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名声大振

你还想狡辩?”

江明拿出手机,打开之前拍的假碗照片。

“这对碗的釉面气泡分布均匀,是现代注浆工艺做的。”

刘建国无法辩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我也是没办法啊!”

“没办法?”周老爷子皱了皱眉,“你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建国叹了口气:“我之前赌钱输了五十万,债主逼我还钱,我没办法,才想到卖假货骗钱。”

“我本来想骗了钱就还账,然后再找机会把钱还给周老爷子,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找到了我。”

“赌钱?”江明的脸色沉了下来,“那是你自己的责任。”

刘建国吓得浑身发抖:“江先生,我知道错了!”

“我现在就把钱还给周老爷子,求你们别报警!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他赶紧从卧室里拿出一张银行卡,递给周老爷子:“周老爷子,这张卡里有八十万,您拿着!”

“这是我把店里的东西卖掉凑的,求您原谅我!”

周老爷子接过银行卡,脸色稍微好了一些,但还是很生气。

“刘建国,这次看在江先生的面子上,我就不报警了。”

“但你以后要是再敢卖假货骗钱,我绝对不会饶你!”

刘建国连连点头:“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事了,我会找份正经工作,好好过日子!”

确认了钱没问题之后,江明三人返回全聚楼。

周老爷子不停地对江明道谢:“江先生,多亏了你啊,不然我的八十万就找不回来了!”

江明笑了笑:“别客气,以后您买古董,一定要先跟我说一声,我帮您鉴定,别再被骗了。”

周老爷子点点头:“一定!以后我只在全聚楼买古董,别的地方我再也不信了!”

全聚楼的生意蒸蒸日上,江明却没闲着。

没多久,文化中心举办古今书画展,邀请了不少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还特意请江明担任特邀鉴宝顾问,帮忙甄别展会上的书画真伪。

江明本想推辞,可文化中心的李主任亲自上门拜访,说展会上有几幅名家的字画,疑似真迹,但大家拿不准,只能请他出面。

江明盛情难却,便答应了。

书画展当天,文化中心里人头攒动。

展厅分为古代书画区和现代书画区,古代书画区前围满了人,其中一幅《墨竹图》最受关注。

李主任带着江明走到画前,小声说道:“江先生,这幅《墨竹图》是一个私人收藏家提供的,说是从海外回流的。”

“我们找了几个专家看,有的说是真迹,有的说是仿品,您帮忙看看。”

江明凑近画作,仔细观察起来。

他先是看了看纸张,这幅画的纸张虽然泛黄,但颜色很均匀,像是用化学药剂染出来的,而且纤维粗糙,明显是现代仿品。

接着,江明又看了看墨迹。

墨色很呆板,没有层次感,而且笔触僵硬,像是照着真迹临摹的,缺少了郑板桥独有的气韵。

“李主任,这幅画是假的。”江明肯定道。

周围的专家们都愣住了,其中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专家不服气。

“江先生,你是不是看错了?”

“这幅画的印章和落款都很逼真,而且纸张也有年代感,怎么会是假的?”

江明笑了笑,指着画作的角落:“看这里,纸张的边缘有细微的折痕,折痕处的颜色比其他地方深,这是现代仿品常用的做旧手法。”

“用茶水浸泡后再折叠,故意做出旧痕。”

“而且再看墨迹,有细小的颗粒,这是现代墨汁特有的成分。”

老专家赶紧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脸色瞬间变了。

“还真是!我之前怎么没注意到这些细节?”

李主任也松了口气:“还好有江先生在,不然我们要是把假画当成真迹宣传,可就闹笑话了。”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男人匆匆跑过来,他是这幅《墨竹图》的提供者,名叫朱大海。

朱大海听到江明说画是假的,立刻急了。

“你胡说!这画是我花三百万从海外买回来的,怎么会是假的?”

“你是不是嫉妒我有真迹,故意污蔑我?”

江明平静道:“朱先生,我是不是污蔑你,你心里清楚。”

“如果你不信,可以去权威机构做鉴定。”

朱大海咬牙:“鉴定就鉴定!我就不信,我的画会是假的!”

可他刚说完,就有人小声议论。

“我听说朱大海之前就卖过假画,被人告过,后来赔了钱才了事。”

“难怪他这么激动,原来是心里有鬼!”

朱大海听到议论声,脸色惨白,再也不敢说话,转身就想走。

江明拦住他:“朱先生,你用假画参加展会,违反了展会规定,而且涉嫌诈骗,你现在走了,难道想逃避责任?”

朱大海吓得浑身发抖,只能承认:“我……我知道错了!”

“这画是我从一个贩子手里买的,我以为是真迹,才拿来参加展会的。”

“我现在就把画拿走,再也不参加展会了!”

李主任严肃道:“朱先生,事情没这么简单。”

“你必须配合我们调查,说出卖给你假画的贩子是谁,不然我们只能报警了。”

朱大海没办法,只能说出贩子的名字和地址。

李主任立刻让人去调查,江明则继续在展会上甄别其他书画。

没多一会儿,江明又揭穿了三幅假画。

每一次揭穿,都让周围的人惊叹不已。

书画展结束后,李主任特意找到江明,递给他一张聘书。

“江先生,我们文化中心想聘请您担任长期鉴宝顾问,每个月给您丰厚的报酬,您看怎么样?”

江明笑着说道:“李主任,报酬就不用了。”

“能为保护传统文化出一份力,我很乐意,以后要是有需要,您随时找我就行。”

李主任感动不已,道:“江先生,您真是太无私了!”

“有您在,咱们的文化事业肯定能发展得更好!”

江明的名声越来越响,不仅古玩圈的人找他,连其他人也慕名而来。

他刚回到全聚楼,这边便是来了一位老中医,名叫张青山。

张老中医在市里开了家中药馆,医术高明,深受街坊邻居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