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271.偶遇山彪,换物济村
林晓峰揣着油纸包好的熊胆往村里赶时,心里总惦记着基地遇袭的事,脚步比来时急了不少。
山路崎岖,晨露打湿了粗布裤脚,沾着黄泥的布鞋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偶尔惊起草丛里的蚂蚱,“噌”地一下蹦进旁边的灌木,没了踪影。
走到半山腰的桦树林时,不远处突然传来“嗷呜”一声低吼——声音尖锐又带着戾气,不像野猪的闷哼,也不是狼的长嚎。
林晓峰心里一动,握紧猎枪的木柄,猫着腰往声音源头挪去。
常年打猎的经验告诉他,这大概率是山彪的叫声。
山彪是山林里的狠角色,比狼还凶,皮毛能卖好价钱,肉也紧实,要是能捕到,对缺物资的村子来说,可是笔不小的收获。
透过桦树的缝隙望过去,果然见一只半大的山彪趴在地上啃野兔。
它棕黄色的皮毛缀着黑色斑纹,像披了件花袄子,耳朵尖竖得笔直,时不时抬头扫视四周,警惕得很。
山彪的爪子又尖又长,牢牢按住野兔尸体,牙齿撕咬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碎肉和血沫粘在嘴角,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林晓峰屏住呼吸,慢慢举起猎枪,枪口对准山彪的后腿——他特意避开要害,要是皮毛打坏了,价钱就得折半。
“砰”的一声,子弹精准射中目标,山彪疼得“嗷”地跳起来,转身就往树林深处窜。
“想跑?没那么容易!”
林晓峰快步追上去,把猎枪背回肩上,反手抽出弓箭,搭箭拉弦,“咻”地射向山彪另一条后腿。
箭簇稳稳扎进肉里,山彪踉跄着摔在地上,挣扎着想爬起来,可两条后腿都受了伤,只能在原地打转,发出愤怒的“呜呜”声。
林晓峰握着猎刀慢慢靠近,以防山彪临死反扑。
他蹲下身,仔细检查山彪的伤势,见皮毛完好无损,才松了口气:
“还好没伤着皮,不然这趟就亏大了。”
他从背包里掏出早就备好的麻绳,绕到山彪身后,趁它挣扎的间隙,迅速捆紧四肢,又用布条堵住它的嘴,免得被咬伤。
捆好山彪,林晓峰试着拎了拎——约莫五六十斤重,不算轻。
他找了根碗口粗的树枝,穿过麻绳,扛在肩上往村里走。
山彪在树枝上扭动挣扎,偶尔发出闷响,林晓峰却不担心:绳子捆得结实,它翻不了天。
走了两个多时辰,终于望见村口的老槐树。
远远地,就见狗蛋带着几个孩子在树下玩弹弓,看到林晓峰扛着大家伙回来,都好奇地围上来。
“晓峰哥!你扛的是熊瞎子吗?”
狗蛋跑在最前面,仰着脑袋问,眼睛亮得像星星。
林晓峰放下树枝,抹了把额头的汗,笑着说:
“不是熊瞎子,是山彪!比熊瞎子值钱多了,卖了它,能换咱们村缺的东西。”
孩子们一听,都围着山彪叽叽喳喳:
“能换糖吃吗?”
“能给俺买新铅笔不?”
“晓峰哥,山彪能卖多少钱啊?”
林晓峰摸了摸最小的孩子的头,笑着应:
“都能!不仅能换糖和铅笔,还能换锄头、镰刀,以后种地就方便了!”
正说着,林德生和几个村民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山彪,都惊讶地围上来。
“晓峰,你这是在哪儿捕到的山彪?这可是好东西啊!”
林德生凑过来摸了摸山彪的皮毛,眼里满是惊喜。
“在桦树林偶遇的,正好伤了它的腿,就给带回来了。”
林晓峰擦了擦汗,
“村长,得赶紧联系收购商,山彪放久了不新鲜,价钱就压下来了。”
林德生点点头,转身就往镇上跑:
“俺去联系张老板!他专收山货,上次咱们的野猪就是卖给的他,给价还算公道!”
林德生去镇上后,林晓峰把山彪扛到村基地的空地上,找了处阴凉地放下,又铺了层干草垫在
狗蛋妈和几个妇女闻讯赶来,狗蛋妈端着碗凉白开递过来:
“晓峰,累坏了吧?快喝点水歇歇。你这孩子,真是能干,又救小洋又捕山彪,咱们村可多亏了你。”
林晓峰接过水碗,一口喝了大半,笑着说:
“婶子,咱们是一家人,俺当然要为村里出力。等把山彪卖了,换了物资,日子就能越来越好。”
狗蛋妈点点头,眼里满是赞许:
“是啊!有你在,咱们村就有盼头了。你放心,俺们帮你看着山彪,保准出不了岔子。”
下午日头偏西时,林德生带着张老板回了村。
张老板五十多岁,穿件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拎着个黑色公文包,一看就是个精明人。
他走到山彪旁边,蹲下身翻了翻山彪的皮毛,又捏了捏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
“不错不错!皮毛完整,肉质也新鲜,是个好货!”
林晓峰开门见山:
“张老板,货你也看了,给个实在价吧,咱们都是老熟人,别让俺们吃亏。”
张老板笑了笑,伸出三根手指:
“三十块!这价在镇上算顶头了,你要是同意,俺现在就掏钱。”
林德生一听急了,赶紧说:
“张老板,这价太低了!这山彪这么大,皮毛又好,至少得四十块!上次俺们卖只比这小一半的野猪,都卖了二十五块!”
张老板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老林,你不懂这里面的门道。山彪虽值钱,可俺得雇人运到县城,再卖给收购站,中间得扣不少成本。这样吧,三十五块,不能再高了,再高俺就亏本了。”
林晓峰琢磨了一会儿,知道张老板说的有几分道理,却还是想多争取些:
“张老板,三十五块行,但你得加些物资——十斤盐、五把锄头、十把镰刀,这些都是俺们村急需的。你要是同意,这山彪就归你了。”
张老板皱着眉算了算:十斤盐、五把锄头、十把镰刀加起来,也就值五六块,比四十块还划算。
他点点头:
“行!俺答应你!不过物资得明天送过来,今天先把山彪拉走,钱现在给你。”
林晓峰和林德生对视一眼,都点了头:
“成!就这么定了!”
张老板从公文包里掏出三十五块钱,递给林晓峰——崭新的纸币,还带着油墨香。
他又让人把山彪抬上马车,才跟两人道别:
“俺明天一早就送物资来,你们放心。”
林晓峰捏着钱,心里踏实得很:三十五块加那些物资,足够村里撑一阵子了。
傍晚时,村民们都聚到村基地的空地上。
林晓峰把卖山彪的事一说,大家顿时欢呼起来。
“太好了!有了钱和农具,春耕就不愁了!”
“以后种地不用扛着破锄头了!”
“晓峰真是咱们村的福星啊!”
林德生举着三十五块钱,激动地说:
“乡亲们!这钱俺们得好好规划——一部分买种子,一部分修仓库,剩下的留着应急。明天张老板送的盐和农具,到时候分给大家,让每家都能用上新家伙!”
狗蛋妈笑着提议:
“俺看今晚杀只鸡,煮锅鸡汤,好好犒劳晓峰!要是没有他,咱们哪能有这些好东西!”
村民们纷纷赞同,有的回家拿鸡蛋,有的抱来白菜,不一会儿,空地上就支起了灶台,柴火“噼啪”地烧着,香味慢慢飘散开。
林晓峰看着热闹的场景,心里暖暖的。
他想起重生前,村里穷得叮当响,村民们连盐都舍不得吃,而现在,在他的努力下,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这就是他重生的意义——不仅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还要带着全村人一起富起来。
晚饭时,大家围坐在灶台边,捧着粗瓷碗喝鸡汤,吃着炖鸡肉,说说笑笑。
狗蛋捧着个鸡腿跑过来,递到林晓峰面前:
“晓峰哥,你吃!你最辛苦!”
林晓峰接过鸡腿,又把鸡腿掰了一半给狗蛋:
“你也吃,多吃点长个子,以后跟俺一起打猎。”
狗蛋点点头,啃着鸡腿笑开了花。
林德生端着碗米酒,走到林晓峰身边:
“晓峰,俺敬你一碗!谢谢你为村里做的一切,你是咱们村的英雄!”
林晓峰接过酒碗,跟他碰了碰,一饮而尽:
“村长,您太客气了。俺只是做了该做的,以后还会为村里多做事,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晚饭后,村民们陆续回家,林晓峰也回了家。
娘坐在油灯下缝衣服,见他回来,赶紧放下针线:
“晓峰,山彪卖了多少钱?顺利不?”
林晓峰把经过说了一遍,娘笑得眼睛都眯了:
“好!好!卖了这么多钱,还换了农具,咱们村的日子总算有盼头了。你这孩子,真是长大了。”
林晓峰坐在娘身边,帮她穿针引线:
“娘,俺能有今天,都是您教的。以后俺会更努力,让您过上好日子,让咱们村越来越好。”
娘摸了摸他的头,眼里满是慈爱:
“娘相信你,你肯定能做到。”
第二天一早,张老板果然送来了物资——十斤袋装盐、五把崭新的锄头、十把磨得锃亮的镰刀,堆在基地空地上,格外惹眼。
村民们都赶过来,林德生和林晓峰一起分物资:盐按户分,锄头和镰刀分给种地的壮劳力。
狗蛋的爹接过锄头,掂量了掂量,笑着说:
“这锄头真沉实!有了它,俺种地都有劲了!谢谢晓峰,谢谢村长!”
林晓峰笑着说:
“叔,不用谢。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好好种地、打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看着村民们开心的模样,林晓峰心里满是欣慰。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要扩大合作农场,跟达斡尔族部落多合作,引进新的作物品种,让村民们都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中午时,林晓峰扛着新镰刀去村外的田里。
玉米已经冒出绿油油的芽,在风里轻轻晃着,像一群小娃娃。
他用镰刀割了几根杂草,刀刃锋利,一下就断了。
看着眼前的庄稼,林晓峰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村里的人,让林家村变成这一带最富裕、最幸福的村子。
远处的山林里,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在晴空里飘得很远。
林晓峰知道,新的希望已经发芽,只要继续努力,日子一定会像田里的玉米苗一样,越长越旺,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