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佛陀开悟
“施主,”
无咎目光澄澈地看向许舟,“这一切修行,最终皆是为了斩断对‘我’的虚妄执着,体证‘无我’正见。*萝¢拉¢暁¨税* ^已_发′布\嶵¢芯,蟑\結?非是有一‘我’在修,而是通过修行,方知‘无我’。慈悲亦然,非是有一‘我’在慈悲,而是慈悲之行本身,便是无我的展现。”
此答机锋圆转,竟似将许舟的致命一击悄然化解,将问题引向了修行实践与体证!
原本正在疾书的林慕白愕然抬头,手中的毛笔顿在纸上,染开一小团墨迹。无咎竟似乎……将这一问又勉强接住了?!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许舟,屏息等待他的下一次进攻。
寂静的雨声中,许舟缓缓站起身,迈步跨过了那象征界限的阴阳鱼线,直接来到了无咎法师的面前。
云层中漏下的一缕天光,恰好将他的身影拉长,投在无咎身上,使得无咎只能微微仰头看他。
许舟居高临下,目光平静如古井深潭,问出了第一个问题:“何为无我?”
无咎不悲不喜,指尖掐动念珠,依经典作答:“《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e-z?暁-税_枉^ +勉?废+粤!渎·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名无我。”
许舟立刻追问第二个问题,语速平稳却步步紧逼:“为何要修无我?”
无咎再答,声音传遍寂静道场:“《法句经》有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施主,唯有放下对我、法二执,方能看破世间幻相,得大自在。当你心中不再有‘我’之牢笼,外界毁誉称讥,又如何能扰动你心?”
林慕白笔下越写越重,心中暗惊:佛门义理确如精密铠甲,代代高僧大德不断为其修补完善,从缘起性空到唯识变现,皆是为应对此类终极诘问。无咎此刻的回答,引经据典,圆融无碍,似乎已将这‘无我’之论,补得滴水不漏。
‘无我’一念,仿佛已无破绽。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许舟将陷入僵局之时,他却只是露出一丝淡淡的、仿佛看透了一切般的微笑,问出了那最后一个,也是最初的问题:
“既然‘无我’,‘心’不可得,‘执’已放下……”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无形的重锤,敲在每个倾听者的心上:
“那此刻,正在与我辩论这‘无我’之妙理的——
是谁?”
无咎撵动佛珠的手指,骤然僵住,脸色第一次变得煞白。¨第+一′看,书_枉\ +冕\废?悦-读-
那串星月菩提念珠,在他指尖仿佛重若千钧,再也拨不动分毫。
小道士看得云里雾里,拽了拽李长风的袖子,低声急问:“师兄,这又是什么意思?无咎法师怎么又不说话了?难道……又被辩倒了?这次又输在哪儿了?”
“妙啊……”
李长风深深吸了口雨中清冷的空气,脸上浮现出既惊叹又了然的笑意,低声解释道:“上一次,许舟是跳出‘因果’框架,直指他们吸纳信众根基的矛盾。此番无咎显然是苦思冥想,备好了说辞想来弥补。”
“于是许舟便再高一着,他根本不纠缠于经义本身,而是直接质疑无咎‘辩经’这个行为!”他目光扫过场中那孤寂的月白身影,“既然万法皆空,无我无执,那胜负之心、道理之争,本身是不是最大的‘执念’?是不是最该‘放下’的‘杂念’?”
“无咎这些年在佛道之争中辩下赫赫威名,赢走道观田产无数,看似光大佛门,实则早已与‘无执’、‘无争’的真谛背道而驰。他若真心信奉‘无我’,便该不辩不争,心如止水。可他呢?”
“此刻,他若坚持‘无我’,便等于否定了自己过去所有作为的意义,道心立时便有崩摧之险。他若否认,便是自欺欺人,佛心不诚。许舟这是……要断他的修行根基本源!”
小道士低头琢磨了片刻,争辩道:“不对啊师兄,佛道之争,乃是辩个道理真假,道理越辩越明,这也有错?”
李长风嗤笑一声,点了点小道士的额头:“痴儿!若真能斩去执念,洞悉空性,那你自错你的,我自对我的,如如不动,何须与外人辩?又何须非要争个输赢对错?这争胜之心,便是修行最大的魔障!”
蒲团之上,无咎法师面色剧烈地变幻着,额角青筋微现,汗珠与雨水混在一起。
时而金刚怒目,时而菩萨低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诸相纷呈,次第流转,显然内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冲突和崩塌!
就在他心神激荡,难以自已之际,许舟低头俯瞰着他,声音不高,却清晰无比地吐出两个字:
“放下。”
这一声轻语,在此刻的无咎听来,却宛如九天惊雷,又似佛祖拈花时的迦叶一笑,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直击他心灵最脆弱、最混乱的关窍!
“噗——!”
刹那间,无咎法师猛地俯身,一口殷红的鲜血喷溅而出,洒落在身前雨水浸湿的青石板上,迅速晕染开来,将他月白色的袈裟染上刺目的斑驳血点。
他身后那原本若隐若现、代表其高深修为的圆融宝光,也随之剧烈波动,迅速黯淡下去,几近熄灭!
与此同时,天空仿佛感应到此地气机的剧烈变动,原本的绵绵春雨骤然转为瓢泼,哗啦啦地倾泻而下,砸在每个人的斗笠蓑衣上,声响大作,更添了几分肃杀与悲凉。
场中知情者无不面色大变:“佛子……跌境了!”
无咎法师修的是思辩禅法,辩才越精,胜场越多,境界修为便越高深。如今被人以最根本的“理念”诛心质疑,竟连修为境界都再也稳不住,直接跌落!
有僧人面露悲戚,起身想要上前搀扶,无咎却猛地抬手止住,自己以手撑地,极其缓慢地、艰难地挺直了脊背。他面色苍白如纸,嘴角还挂着血丝,面对许舟,双手颤抖着合十,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
“多谢……佛陀开悟……小僧修行已入歧途,执迷胜负,偏离本心……这就回大慈恩寺,修闭口禅,再不……不与人辩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