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发薪了

“让进。*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王老五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可架不住人多啊。你想啊,大半的山都封了,全城没柴烧的人都挤到那儿几座山去了。”

“我昨天天不亮就去排队,好家伙,那队伍排出去五里地,轮到我的时候,人家说今天名额满了,明天请早,白冻了一早上。”

李老蔫听完,心里彻底凉了半截焦躁地搓着手:“这……这可真是要了命了!总不能眼睁睁冻死吧?要不……咱晚上偷偷摸进那些世家的山,砍点就跑?”

王老五吓得一把捂住他的嘴,紧张地西下张望:“我的老哥哥哎,你可千万别动这念头。”

“那些世家雇的护院庄丁,晚上都举着火把巡山呢,听说还带着棍棒猎犬。这要是被逮住了,先打个半死,再扭送官府,按个盗伐的罪名,咱这小身板哪受得了?到时候一家老小可咋办?”

李老蔫被他一说,也泄了气,颓然地重新蹲下,双手抱头,声音里充满了绝望。

“买又买不起,砍又不让砍,偷又不敢偷……这他娘的……难道真要让咱们冻死在这个冬天不成?”

两个汉子相对无言,只剩下深秋的寒风,呼啸着卷过空荡的街角,带着刺骨的寒意。^0\0?暁¨说^网′ \醉¨欣,章-踕^更~鑫¢哙¨

……

太常寺礼器库位于皇城东南角,远离政务中枢,平日里除了春秋大祭前清点礼器,其余时间清闲得连老鼠打洞都听得见。

几间高大的库房内,青铜编钟、玉磬、祭鼎静静陈列,蒙着薄尘,唯有檐下几只麻雀扑棱着翅膀,才有那么点动静。

此刻,库房外的廊下,几名身着青袍的官员正围坐闲谈。

他们或捧着粗陶茶碗,或剥着干枣,脸上是惯有的慵懒神情。

“哎,你们听说了没?西市柴价又涨了,一百三十文一担了!”

另一名官员凑近些,悄声道:“我听说,此次柴荒,背后似有世家大族推波助澜,意在……唉,不好说,不好说啊。”

他摇了摇头,一脸讳莫如深。

一名姓王的官员吹着茶沫,语气夸张道:“我那老丈人昨天差点跟卖柴的打起来,就为争最后一担柴。”

“一百三十文?”旁边一位年长些的官员嗤笑一声,慢悠悠地咬着枣核。

“我都懒得去看了。前日还听说东市有卖到一百五十文的,还有价无市。*看`书.屋` ?追¨嶵?欣.章^結~我那邻居,一家五口,硬是三天没生火,就靠喝凉水熬着。”

“咱们倒是不怕。”另一名姓李的博士晃了晃手中的茶碗,得意道,“好歹是吃朝廷饭的,俸禄里禄米、职田、‘薪炭样样俱全。冬天再冷,官府发的炭够烧一季,冻不着。”

“话是这么说……”王长史却皱起眉头,压低声音,“可我怎么心里有点发毛?如今柴价飞涨,民怨沸腾,朝廷若因此开支剧增,会不会……会不会从咱们这儿抠回去?”

众人一愣,纷纷看向他。

“你这话什么意思?”李博士眯起眼。

“我的意思是……”王长史搓着手,显得有些不安,“咱们的薪炭是朝廷从库中拨付的。可如今连百姓都买不起柴,朝廷采购的成本岂不是也水涨船高?万一国库吃紧,把咱们的薪炭份额减了,或者……改发些次等的柴枝,那可就惨了。咱们可没百姓那点田产,全靠这点俸禄过活啊。”

“嘶……”李博士倒吸一口冷气,茶也不喝了,“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吓人。往年发的都是上等松炭,一点就着,无烟无味。要是改成湿柴烂枝,那还不如不发呢,烧得满屋烟,呛都呛死了。”

“就是!”另一人附和,“咱们虽是小官,好歹也是朝廷体面人。若连取暖都成问题,脸面何存?”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原本轻松的气氛顿时被一层隐忧笼罩。

他们虽不愁眼前,却开始担忧朝廷财政能否持续供养官吏的体面生活。

正说着,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他们的上司太常丞笑容满面地走来。

“嘿,都别闲着了!”太常丞扬声喊道,“发薪了!叫你家下人来把今年的薪炭运回去!”

几人精神一振,连忙起身行礼。

王长史喜道:“谢太常丞!今年的薪炭可是足量发的?可别是那等松松垮垮的柴捆啊。”

太常丞一笑,摆摆手:“忘了跟你们说了,今年不发薪炭。”

“啊?”几人面面相觑,心猛地一沉。

“那……那发什么?”李博士声音都变了。

“发这个!”太常丞把手里的铁疙瘩往桌上一放,发出“哐当”一声响。

那东西圆筒筒的,拳头大小,通体漆黑,表面坑坑洼洼,像是一团黑灰捏成的泥球。

“这是……啥玩意儿?”录事瞪大眼,伸手想碰又不敢碰。

“这叫煤球。”太常丞得意道,“好东西啊!你们用过就知道了,比炭好烧多了。”

“煤球?”王长史一脸茫然,“没听说过啊。”

“对!就是石炭!”太常丞点头。

“石炭?”李博士皱眉,“那能烧吗?我听老家的人说,石炭又硬又重,烧起来烟大味臭,还容易呛死人,向来是穷苦人家万不得己才用的下等燃料。”

“那是你们不懂!”太常丞一拍桌子,“这煤球是特制的,好烧着呢。而且,烧煤球得用煤炉。”

“煤炉?”几人齐声问道,“发个煤球我们还得换炉子呀?”

“别担心,朝廷连煤炉都发,一人一个。”

“那还好,这炉好用吗?能烧柴吗?”

“行了,别瞎猜了。”太常丞站起身,招招手,“我那边己经点上煤炉了,你们一起去看看,学学怎么用。这可是陛下亲批的新鲜玩意儿,咱们太常寺头一份!”

几名官员面面相觑,心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又有对新奇事物的好奇。

他们跟着太常丞走向库房角落的一间小屋,心中嘀咕:这黑不溜秋的“煤球”和铁疙瘩“煤炉”,真能顶替祖传的松炭?

朝廷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