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韩地发生暴乱,其后有卫庄的影子,你可愿往?
陈雍坐下之后,拿起案牍上的竹简,随手一翻,发现这些便是扶苏近日所做的律法笔记和策论。
见其条理清晰,不仅熟记律条,更能引经据典,探讨法理背后的得失利弊,甚至能结合此前下乡的见闻,思考律法在不同情境下的执行可能。
他的眼中不由露出赞许之色。
“殿下进步神速,已非吴下阿蒙,能知法之严,亦能思法之用,甚好。”陈雍放下竹简,称赞道。
扶苏得到肯定,脸上泛起一丝光彩,但仍保持谦逊:“全赖影二老师悉心教导。”
韩非在一旁淡淡道:“殿下天资聪颖,一点即透。法家之学,重在实际应用,望殿下日后能学以致用。”
扶苏恭敬应下。
陈雍见扶苏今日功课已毕,便示意他可以稍作休息。
待扶苏离开后,偏殿内只剩下陈雍与韩非二人。
宫女奉上清茶后悄然退下,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茶香袅袅。
韩非率先开口,:“陈兄观扶苏殿下,以为如何?”
陈雍端起茶盏,轻轻吹开浮叶:“殿下仁厚聪慧,有悲悯之心,此乃为君者难得之质。
经此前乡野见闻与你教导的律法启蒙,已渐脱稚嫩,知世事之复杂,非黑白所能简单论断。
假以时日,若能持守本心,兼收并蓄,未必不能成一代明君。”
韩非微微颔首,他对扶苏的印象亦是不错,但仍有些许忧虑:“仁厚固然可贵,然乱世重典,天下未定,过于仁弱,恐难驾驭虎狼之师,震慑六国余孽。
法家之道,在于以法治国,刑赏分明,令行禁止。我观殿下,于‘法’之认可虽有提升,然于‘术’、‘势’之运用,恐仍有抵触。
而且,你回去阴阳家的那些时日,扶苏与儒家的几个博士,接触得也多了起来。”
陈雍品了口茶,缓声道:“韩兄所言极是,法、术、势,如同利剑,不可或缺。
但执剑之人若心无尺度,则利剑亦可伤己。
殿下之仁厚,并不是懦弱,而是底线,有此底线,方能在运用法、术、势时,不致迷失本性,沦为暴虐之君。
譬如治水,堵不如疏,强硬的律法与权术是堤坝,而仁政与智慧则是疏导的河道,二者相辅相成,方能长治久安。”
他放下茶盏,目光深邃的看向韩非:“况且,韩兄之法,乃为平定乱世、建立秩序之利器。
但是天下统一之后呢?当烽烟散尽,百姓思安,是否仍需一味强调严刑峻法?届时,或许儒家的一些‘仁’,方能化为滋养万民的春风细雨。”
韩非沉默片刻,他一生追求以法治国,终结乱世。
但对于统一之后如何“治”,如何让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工具,而能蕴含一丝温度,他思考得并不多,只是乱世的紧迫让他更侧重于前者。
韩非轻叹一声,“陈兄之论,总是着眼于更远处。”
而今,六国只余其三,他成为幕僚之后,嬴政也经常拿着奏折,与他探讨,治国之法。
从那些奏折上也不难看出,他的法,有些片面,这也让他知道,个人的理念必须做出妥协和调整。
而后,两人在这偏殿,就治国之法上进行了一番探讨,直至宫灯初上,陈雍方才告辞离去。
……
就在陈雍准备离开王宫,回去自己的府宅时,一名内侍便急匆匆地迎了上来,躬身低语:“陈大人留步,王上有请。”
陈雍微微一愣,目光微动,这么晚了,王上还有事?
他点了点头,跟随内侍转向另一条宫道。
一处幽静的偏殿内,殿内灯火通明,却只嬴政一人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眼神却比平日更加深邃锐利。
“臣,参见王上。”
“免了。”
嬴政挥了挥手,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带着一丝冷意,“新郑传来急报,韩国旧地发生暴乱,规模不小,波及数城。”
陈雍心中一震,韩国灭亡最早,按理说秦国的统治已初步建立,怎会突然发生大规模暴乱?
“可知缘由?”
嬴政冷哼一声,眼中寒光闪烁:“哼,无非是那些贼心不死的韩国贵族,不甘寂寞,暗中串联,煽动愚民,打着复国的旗号,劫掠府库,杀害秦吏。
据报,为首者乃是昔日韩王安的几个叔伯兄弟,藏匿民间已久,如今以为我大秦重心东移,便跳出来兴风作浪!”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杀意。
对于六国余孽,嬴政向来是毫不手软。
陈雍眉头微蹙,韩国旧贵族作乱,此事可大可小。
若处理不当,不仅韩国故地会陷入动荡,更可能给赵、魏两国中的抵抗势力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秦国不稳,有机可乘。
“王上打算如何处置?”
嬴政转过身,看着陈雍:“寡人已命昌平君率兵前往镇压,务必以雷霆手段,将参与作乱者悉数剿灭,悬首示众,以儆效尤!
但是,寡人又想,这些贵族盘踞地方多年,关系盘根错节,仅靠杀戮,恐难绝后患。且大军过后,民生凋敝,若安抚不力,反而会滋生新的怨恨。”
陈雍立刻明白了嬴政的用意:“王上是想让臣前往韩国故地,协助昌平君,在军事镇压之后,负责安抚地方,清查余孽,稳定民心?”
“正有此意,你曾随军灭韩,对当地情况有所了解,更兼通晓权变,善于抚民。
此次暴乱,亦是一次契机,可借此机会,彻底梳理韩地,将那些隐藏的毒刺一一拔除,同时推行秦法,强化统治。
另外,影密卫传来密报,此次事件的背后,还有卫庄所带领的逆流沙的影子,其中人员的身份,你也清楚。
若是他们死在了大秦将士的手中,那韩非……所以,我希望你也能去一趟,可愿望?”
陈雍拱手道:“臣义不容辞,定当竭尽全力,助昌平君平定叛乱,安抚地方,使韩地真正融入大秦。”
“很好。你准备一下,三日后出发。所需人手,可从罗网或影密卫中抽调,对于那些韩地旧贵族,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臣,领旨!”
离开王宫,夜风拂面,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陈雍心中的思绪。
韩非还活着的消息,唯有嬴政与自己知道,而卫庄等人,对于韩非死在秦国,一直耿耿于怀。
且在韩国灭亡之后,这些人曾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今卷土重来,绝非只是参与暴乱这般简单。
很有可能,是为复仇而来。
可若是真的杀了大秦重要的官员,那嬴政也不在可能给机会,毕竟,一个人的忍耐,是有耐心的。
“不过,此次领军的竟然是昌平君,是王上有意为之,还是说,他主动请愿?若是后者,他又在谋划着什么。
为了所谓的青龙计划么?……
罢了,自己亲自去一趟,亲口问卫庄!”
念及此处,陈雍加快步伐,朝着自己的府邸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