋里看着巴里城中,各家千金的画像。

敲门声响起,张氏还以为是钱氏,头也不抬地应了声:

“快进来。”

听到开门的“嘎吱”声后,她连忙将手中的画卷拿起,转头笑着说道:

“老二家的,你快来帮娘看看,谁家姑娘合适,哎哟我这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话说一半,见来人是宋应知兄弟俩后,她下意识地将画卷藏到身后。

“娘!你简直是糊涂!”

宋应明生气地原地跺了两下脚,快速走向张氏,将下人送来的这些画纷纷夺走。

“来人!赶紧把这些画处理了!以后再有人送来,全给赶走!”

“哎……哎!!河生,你这是做什么?!”

见下人们把她的画抱走,张氏心急如焚!

“都给我住手!不许动我的画!”

然而,这个家做主的早就是宋应明,没有一个下人愿意听张氏的。

直至所有的画都被抱走,房门关上,兄弟俩这才挨着圆桌坐下。

“娘,咱们俩现在都在守孝,你这么做,是想毁了儿子们吗?”

宋应知一脸严肃地看着张氏。

然而对方却是急得直跺脚,“石头,娘还不是为了你好,一旦出孝,你就得回京复职,那还来得及成亲?”

“可你这样做,若是被有心之人传出去了,别说官复原职,儿子整个仕途都被你给毁了!”

要知道,守孝期间是不能谈婚论嫁的,他们家要是寻常百姓也就罢了。

可他是朝廷官员,孝中说亲可是大禁!

“娘这不也是为了你着想,你都快五十岁的人了,孩子都没一个,以后老了谁照顾你?!你说我能不着急吗?”

张氏觉得两个儿子就是小题大做,她又没有亲自出去相看人家姑娘,只是托了族人送几幅画来。

“娘,事到如今,我直接告诉你好了,我已无心再娶,就算你逼我强娶,我也不会和她同房。”

此话一出,张氏整个人被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宋应知哭骂道:

“宋应知,你这个不孝子!”

“你……你简直要气死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不为我想想,也得为你自己着想!没有儿子,你这仕途还能走得远吗?!”

这回,张氏倒是说到点子上了,一个无妻无儿的官员,可不就是不孝子吗?

即便宋应知为北夏做的贡献再多,孝字当头,在朝堂上也会被人诟病。

沉默良久,宋应知终是肯让一步,他缓缓开口:

“娘,咱们各退一步,我在族中过继一个孩子,你也别在兴师动众为我娶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