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符号装饰的解读进展
当江浅与周明远、李建国在钟楼建筑结构研究上取得突破时,另一间临时搭建的研究室里,一场关于符号解读的攻坚战也正酣。研究室的长桌上铺满了各类资料,左侧整齐摆放着青铜棺符号的拓片,泛黄的纸张上,暗红色符号边缘还残留着泥土的痕迹;中间摊开的是几本线装古老文献,书页上的字迹模糊不清,部分段落用朱红色批注做了标记;右侧则是钟楼不同位置符号装饰的高清照片,从外墙砖石到铜钟表面,再到顶层金属圆环,每一张照片都标注了精确的位置坐标。
几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围在桌旁,有的手持放大镜仔细比对符号细节,有的在笔记本上快速绘制符号演变图谱,还有的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符号数据库反复检索。负责文献研究的陈教授,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正将文献中的符号与青铜棺拓片并排放置,手指在两种符号间来回移动。
“你们看这个‘螺旋状’符号,”陈教授突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在西周时期的《天工秘录》残卷里,有一段关于‘时空流转’的记载,旁边配图的符号与青铜棺上的这个螺旋符号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文献中的符号多了三个细小的分支。而钟楼铜钟表面的螺旋符号,恰好也有三个分支,只是位置与文献记载略有不同。”
江浅刚结束建筑结构的探测,就立刻赶到了研究室,听到陈教授的话,她快步走到桌前,俯身仔细观察:“陈教授,您的意思是,这三种符号之间存在传承关系?青铜棺上的符号是最原始的形态,文献记载的是中间演变版本,而钟楼符号则是经过调整后的最终形态?”
陈教授点头,推了推金丝眼镜:“极有可能。而且我发现,文献中对这个螺旋符号的解释是‘引天地之气,通古今之界’,结合我们之前对钟楼时空属性的推测,这个符号很可能与时空能量的引导有关。”
负责考古研究的赵博士,此时正用镊子夹着一张青铜棺符号拓片,与钟楼顶层金属圆环的符号照片对比:“我这边也有新发现。青铜棺侧壁上有一组‘星芒状’符号,共有七个尖角,每个尖角末端都刻着一个小点。而钟楼金属圆环上,同样有一组七个尖角的星芒符号,只是每个尖角末端的小点变成了细小的弧线。通过碳十四检测,我们确定青铜棺的年代比钟楼早了约五百年,这说明钟楼建造者很可能借鉴了青铜棺上的符号体系,并进行了改良。”
江浅拿起金属圆环的符号照片,凑近灯光仔细查看:“赵博士,您有没有发现,这七个尖角的角度非常特殊?我之前在研究时空坐标时,见过类似的角度分布,它们分别对应着北斗七星在春分时节的赤经赤纬坐标。如果把每个尖角末端的弧线看作是‘能量流动的轨迹’,那这组符号很可能记录了某个特定时空节点的能量参数。”
赵博士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江老师,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之前在另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过类似的星芒符号,只是当时以为是古人对星空的简单崇拜,现在看来,或许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时空含义。”
研究室内的气氛愈发热烈,学者们纷纷分享自己的发现。负责符号学研究的林教授,将一张绘制着符号对应表的图纸铺在桌上:“经过这几天的对比分析,我们已经初步解读出二十多个符号的含义。比如这个‘方形内嵌圆形’的符号,在文献中被称为‘天地之界’,代表着空间的边界;这个‘波浪状曲线’符号,对应着‘时序之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而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我们发现它们竟然能形成一段完整的‘文字’,记录了钟楼建造的部分背景。”
江浅凑到图纸前,看着林教授用红笔标注出的符号组合:“林教授,您能解读出这段‘文字’的具体内容吗?”
林教授点点头,指着图纸上的符号组合,逐字解释:“你看,这组‘星芒+螺旋+方形’的符号组合,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观七星之位,引时空之气,筑界之塔’;而旁边这组‘波浪+圆形+点’的符号组合,则是‘记永和九年,承先祖之志,守时空之序’。‘永和九年’是东晋时期的年号,这说明钟楼很可能是在东晋永和九年建造的,而且建造目的与‘守护时空秩序’有关。”
“永和九年?”江浅心中一震,“那正是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的年份,没想到在同一个年份,竟然还有这样一座蕴含时空秘密的钟楼被建造出来。而且‘承先祖之志’这句话,也印证了我们之前的推测——钟楼建造者是一个传承已久的神秘组织,他们的使命就是守护时空秩序。”
就在这时,负责技术支持的小林拿着一台便携式光谱分析仪走进研究室:“江老师,我们对钟楼符号表面的物质成分进行了检测,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符号的表面都附着着一层极薄的未知金属涂层,这种金属涂层在常温下会发出微弱的能量波,而且当我们用特定频率的激光照射时,符号会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变化。”
江浅立刻让小林将光谱分析仪对准铜钟符号的照片,屏幕上瞬间显示出一条能量波曲线:“小林,你把这条能量波曲线与我们之前检测到的时空能量波曲线对比一下,看看有没有关联。”
小林快速操作电脑,两条能量波曲线在屏幕上重叠,几乎完全吻合。“江老师,太神奇了!这两条曲线的频率、振幅完全一致,这说明符号表面的金属涂层能够感知并响应时空能量的变化!”
这个发现让研究室里的所有人都兴奋起来。陈教授激动地说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前我们在不同时间观察符号时,会觉得符号的颜色略有不同——其实是时空能量的变化导致金属涂层的亮度发生了改变。这些符号不仅是记录信息的‘文字’,还是感知时空能量的‘传感器’!”
江浅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这些符号既能记录信息,又能感知时空能量,那它们会不会还能操控时空能量?比如通过特定的符号组合,调整时空能量的流动方向,或者稳定时空节点的秩序?”
林教授沉思片刻,说道:“你的猜想很有道理。我们在文献中发现,有一种‘符号阵法’,通过将不同含义的符号按照特定顺序排列,可以形成‘能量场’,影响周围的时空环境。钟楼的符号装饰分布非常有规律,从外墙到内部通道,再到铜钟和金属圆环,很可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符号阵法’,共同维护着钟楼周边的时空秩序。”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学者们决定对钟楼的符号分布进行三维建模。当三维模型完成后,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所有符号在三维空间中竟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时空坐标网”,每个符号都是坐标网中的一个节点,而节点之间的连线,恰好与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太阳系行星的运行轨道相重合。
“这太不可思议了!”赵博士惊叹道,“这个‘时空坐标网’不仅覆盖了地球,还延伸到了太阳系甚至更远的宇宙空间。钟楼建造者竟然能以如此宏大的视角,构建出这样一个精密的时空秩序维护系统!”
江浅看着三维模型中闪烁的符号节点,心中豁然开朗:“我终于明白了!钟楼的符号装饰就是解开钟楼真相的关键密码。它们记录了建造时间和背景,感知着时空能量的变化,构建了维护时空秩序的‘符号阵法’。只要我们能完全解读所有符号的含义,就能了解这个神秘组织的来历,以及他们守护时空秩序的真正目的。”
夜色渐深,研究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学者们围绕着三维模型,继续深入解读符号的含义。江浅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以及屏幕上闪烁的符号,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随着符号解读的不断深入,钟楼隐藏的秘密将逐渐揭开,而一场关于时空与文明的伟大发现,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