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砂遗楼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第929章 钟楼建筑结构的深入研究

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江浅已等候在钟楼前,身旁停放着一台台精密的探测设备——地面渗透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材质分析仪,金属外壳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光泽。不远处,两位特殊的研究者正缓步走来,一位是头发花白、戴着圆框眼镜的老者,他身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紧紧攥着一本泛黄的建筑图纸集,正是1967年从事古建筑修复研究的专家周明远;另一位则是面容憨厚、穿着传统布衫的中年人,腰间挂着一把祖传的铜制匠人工具,他是1913曾参与过钟楼周边修缮工作的工匠李老栓的后人李建国。

“周老、李师傅,辛苦二位特意赶来。”江浅快步上前迎接,伸手帮两人接过随身物品,“这座钟楼的建筑结构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单靠我和小林的力量,很难解开其中的谜团,有你们加入,肯定能有新的突破。”

周明远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钟楼高耸的塔尖上,眼神中满是惊叹:“江老师客气了,我研究古建筑几十年,还从没见过如此奇特的建筑。上次看你发来的砖石螺旋排列照片,就一直心痒,这次能亲自来现场考察,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李建国则走到钟楼外墙边,用手抚摸着砖石缝隙,动作轻柔而虔诚:“俺爷爷在世时,常跟俺说起这座钟楼,说它的建造手法绝非普通匠人所能掌握。当年他只是帮着修补过周边的围墙,都觉得里面藏着天大的秘密。这次能跟着你们一起研究,也算是了却俺爷爷的一桩心愿。”

寒暄过后,三人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小林负责操作三维激光扫描仪,设备启动时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红色的激光线如同细密的蛛网,一点点覆盖钟楼的外墙。周明远则拿着图纸机,不时对照着扫描屏幕上的建筑模型,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

“你们看这里,”周明远突然指着屏幕上一处墙体结构说道,“按照常规的古建筑建造逻辑,钟楼的承重墙应该均匀分布在四周,可这座钟楼的承重结构却呈现出‘八芒星’的形状,每一根承重柱的倾斜角度都精确到了0.1度。更奇怪的是,这些承重柱的位置,竟然与北斗七星在特定节气的方位完全对应。”

江浅凑近屏幕,仔细观察着那些红色的结构线条:“周老,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之前看到的金属圆环装置。如果把承重柱的分布看作是地面上的‘星图’,那顶层的金属圆环就是天空中星体的缩影,两者之间会不会存在某种呼应关系?”

李建国这时也凑了过来,指着图纸集上的一处标注说道:“俺爷爷留下的图纸里,有一段关于钟楼地基的记载,说地基俺还以为是爷爷记错了,可刚才用地面渗透雷达扫描,真的在地下十米处探测到了九层结构,而且每层的厚度都一模一样,都是1.23米。”

这个发现让众人兴奋不已,江浅立刻调整探测设备的参数,对地基进行更细致的扫描。屏幕上,九层石盘的轮廓逐渐清晰,每层石盘上的纹路也慢慢显现——那些纹路并非随机刻画,而是由一个个细小的几何图形组成,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相互嵌套,形成复杂的图案。

“这些几何图形的边长比例太特殊了。”周明远拿出计算器,快速计算着,“你看这个正五边形,它的边长与对角线的比例正好是黄金分割比0.618;再看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36度、72度、72度,是典型的黄金三角形。而且每层石盘上的图形数量,都遵循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第一层1个,第二层2个,第三层3个,第四层5个……”

江浅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这些都是自然界中最和谐的数学规律,可为什么会出现在几百年前建造的钟楼地基里?更重要的是,现代时空科学研究发现,在时空坐标的定位中,黄金分割比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时空扭曲带来的误差,而斐波那契数列则与时空能量的传导效率密切相关。”

就在这时,小林突然喊道:“江老师,你们快来看内部通道的扫描结果!”三人立刻围到另一台设备前,屏幕上显示着钟楼内部隐藏的通道——这些通道并非笔直延伸,而是呈螺旋状向上,而且通道的走向竟然与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方向完全一致。更神奇的是,通道的宽度和高度也在不断变化,每上升10米,宽度就减少0.3米,高度增加0.2米,这种变化规律与时空能量流动的衰减曲线几乎完全吻合。

“这绝对不是巧合!”江浅激动地说道,“我之前在研究时空理论时看到过一篇论文,里面提到过一种‘时空导管’的设计理念,就是通过特定的通道走向和尺寸变化,引导时空能量有序流动,而这座钟楼的内部通道,简直就是‘时空导管’的实体模型!”

周明远也被这个发现震撼到了,他翻看着手中的建筑图纸集,喃喃自语:“1967年我修复古建筑时,曾见过不少奇特的设计,但从未有一座建筑能将数学、物理、天文知识结合得如此完美。这座钟楼的建造者,不仅掌握了超越时代的建筑技术,还对现代时空科学有着深刻的理解,这太不可思议了。”

李建国则走到一处通道入口,从腰间取下铜制工具,轻轻敲了敲通道的墙壁,墙壁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俺爷爷说过,钟楼的墙壁里‘藏着风的方向’,当时我不懂,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些通道不仅能引导时空能量,还能利用空气流动产生特定的声波,刚才我们听到的铜钟声,说不定就是通过这些通道放大,才拥有了影响人心的力量。”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江浅让小林在通道内放置了声波探测器。当铜钟再次被风吹响时,探测器显示,通道内的声波频率竟然稳定在432赫兹——这是被称为“宇宙频率”的特殊频率,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个频率的声波能够与人体能量场产生共鸣,让人更容易感知到周围环境的能量变化。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座钟楼的建造者绝非普通的工匠或建筑师。”江浅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语气坚定地说道,“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数学、物理、天文知识,甚至对时空科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周老,您觉得从建筑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个神秘组织可能具备怎样的实力?”

周明远沉思片刻,说道:“单从砖石的加工精度和结构的稳定性来看,他们的技术水平至少超越了当时三个世纪。而且地基中九层石盘的铺设,需要极高的测量技术和施工精度,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要完成这样的工程,必须拥有一套我们未知的测量方法和施工工具。”

李建国补充道:“俺爷爷还说过,当年修缮围墙时,曾在钟楼附近挖到过一块奇怪的金属片,上面刻着一些看不懂的符号,后来被一个穿着奇怪衣服的人买走了。现在想来,那块金属片说不定就是这个神秘组织留下的,上面的符号可能就是他们用来记录技术或信息的载体。”

夕阳西下,探测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三人坐在钟楼前的石阶上,整理着一天的发现。江浅看着手中的数据报告,上面记录着黄金分割比例、斐波那契数列、时空坐标规律、时空能量流动路径等一系列与现代科学高度契合的信息,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却也越来越兴奋。

“明天我们继续对铜钟和顶层的金属圆环装置进行扫描,”江浅说道,“我有种预感,那里还藏着更多关于这个神秘组织的秘密,或许能找到他们来自不同时空的直接证据。”

周明远和李建国纷纷点头,眼中充满了期待。夜色渐深,钟楼在月光下静静矗立,仿佛在守护着那些跨越时空的秘密,而江浅和她的伙伴们,正一步步靠近真相的核心,一场关于时空与文明的探索之旅,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