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温粥
一、戎装归京,檐下温粥
宣和十七年暮春,京畿城门的吊桥刚放下,陆曦便已牵着马站在护城河旁。他今日未穿官服,只着一身素色锦袍,袖口别着枚小巧的玉扣 —— 那是蓝妙姬去年从边境带回的和田玉,他日日戴着,连批阅奏折时都不曾摘下。
远处尘烟起时,陆曦的目光瞬间亮了。一队玄甲骑兵踏着晨光而来,为首的蓝妙姬勒住马缰,银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肩上的披风还沾着未散尽的风尘,鬓边却别着一朵刚摘的野菊 —— 是她偏爱的品种,花瓣浅黄,带着山野的清气。
“怎么不在府里等?” 蓝妙姬翻身下马,声音比在军营时柔和许多,伸手替陆曦拂去肩上的落絮,指尖触到他温热的脖颈,“京郊风大,仔细着凉。”
陆曦握住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 —— 那是常年握剑磨出来的,比十五年前更厚了些。“想早一刻见你,” 他笑着从马背上取下食盒,“你爱吃的桂花糕,从朱雀街福记买的,还热着。”
两人并肩往府里走,蓝妙姬说起边境的事:“这次去西北,见着珠娘的族人了,他们帮着清理了边境的河道,蛮族的骑兵再难从水路偷袭。我给你带了些他们晒的海菜,熬粥最鲜。”
陆曦点头,记在心里:“户部刚收到西北的奏报,说今年的新麦种长得好,等秋收了,我让人给你送些去军营。对了,安乐公主的儿子上个月进了启蒙堂,还问起你,说想跟你学射箭。”
回到府中,蓝妙姬换下戎装,换上常穿的素色衣裙,长发松松挽起,少了几分将军的凌厉,多了几分温婉。陆曦在厨房忙活,砂锅熬着海菜粥,灶上温着桂花糕,香气弥漫在小小的院落里。
“粥快好了,你先尝尝。” 陆曦盛了碗粥,递到蓝妙姬面前。她接过,吹了吹,小口喝着,海菜的鲜混着米香,暖得胃里熨帖。“比军营的糙米粥好喝多了,” 她笑着,夹了块桂花糕递到陆曦嘴边,“你也吃,别总顾着我。”
陆曦张口接住,甜香在舌尖散开。他看着蓝妙姬喝粥的模样,忽然想起十五年前在海边,她教他射箭时的样子 —— 那时她也是这般,清冷却细心,会替他纠正握弓的姿势,会提醒他避开风的方向。时光荏苒,她从镇东将军成了镇国将军,他从六品编修成了户部尚书,可两人之间的这份默契,却从未变过。
“下个月京畿要举行军演,” 蓝妙姬放下碗,轻声道,“我得去军营待半个月,可能赶不上你生辰了。” 陆曦点头,替她添了碗粥:“无妨,你安心军演,我让厨房做些你爱吃的,送到军营去。生辰年年都有,你的安危才最重要。”
蓝妙姬看着他,眼中泛起暖意。她知道,陆曦从不怪她因公务缺席,就像她从不怪他因民生事务熬夜 —— 他们都是把家国放在心上的人,也正因如此,才更懂彼此的牵挂。
二、书房议事,灯下温茶
入夏后,北方数省遭遇蝗灾,粮田被啃食大半,流民纷纷往京畿涌来。陆曦连着几日在户部加班,连轴转着协调赈灾粮款,眼底的青黑浓了几分。
这日深夜,他正对着地图标注粮船路线,门被轻轻推开。蓝妙姬端着盏热茶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凉意 —— 她刚从军营回来,听闻他还在忙,便直接来了户部。
“先喝口茶,歇会儿。” 她把茶盏递到陆曦面前,是他爱喝的雨前龙井,温度刚刚好。陆曦接过,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底,疲惫消散了些。“北方的蝗灾比预想的严重,” 他指着地图上的 “青州”,“这里的粮田几乎绝收,得赶在月底前送过去十万石粮食,不然流民要撑不住了。”
蓝妙姬俯身看着地图,指尖点在青州旁边的 “蓟州”:“蓟州离青州近,我让军营调些士兵,帮着卸粮、分发,能快些。另外,我让人在蓟州搭了临时棚屋,流民到了能有地方住,还能防止疫病传播。”
陆曦抬头看她,眼中满是赞许。他知道,蓝妙姬总能想到他没考虑到的地方 —— 他懂民生调度,她懂军事保障,两人互补,总能把事情做得更周全。“多谢你,” 他轻声道,“有你在,我总觉得安心。”
蓝妙姬笑了,替他理了理桌上的卷宗:“跟我还客气什么。对了,我让人从边境带回些驱虫的草药,能有效防治蝗虫,已经让人送到北方了,或许能帮着保住些晚稻。”
陆曦拿起草药样本,放在鼻尖闻了闻,带着淡淡的草药香。“这是海灵族的驱虫草吧?” 他想起珠娘曾提过,这种草在海边常见,驱虫效果极好。蓝妙姬点头:“是珠娘让人送来的,她说当年若有这草,东海的渔船也不会被虫蛀坏那么多。”
两人对着地图,又商议了半个时辰。蓝妙姬帮着整理卷宗,把粮船路线、士兵调度、草药分发的事项一一列出,条理清晰。陆曦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忽然觉得,这样的夜晚虽然忙碌,却也温馨 —— 有个人陪你一起面对难题,一起为百姓着想,便是最好的时光。
“快三更了,你该歇息了。” 蓝妙姬合上最后一本卷宗,语气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粮款的事明天再处理,你要是累垮了,谁来管北方的流民?” 陆曦无奈笑笑,只好起身:“好,听你的。”
两人并肩走在夜色里,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映着他们的身影。蓝妙姬握着陆曦的手,他的手因常年握笔有些凉,她便用掌心裹着,慢慢暖着。“等蝗灾过了,咱们去江南看看吧,” 她轻声道,“你说过江南的晚稻熟了,一片金黄,很好看。”
陆曦点头,心中满是期待。他想起多年前在江南道台任上,两人曾约定要一起看江南的稻田,却因公务耽搁了。如今,他盼着蝗灾早日过去,盼着百姓能安稳度日,也盼着能和蓝妙姬一起,去看看那片金黄的稻田。
三、西山采茗,故地忆旧
秋高气爽时,朝廷难得给了陆曦几日假。他第一时间便约了蓝妙姬去西山采新茶 —— 这是他们多年前的约定,终于有机会兑现。
西山的茶园在半山腰,雾气还未散尽时,两人便提着竹篮上了山。蓝妙姬穿着浅绿衣裙,动作利落地采摘着嫩芽,指尖灵活,不一会儿就采了半篮。陆曦跟在她身后,动作稍慢,却也认真,偶尔会把采好的嫩芽递到她面前,让她检查。
“你采的嫩芽太老了,” 蓝妙姬笑着,从他篮里挑出几片叶子,“要采刚冒头的,带着绒毛的,这样泡出来的茶才香。” 陆曦点头,学着她的样子,果然采得好了些。
两人坐在茶园旁的茶亭里休息时,蓝妙姬煮起了茶。紫砂壶里的水 “咕嘟” 作响,茶香渐渐弥漫开来。她倒了杯茶,递给陆曦:“尝尝,这是今年的新茶,比去年的更醇厚。”
陆曦接过,小口品着,茶香在口中散开,带着山野的清新。他看着远处的山峦,忽然想起十五年前,他们第一次一起在海边看日出的情景 —— 那时他还是个懵懂的少年,她还是个清冷的将军,如今,他们已携手走过了这么多年。
“还记得第一次教你射箭吗?” 蓝妙姬忽然开口,眼中带着笑意,“你连弓都拉不开,还逞强说要射十环,结果箭飞到了草丛里,找了半天才找到。” 陆曦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时候年轻,不懂事,多亏你耐心教我。”
“你也帮了我很多,” 蓝妙姬轻声道,“当年我在边境打仗,粮草短缺,是你连夜从江南调粮,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还有我母亲的忌日,你总是记得比我还清楚,会提前备好祭品,陪我去祭拜。”
陆曦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她掌心的温度。他知道,他们之间的感情,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这些细碎的瞬间 —— 是他帮她调粮,是她教他射箭;是他记得她母亲的忌日,是她记得他爱吃的茶点。这些瞬间,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他们十五年的时光。
“等咱们老了,就来西山住吧,” 陆曦轻声道,“种一片茶园,养几只鸡,每天采采茶、喝喝茶,再也不用管朝堂的事。” 蓝妙姬点头,靠在他肩上:“好,我陪你。到时候,我教你练剑,你教我算账,咱们做对寻常的老夫妻。”
阳光透过茶亭的缝隙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远处的山峦层叠,茶园一片翠绿,岁月静好,正如他们此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