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印度的较量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依然潜藏着危机。
一些不愿意接受永汉帝国统治的荷南残余势力,以及少数对帝国政策不满的当地贵族,开始在暗中勾结,企图发动叛乱。
他们利用岛上复杂的地形和茂密的丛林,不断对永汉军队的巡逻队进行袭击,给帝国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针对这种情况,郑森采取了果断的措施。
他派出了精锐的特种部队,深入到丛林中进行清剿,对那些叛乱分子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岛上各个城镇和村庄的控制,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防止叛乱分子流窜作案。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岛上的叛乱活动终于被彻底平息,永汉帝国在锡兰的统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随着时间的推移,锡兰逐渐成为了永汉帝国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战略据点。
这里不仅为帝国的远洋舰队提供了充足的补给和维修保障,也成为了帝国与非洲、欧洲等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
大量的香料、茶叶、丝绸等商品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为帝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同时,永汉帝国的文化和科技也开始在锡兰传播开来,当地的教育、医疗等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锡兰的民众们逐渐感受到了永汉帝国带来的好处,他们对帝国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
郑森站在科伦坡港的岸边,望着远处繁忙的港口和来来往往的船只,心中充满了自豪和信心。
他知道,永汉帝国的远洋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而锡兰,将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范德林登并没有放弃自己权利和领地的想法,在巴达维亚休整之后,再次依靠本地殖民贵族的力量,组建了新的舰队!
这支舰队虽然在规模上远不及永汉主力,但配备了十余艘加装了新式火炮的快速巡航舰,企图利用对印度洋季风的熟悉,在锡兰外海实施游击战术。
范德林登亲自坐镇旗舰“奥兰治亲王号”,他坚信凭借荷南水手精湛的操船技术和对暗礁区的了解,足以让永汉舰队陷入被动。
然而,他低估了郑森布防的严密——永汉不仅在科伦坡和亭可马里港部署了岸基观察哨,还派出三艘小型蒸汽侦察舰昼夜巡逻,形成了覆盖整个锡兰近海的预警网络。
当范德林登的舰队趁着夜色试图靠近亭可马里港时,“敏捷号”巡洋舰率先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刹那间,耀眼的信号弹划破夜空,永汉舰队主力如沉睡的巨兽般苏醒,一场新的海上交锋在锡兰西北海域骤然爆发。
郑森接到警报时,正与林文澜核对香料仓库的入库清单。
他猛地将羽毛笔拍在案上,快步走向海图前,手指重重落在锡兰西北的卡利亚库特角:“范德林登想故技重施?传令‘镇海号’‘威远号’即刻拔锚,‘敏捷号’负责诱敌,把他们引到加勒湾——那里水深足够铁甲舰展开,暗礁分布我早已标注在海图上。”
参谋官们迅速在海图上标注舰队动向,传令兵的脚步声在舱内急促回荡。
此时,海面上的荷南舰队正借着西南季风全速突进。
“奥兰治亲王号”的了望手突然高喊:“前方发现永汉侦察舰!”
范德林登嘴角露出一丝狞笑,下令各舰展开战斗队形:“追上去!把那艘小破船打沉,让郑森知道谁才是印度洋的主人!”
十余艘巡航舰如饿狼般扑向“敏捷号”,炮弹在海面上炸起密集的水柱。
“敏捷号”舰长却不慌不忙,按照预定计划转向东南,舰尾的烟囱喷出滚滚黑烟,故意将航速维持在荷南舰炮的极限射程边缘。
当荷南舰队追至加勒湾入口时,范德林登突然发现两侧的海平面上浮现出铁甲舰的剪影。
“不好!是陷阱!”他嘶声下令转向,却为时已晚。
永汉舰队的主炮已调整好角度,“镇海号”率先开火,305毫米口径的炮弹呼啸着砸向“奥兰治亲王号”的侧舷。
剧烈的爆炸撕开了木质舰体,火焰和浓烟冲天而起,荷南水手们惊慌失措地在甲板上奔逃。
“威远号”与“靖海号”则如同两把巨斧,从左右两翼包抄过来,交叉火力瞬间将三艘荷南巡航舰打成了筛子。
范德林登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组建的舰队在一小时内土崩瓦解。
当“奥兰治亲王号”的桅杆轰然倒塌时,他绝望地瘫倒在舵轮旁。
永汉的鱼雷艇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在硝烟中穿梭,不断向挣扎的荷南船只发射鱼雷。
海面上漂浮着燃烧的木板、断裂的桅杆和荷南士兵的尸体,西南季风将浓烈的火药味和血腥味吹向远方。
战斗持续到黄昏时分,最后一艘荷南巡航舰在升起白旗后缓缓沉没。
郑森站在“镇海号”的舰桥上,看着水兵们打捞落水的荷南俘虏,对林文澜冷笑道:“告诉范德林登,下次想玩游击战,先问问我布下的渔网答不答应。”
他转身指向亭可马里港的方向,“传令下去,加快海军基地的建设,我要让永汉的铁锚,永远钉死在印度洋的心脏上。”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将铁甲舰的装甲映照得如同熔金,远处的锡兰海岸线上,新建的岸防炮阵地已初具雏形,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无垠的大海。
随着范德林登舰队的覆灭,荷南在印度洋的军事力量几乎被连根拔起。
郑森没有沉溺于胜利,而是立刻着手将锡兰打造成永汉经略印度洋的坚固基石。
他下令在亭可马里港大兴土木,不仅扩建了能容纳十艘铁甲舰的深水码头,还修建了配套的煤仓、弹药库和修理厂,甚至从国内调来了第一批蒸汽机维修技师。
同时,他将从荷南俘虏中筛选出的航海士和水文专家编入永汉印度洋海军学院,强迫他们绘制印度洋全域的精确海图——那些曾被荷南视为机密的暗礁分布、季风规律和补给点位置,如今都成了永汉舰队纵横大洋的“钥匙”。
在资源整合方面,郑森推行了“香料专卖制”。
他将岛上所有香料贸易纳入帝国东印度公司的管辖范围,规定肉桂、胡椒等核心香料只能由官方商队收购,再通过定期航线运往广州和马尼拉。
为确保货源稳定,他甚至亲自带领农业专家深入内陆山区,指导当地农民改进种植技术——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永汉带来的堆肥法提升产量,还引入了新培育的高产肉桂品种。
短短三个月,锡兰的香料年产量就翻了一番,港口的香料仓库堆成了小山,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辛辣香气,连往来的海鸥都被吸引得盘旋不去。
当地治理也逐步深入。
郑森采纳林文澜的建议,向桑明川报告获准之后,在科伦坡设立了“锡兰宣抚司”,任命一位熟悉梵文和僧伽罗语的翰林院编修担任宣抚使。
宣抚司不仅负责税收和司法,还开办了首批“双语学堂”,教授当地贵族子弟汉语和算学。
更重要的是,郑森兑现了对土王的承诺——他亲自为三位最大的土王颁发了永汉帝国的金印,承认他们对传统领地的统治权,条件是每个土王需提供三百名象兵加入帝国陆军。
这些身披铠甲的战象后来在进攻印度时,成了突破敌军阵线的“活体坦克”。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暗流仍在涌动。
荷南东印度公司虽然失去了军事能力,却暗中通过阿拉伯商人向岛上渗透——他们用欧洲的钟表、玻璃器皿和火枪,贿赂那些对永汉统治不满的小部落首领,煽动他们袭击香料运输队。
一次,一支满载胡椒的商队在中部山区被伏击,护卫队全军覆没,货物被焚烧殆尽。
郑森震怒之下,调集一个团的陆战队展开清剿,顺着被烧毁的胡椒残粒追踪到密林深处的部落村寨。
当士兵们冲入村寨时,发现村民正在用荷南火枪武装自己,而首领的帐篷里还藏着荷南东印度公司的密信。
郑森没有留情,下令将为首的三十名叛乱者当众处决,并将他们的头颅悬挂在科伦坡城门示众——这是永汉在锡兰首次动用如此严厉的手段,消息传开后,内陆各部落再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锡兰局势日渐稳固时,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送到了郑森手中。
信是尚书省主官高子炎亲笔所书,告知皇帝已决定启动“西拓计划”,下一步将进军印度次大陆,要求郑森提前做好准备:一是控制马六甲海峡至印度西海岸的航线,二是搜集莫卧儿王朝的军事布防情报,三是寻找适合建立前进基地的港口。
郑森读完信,连夜召集核心幕僚开会。
林文澜指着海图上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港:“这里是莫卧儿帝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荷南人和英国人都在此设有商站。若能夺取此地,就能切断莫卧儿的海上财源。”
郑森却摇了摇头,手指向北移动到更靠北的第乌岛:“苏拉特城防坚固,且靠近莫卧儿腹地,不宜强攻。第乌岛是阿拉伯海进入印度河平原的门户,拿下它,既能扼守波斯湾航线,又能作为进攻印度的跳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众人,“传我命令,让‘敏捷号’伪装成阿拉伯商船,秘密勘察第乌岛的防御工事,我要在三个月内拿出详细的作战计划。”
海面上,“镇海号”的烟囱再次喷出浓烟,这次它的目的地不再是锡兰近海,而是更遥远的阿拉伯海。
郑森站在舰桥上,望着逐渐远去的锡兰海岸线,心中清楚:锡兰的博弈已经落幕,但永汉帝国与西方殖民者在印度洋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远处,一群迁徙的海鸥正追随着战舰,它们的身影在蓝天白云下舒展,仿佛预示着永汉的旗帜将如这群海鸟一般,飞向更广阔的海域。
庞大的舰队持续不断地向着西方前行,最终顺利抵达了印度的沿海区域。
这一带的状况极为复杂:葡萄亚(葡萄牙)已经占据了果阿这片土地;鹰国(英国)则牢牢地控制着孟买;腐国(法国)在本地治里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这里还存在着众多各自为政的土邦。
清晨的阳光洒在阿拉伯海上,永汉舰队的铁甲舰艏切开靛蓝色的浪涛,甲板上水兵们正用椰壳水擦拭着黄铜炮管。
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局势,鹰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约翰·史密斯深感忧虑,他穿着笔挺的燕尾服在孟买城堡的露台上踱步,手中银质手杖敲得大理石地面哒哒作响。
“必须团结起来!“
他突然抓住路过的腐国领事皮埃尔的胳膊,丝绸袖口差点扯掉对方的假发!
“永汉人的铁船比荷南人的盖伦船多三倍!大两倍!上周在马六甲,他们的蒸汽鱼雷艇连'金狮号'都敢撞!“
皮埃尔整理着被弄乱的领结,苦笑着摇头:“我的朋友,路易十四陛下只关心蔗糖贸易。再说,那些黄皮肤的异教徒给我们带来了廉价的生丝,马赛的织工们正为此欢呼呢。“
然而,永汉却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分化策略。
郑森亲自出马,逐一拜访当地那些有着各自权势的土邦王公们。
他身着绣着金线麒麟的校尉服,乘坐八抬绿呢大轿进入迈索尔邦的宫殿,轿夫们踩着玫瑰花瓣前行,轿帘上的珍珠流苏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这是永汉造的后装线膛枪。“郑森将一支泛着蓝光的步枪推到提皮普.撒南思宁面前,枪托上镶嵌的象牙雕刻着龙凤呈祥图案。
迈索尔王公的首席顾问克里希纳突然按住腰间的弯刀:“元帅阁下,三年前鹰国东印度公司也送来了火枪,可他们的士兵却住进了我们的军火库。“
郑森突然抓起枪管指向窗外,惊得众人拔刀相向——只见枪口稳稳对准三十步外的孔雀标本,他扣动扳机,铅弹精准地穿过孔雀的喙部。
“永汉的枪,只用来保护朋友。“
他微笑着放下步枪,身后的侍卫掀开木箱,露出里面码放整齐的电报机和六分仪!
“这些仪器可以让您的商队提前三天知道孟买的胡椒价格。“
郑森郑重地向众人宣布:“永汉来到这里,并非像那些欧洲殖民者一样,怀着殖民掠夺的野心。我们所追求的,仅仅是一种平等的贸易关系。每一个土邦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决定与谁进行贸易往来,我们绝不会施加任何的干涉。”
科钦土邦的小公主阿诸那突然从柱子后跳出来,她的纱丽上还沾着永汉糖果的糖霜:“元帅伯伯,你们的钟表会唱歌吗?昨天我看见一个穿蓝布衫的叔叔,他的怀表能发出'茉莉花'的声音!“
郑森笑着从怀中掏出镀金怀表递给女孩,表盖内侧刻着“四海升平“四个汉字:“这是送给你的礼物。记住,永汉的商品只会带来甜蜜,就像你们的椰子糖一样。“
小公主的父亲拉贾·维拉潘突然攥紧了手中的翡翠念珠——上周他刚收到鹰国东印度公司的警告信,信中用红墨水画着骷髅头,威胁要切断他们的香料销路。
最为吸引人眼球的,是永汉所带来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
在马德拉斯的临时集市上,土邦贵族们正围着永汉商队的货摊啧啧称奇。
卡纳塔克邦的财政大臣摸着一匹云锦的缎面,丝线在阳光下变幻出七种颜色:“这比波斯的织锦还要华美!“
他身旁的书记员用羽毛笔在羊皮纸上飞快记录:“丝绸每匹三十卢比,瓷器每套十二卢比...比鹰国东印度公司的价格低一半!“
其中有品质卓越且价格实惠的丝绸、精美绝伦的瓷器、香气四溢的茶叶,还有诸如电报机、钟表这类充满新奇感的工业产品。
永汉工程师王启明正在演示电报机的用法,当电流通过铜线让远处的铃铛响起时,围观的土邦首领们吓得连连后退。
“这不是巫术!“王启明笑着举起电池,“就像你们的象轿需要大象拉动,这机器需要的是电。“
他突然用莫卧儿语念出刚收到的电文:“孟买港胡椒价格今日下跌两成。“
这些商品就像磁石一般,迅速地吸引了众多土邦的目光。
没过多久,许多土邦就主动地提出要与永汉签订贸易协议。
科钦土邦的拉贾·维拉潘在协议上按下朱红手印时,约翰·史密斯派来的信使恰好骑马赶到,他挥舞着羊皮卷高喊:“联盟会议明天召开!迟到者将被视为叛徒!“
维拉潘的首席顾问克里希纳突然夺过信使的马鞭,将协议文本甩在对方脸上:“告诉你们的总督,科钦人只和尊重我们的朋友做生意!“
信使的马蹄扬起沙尘,惊飞了菩提树上的乌鸦,羽毛飘落在刚签订的协议上。
这样一来,鹰国人费尽心机想要组建的“反永汉联盟”,甚至还没有正式成立,就已经彻底破产了。
约翰·史密斯在孟买城堡摔碎了他珍藏的中国青花瓷,碎片飞溅到墙上的世界地图,恰好划破了标注“永汉帝国“的位置。
他的印度仆人阿米尔偷偷捡起一块碎片,心想正好可以用它来修补自己的陶罐——就像永汉人修补这个破碎的世界一样。
随着“反永汉联盟”的破产,永汉在印度沿海的影响力如潮水般蔓延。
郑森并没有满足于贸易上的胜利,他深知军事威慑与经济渗透需双管齐下。
在孟买港外,永汉舰队的“龙骧号”铁甲舰缓缓驶入锚地,巨大的螺旋桨搅动海水,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
舰上搭载的新式速射炮炮口闪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无声地向岸上那些窥探的目光宣告着力量。
与此同时,永汉的商队开始深入内陆,他们的驼队满载着货物,沿着古老的商道,将茶叶、丝绸和工业品运往各个土邦的首府。
在德里,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阿拉姆二世正坐在孔雀宝座上,听着大臣们汇报永汉带来的新奇事物。
当听说永汉的电报机可以让消息在瞬间传递千里时,老皇帝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他或许在想,若是早有此物,帝国当年也不至于在战乱中如此被动。
而在加尔各答,鹰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们正紧急召开会议,他们看着桌上一份份土邦与永汉签订的贸易协议,脸色凝重如铁。
有人提议增兵,有人主张降价竞争,但所有的讨论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永汉带来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全新的秩序和希望,一种让印度各邦看到摆脱欧洲殖民者控制、实现自主发展的可能。
街头巷尾,印度百姓们开始传唱关于永汉的歌谣,歌中唱道:“东方来的巨人,带来了丝绸与光明,驱散了掠夺者的阴影……”
永汉的工程师们在恒河三角洲开始勘测地形,准备修建一条连接加尔各答与内陆的铁路。
蒸汽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河畔的宁静,当地的农民们起初对这些“钢铁巨兽“充满恐惧,但当他们看到永汉工人用大米和布匹雇佣他们参与建设,并且每日结算工钱时,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加入到铁路修建的队伍中。
永汉帝国新建的医学院中,每个学生都学习到从未有人提及的医学生物知识,这些可以轻易掌握的基础医学知识,对于还依靠僧侣的香灰治疗的人们是生存的希望!
医学院的学生们开始深入疟疾横行的村庄,带去了奎宁和磺胺类药物,他们在村口搭建的简易诊所前,每天都排起长长的队伍,当地的巫医们看着那些被治愈的病人,手中的符咒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严。
在孟买,永汉商人与当地的帕西人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办了一家大型纺织厂,采用永汉的新式纺纱机,生产效率比传统手工纺织提高了数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