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薪火新生
清晨五点,闹钟第三次震动时,九月猛地从床上坐起。宿舍里还弥漫着夜色的静谧,她轻手轻脚地摸黑洗漱,镜子里倒映着发梢翘起的碎发和眼底淡淡的青影——昨夜她反复核对新生名单到凌晨,连梦里都在模拟接待场景。
六点半的校园还浸在薄雾中,九月裹紧印着外国语学院徽章的深蓝色外套,站在女生宿舍楼前的梧桐树下。晨风吹过,泛黄的叶片打着旋儿飘落,她仰头望着斑驳的阳光在树叶间跳跃,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胸前的学生会工作牌。金属边缘的凉意透过指尖,提醒着她这不再是旁观者的视角——一年前那个拖着黑色行李箱、在校园地图前手足无措的姑娘,如今要成为为新生指引方向的人。
远处传来车辆的轰鸣声,九月踮起脚尖张望,校车上醒目的“外国语学院新生接待专用”标识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她深吸一口气,想起昨晚在学生会群里看到的数据:今年外语学院扩招了30%。
“九月!”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宿管阿姨王阿姨抱着一叠钥匙走过来,发梢还沾着未干的水珠,“今天辛苦你了,一起接待新生。”
“王阿姨,您太客气了。”九月笑着接过钥匙,制服口袋里的笔记本被她翻得边角卷起,“昨天我把新生名单和宿舍分配表反复核对了三遍,流程都刻在脑子里啦!对了,我给每个宿舍都准备了欢迎卡。”
“这届新生比去年多,光英语专业就扩招了两个班。”王姐拍了拍她的肩膀,“记得提醒她们办理好校园卡并且激活校园卡。”
“放心吧!”
第一辆大巴车缓缓驶入校园,车门打开的瞬间,九月仿佛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行李箱上贴着歪歪扭扭的标签,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入学指南,而此刻,她露出标准的露八齿微笑迎上去。
“欢迎来到xx大学!”九月接过一个女生手中的行李,“我是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的九月,接下来由我带你办理入住。”
“谢谢学姐!”女生惊喜地瞪大眼睛,“我叫小雨,从南方来的,听说这边冬天会下雪?”
“哇,小学妹!不仅会下雪,还能去隔壁大学看梨花呢!”九月推着行李车往前走,沿途的银杏叶沙沙作响,“咱们学院的英语角每周三晚上在行政楼302。对了,这边天气干燥,记得多用保湿喷雾。”
在宿舍楼门口,九月化身解说员。帮小雨填表格时,她提醒新生填写民族信息。
中午十二点,王大姨叫九月去食堂打饭,这里她先看着。九月匆忙跑去食堂打了一份番茄炒蛋和米饭,她扒了两口就放下筷子——校门口又驶来一辆大巴,透过车窗能看见家长们焦虑的面孔。
九月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朝身后拖着行李的新生们喊道:“走,带你们看看咱们学校的操场,运动氛围可浓了!”梧桐叶沙沙作响,细碎的光斑随着脚步在地上跳跃。
“每天早上六点半十分,操场上就满是晨读和锻炼的同学。”九月指着泛着红色光泽的塑胶跑道,“七点钟,西校区所有学生准时进行早操,”她指了指东南角的公告栏,上面还贴着去年晨读打卡活动的照片。
拐进操场东侧,金属围栏内传来“砰砰”的拍球声。“这边是篮球区,六个全场,周末下午最热闹,各院系的队伍常来切磋。”九月提高音量,“大家平时打球都自带装备,不过记得别穿皮鞋上场。”几个男生凑到铁丝网前,正看见有人迎着夕阳投出一记三分球,篮球入网的“唰”声混着欢呼声传来。
穿过篮球区,四个铺着细沙的排球场映入眼帘。“上排球课的时候,体育老师会从器材室统一拿球和护具。”九月蹲下身抓起一把沙子,“但平时想练球,就得自己准备了。周三下午体育系的学长学姐会来训练,扣球声特别响亮。”她提醒道:“在沙地上打球注意安全,摔倒了别着急用手撑地。”
继续往前走,绿色围网隔开的羽毛球区域里,有人正挥拍练习。“这边四个场地,平时都是同学自带球拍和羽毛球。”
路过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械区时,九月特意叮嘱:“这些公共器械随时能用,但中午别来,金属晒得烫手,去年有同学直接被烫出了印子。”
九月带着新生往食堂走,路过体育室时,特意指着紧闭的铁门:“记住,平时别擅自进去,刘叔有‘门禁雷达’,上次有同学想偷拿排球,被抓个正着。”她回头望向逐渐热闹起来的操场,有学生开始绕着跑道热身,突然想起一年前自己初来乍到,也是这样跟在学长身后,好奇又忐忑地探索着校园的每一处角落。
九月突然停下脚步,阳光为她深蓝色的学生会制服镀上金边。她抬手指向不远处飘着饭菜香的黄色建筑:\"看到那栋楼了吗?那就是咱们的西校区的食堂,接下来的四年,这里会成为你们最熟悉的地方。\"几个新生闻言,下意识地摸了摸微微发瘪的肚子。
\"食堂一共两层,格局得提前摸清。一楼最右边是餐卡办理处,记得明天办卡加激活,早餐的豆浆油条用刷卡只要两块五。\"她眨眨眼,\"不过要小心窗口的张阿姨,要是你犹豫超过三秒,后面排队的人能把你盯得头皮发麻。\"
推开斑驳的玻璃门,热气裹挟着糖醋排骨的香气扑面而来。九月侧身避开端着餐盘的学生,指着角落的蓝色招牌:\"那间'舌尖小筑'零食店,半夜赶作业时全靠它续命。旁边文印店打印双面才一毛钱,但别在饭点去——老板会一边给你装订论文,一边吆喝着让你快让开,别挡住他看球赛。\"
踏上贴满防滑条的水泥楼梯,二楼走廊的白炽灯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左边是大众食堂,\"九月指着飘出爆炒声的窗口,透过玻璃能看见师傅颠勺时腾起的火苗,\"酸辣土豆丝只要三块钱,不过打饭的李叔手抖是出了名的,想多吃点肉,记得喊他'叔,您今天真帅'。\"几个女生被逗得笑出声。
她转身指向另一侧挂着星月标志的门帘:\"右边是清真食堂,专门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同学准备,大盘鸡和牛肉拉面香得能勾人魂。\"九月特意放轻声音,\"这里的食材和餐具都是独立使用的,大家进来要注意尊重习俗,别带外面的食物。\"门帘后飘出烤馕的焦香,混着维语歌曲的旋律。
两排窗口中间,一扇玻璃推拉门透出暖黄色灯光。\"这个联通两个食堂的超市是隐藏彩蛋,\"九月推开门,货架上的饮料瓶在灯光下泛着微光,\"想吃大众食堂的糖醋里脊,又惦记清真食堂的手抓饭?从这儿就能穿过去。不过要做好心理准备——\"她拿起货架上的泡面,指着价签笑道,\"红烧牛肉面比校外贵一块五,但凌晨三点断电后,这里就是全校唯一的'救命粮站'。\"
暮色彻底笼罩校园时,九月带着新生在食堂门口告别。看着几个女生围在餐卡充值机前研究操作,她想起自己大一在这儿手足无措的模样——当时也是学长手把手教她如何挂失补办,还特意提醒\"二楼大众食堂的免费汤别喝,味道像刷锅水\"。夜风掠过食堂外的槐树林,将飘来的《生日快乐歌》揉碎在灯火里,不知是哪个窗口又在为学生庆祝生日。
穿过爬满紫藤的拱形长廊,九月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指着前方砖红色的苏式建筑对新生们说:“看,那就是咱们西校区图书馆,外墙的爬山虎到秋天会变成一片红!”蝉鸣声里,几个女生踮脚张望,行李箱轮子在石板路上磕出清脆声响。
“图书馆早上七点半开馆,晚上十点闭馆,自习室会多留一小时。”九月推开斑驳的实木门,老式铜把手还带着余温,头顶的吊扇立刻发出熟悉的嗡鸣声。前厅墙面上挂着褪色的借阅须知,旁边公告栏贴满四六级讲座海报,“记得带好校园卡,借书还书都得找管理员登记。”
顺着楼梯往上走,每级台阶都泛着被岁月磨亮的光泽。“一楼是社科区,”九月侧身避开横梁,“历史、哲学、经济类书籍都在这儿。最里面的木柜锁着珍贵典籍,管理员赵老师每天要擦三遍玻璃。”二楼飘来旧书特有的霉味,泛黄的书架间挤满外国文学译本,“日语原版书在东南角,不过得小心李老师,她最讨厌有人折书页,上次有个男生用面包袋当书签,被念叨了半学期。”
三楼的风扇转得飞快,吹得窗台上的绿萝叶子沙沙响。“语言学习专区到了!”九月指着整面墙的铁皮书架,“四六级真题、小语种教材都在这儿。窗边的长桌是英语角固定场地,周老师每周三下午会来检查——千万别在桌上刻字,他能对着划痕盯半天。”
自习室的木窗大开着,穿堂风裹着桂花香涌进来。夕阳把老式吊灯的影子投在水泥地上,形成交错的格子。“这儿是全校区最抢手的地方,”九月掀开被风吹起的窗帘,“每天六点就有人来排队。管理员陈老师每天傍晚都会来巡场,要是发现有人打瞌睡,就会轻轻敲敲桌子提醒。”她突然笑起来:“不过陈老师人特别好,去年冬天我感冒咳嗽,他悄悄给我端来一杯胖大海。”
暮色渐浓时,新生们围在二楼柜台前看管理员登记借书。老花镜滑到鼻尖的王老师正仔细核对书目,钢笔尖在牛皮纸登记簿上沙沙作响。“要是找不到书,尽管问穿蓝布围裙的老师,他们闭着眼都能说出每本书的位置。”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忽然想起一年前自己也是这样,攥着书单站在柜台前,被管理员老师的耐心讲解暖到心里。
\"学姐,你人真好。\"一个新生感慨地说,\"要是没有你,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关系,我也是从你们这个时候过来的。\"九月笑着说,\"我们学院有个传统,每个新生都会收到一本学长学姐编写的《外语生存指南》,里面有选课攻略、外教喜好,还有很多实用的学习技巧。\"
回到宿舍时,已经快九点了。九月瘫倒在床上,浑身酸痛,但心里却充满了满足感。这一天,她接待了二十多位新生,为他们解答疑惑,帮助他们开启了大学生活的第一页。
躺在床上,九月回想起一年前自己刚入学时的情景。那时的她,也是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一点点熟悉这个陌生的校园。如今,她也成了那个帮助新生的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传递温暖。
\"原来成长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发生。\"九月轻声说,望着窗外的月光,嘴角露出微笑。她知道,今天的经历会成为她大学生活中难忘的回忆,也希望自己的帮助,能让这些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语言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夜深了,校园渐渐安静下来。九月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白天那些新生们恍然大悟的表情、真诚的道谢,还有用不同语言说出的\"再见\"。她知道,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还有更多的新生需要她的帮助。而她,也将继续以热情和专业,迎接每一个怀揣梦想的新同学,就像当初学长学姐们对她那样。
这就是九月的一天,平凡却又意义非凡的一天。在这个九月的日子里,她不仅帮助了新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她知道,这份温暖与善意,会在外国语学院不断传递下去,成为每一届学子最美好的回忆。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宁静的校园里。九月带着满足的笑容,渐渐进入了梦乡。明天,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而她与语言、与传承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