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培训结业,入欧计划(三)
只是没多少人知道,这座城密密麻麻的水网,其实是被逼出来的无奈。
那会儿堤坝刚垒好,一遇上大潮还是会被冲垮,海水灌进城里,刚种的庄稼、刚盖的房子全被淹了。
他们没办法,只能在城里挖满河道,让涨潮时的海水有地方流淌,不至于漫过房屋;
退潮时,海水又能顺着河道排回海里,不会在城里积成死水。
那些四通八达的水巷、横跨两岸的石桥,根本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
是一次次被海水淹、一次次修补堤坝,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里攒出来的经验。
哪是什么天生聪明,全是靠命熬、靠手干,一点点把日子撑起来的。
可很少有人知道,威尼斯商人能一路闯到南洋,甚至跟大明做成生意,靠的不是自己单打独斗,而是在给奥斯曼帝国“打工”。
亚德里亚海东岸也是一片滩涂,海湾交错、岛屿零散,地形比威尼斯本土还要破碎。
当年奥斯曼人挥兵入侵南欧时,黑山的伯爵带着亲信逃去了卡尼奥拉,留下的属民逃无可逃,只能躲进达尔马提亚的山沟里,白天靠挖野菜、夜里去海边打渔勉强活命,日子过得比乞丐还苦。
威尼斯人见这群平民实在可怜,转念又瞧出了商机,便主动找上奥斯曼商队谈条件:
“我们帮你们打通去东方的贸易路,把大明的瓷器、丝绸运回来,你们就别再为难达尔马提亚的平民,让他们能安安生生过日子。”
奥斯曼人本就看不上那片贫瘠的滩涂,觉得杀几个穷得叮当响的平民也没好处,不如卖威尼斯人一个人情,便爽快答应了。
也正是靠着这层合作,威尼斯才有了稳定的东方贸易渠道,商船一趟趟从南洋运回紧俏货,慢慢攒够了实力,最终脱离了贵族控制,成立了威尼斯共和国。
至于奥斯曼人为什么非要找威尼斯人帮忙,道理其实很简单:
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和神圣罗马帝国打得难分难解,跟波斯人、大食人也因为领土争端没停过仗,而南洋的贸易路线,全被欧洲人、波斯人、大食人攥在手里——
奥斯曼商队要是自己去,不等靠近港口就会被当成敌人围堵,船毁人亡是常事,简直是去送死。
可奥斯曼的贵族又离不得大明的东西:
吃饭要用大明的瓷器才体面,喝茶要喝大明的茶叶才够味,穿衣服要裹大明的丝绸才显贵,只能找个“中间人”代劳。
而威尼斯人既熟悉东西方贸易的门道,又愿意跟奥斯曼合作,自然成了最好的选择。
花这么多笔墨讲威尼斯的由来,并非多余——
只因威尼斯人恰好契合神谕会的传教需求。
神谕会要走的,本就是一条从平民阶层扎根、再逐步席卷欧洲的路:
先让底层百姓感受到被接纳的温暖,让他们知道自己也配得到“神的眷顾”,等信仰根基扎稳了,再慢慢将贵族阶层吸纳进来。
而威尼斯从滩涂平民一步步打拼起来的底色,让他们天然能共情欧洲各地的穷苦人——
他们懂平民饿肚子的滋味,懂被贵族欺压的委屈,由他们来传递教义,说的话、讲的理都贴着平民的心,远比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或养尊处优的神父更有说服力。
更重要的是,威尼斯商人手里还握着奥斯曼帝国这层关键关系。
和欧洲一样,奥斯曼的商人也属于贱籍,在社会里没什么地位,被贵族瞧不起、被教士冷落,同样是神谕会要争取的对象。
这些商人常年走南闯北,从波斯到南洋,去过的地方多,认识的人也杂,小到市集里的小贩,大到港口的管事,都有他们的熟人。
一旦他们成了神谕会的信徒,便能借着经商的由头,把神谕会的教义悄悄带到奥斯曼帝国的各个角落——
茶馆里跟同行聊两句,货栈里跟伙计说两句,比派专门的传教士明着宣讲更隐蔽,也更有效。
其实威尼斯商人心里早憋着对信仰的渴望。
天主教要看献金多少分高低,献金多的能站在教堂前排,献金少的连神父的目光都得不到;
伊斯兰教也有严格的阶层壁垒,商人这类“逐利之徒”永远挤不进核心圈层——
哪一个都不会真正接纳他们这些“满身铜臭的平民”。
可神谕会不同,它自称是所有宗教的总纲,是昊天上帝亲自降下神谕的真教,明明白白说“不分贵贱”,只要诚心信奉,不管是挑夫还是商人,都能得到神的庇佑。
更让他们信服的是,在大明京师时,他们亲眼见过神谕会的神迹:
护教骑士团成员周身笼罩着淡淡的金色神辉,那光芒温暖又真切,绝非戏法能作假;
连他们同行的人里,都有六位在虔诚祷告时,脑后悄悄浮现出了银色的神环——
天主教堂的壁画上总画着圣人带光环,可现实里,哪怕是地位最高的大主教,也从没谁真的显现过这般异象。
这神环便是神谕会最神秘的地方。
只有狂信徒在祷告时才会浮现,没人能解释清楚其中原理,可就是这无法作假的神迹,让汤若望等原本笃信天主教的耶稣会神父,短短几个月内就彻底转变了信仰。
毕竟,没有哪个神职人员能拒绝一个“真的会降下神迹”的宗教——
看得见的神环与神辉,比任何唇枪舌剑的教义辩论都更有冲击力,也更能让人信服“这才是真教”。
只是这事连朱有建自己也说不明白。
夜里做梦时,偶尔会闪过零星的提示,有时是一段模糊的文字,有时是几个闪烁的符号,可那些碎片般的画面和信息,他始终没法拼凑出完整的逻辑。
但他心里隐隐有个判断:
神谕会出现的神环、神辉,还有信徒额间的神印,定然和自己有着某种关联。
不过这层关联究竟是什么,是自己的存在引来了神迹,还是神迹本就依附于自己,眼下还说不清道不明,只能留待日后慢慢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