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欧洲来使
在永汉统元二十八年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京师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市,迎来了一批极为特殊的客人,他们便是欧洲联合使团。
当这支由四十二艘帆船组成的船队驶入大沽口时,桅杆上飘扬的各国旗帜在朝阳下织成斑斓色块——鹰国的米字旗、腐国的鸢尾花旗、荷南的红白蓝三色旗在海风中共舞,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视觉盛宴。
使团成员们身着各式礼服踏上码头青石板路:鹰国特使威尔斯的燕尾服缀满镀金纽扣,腐国代表德·拉·瓦莱特的丝绸马甲绣着家族纹章,荷南东印度公司董事范·迪克的羊毛斗篷还沾着爪哇的豆蔻香气。
这个使团的人员构成极为复杂多样,其中有着来自鹰国的使者,这些使者身上带着鹰国特有的骄傲与使命,他们的神情中透露出一种对自己国家实力的高度自信;腐国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这些代表怀着自己国家独特的盘算,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精明与算计!
荷南、葡萄亚同样不甘落后,积极地参与到这个使团之中,他们带着各自国家的利益诉求,充满热情地加入到这个外交活动中;甚至远在瑞点的使者也不辞辛劳地赶来,如此罕见地共同组成了一个联合代表团,这在当时的国际外交舞台上是非常独特且引人注目的场景,仿佛是一场不同文明交汇的盛大聚会。
在驿馆密室的橡木长桌旁,一场决定命运的秘密会议正在进行。
鹰国特使威尔斯用银质开信刀轻敲桌面,雕花刀柄上的狮鹫纹章在牛油烛火下投出扭曲阴影:“东方皇帝那不断扩张的野心,我们必须想办法遏制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殖民地恐怕都将难以保全。”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担忧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殖民地被侵占后的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那种对未来的恐惧深深地刻在他的脸上。
荷南代表范·迪克突然将葡萄酒杯重重砸在地图上,酒液在“马六甲”字样上洇开暗红痕迹:“必须让永汉人知道厉害!去年从摩鹿加运回的丁香,现在还在仓库发霉!”
腐国代表德·拉·瓦莱特却用羽毛笔轻描着胡须:“我的朋友,路易十四陛下更关心蔗糖贸易。”
然而,当他们进行正式觐见的时候,态度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变得恭敬无比。
太和殿的金砖地面光可鉴人,威尔斯领头单膝跪地,丝绸马裤在摩擦中发出窸窣声响:“伟大的皇帝陛下,我们此行是代表欧洲各个国家,怀着无比真诚之心,希望能够与强大的永汉帝国建立起和平且友好的关系。”
他们的言辞谦卑而恳切,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与之前秘密会议上的态度判若两人,这种转变让人不禁对他们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
桑明川将他们这种表里不一的态度看得清清楚楚,可他并没有当场发作,而是不动声色地说:“永汉始终欢迎和平的到来,但是我们更加尊重实力。所以,就让我们用实力来进行对话吧。”
桑明川的话语虽然平静得如同一潭湖水,朱笔在奏折上圈点的动作却骤然停顿,狼毫笔尖悬在“通商口岸”四字上方,但却透露出一种强大的自信和威慑力,仿佛在告诉对方,永汉有着足够的实力来应对任何挑战。
在谈判桌上,双方围绕着贸易、航海权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极为激烈的交锋。
每一个议题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都在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当翻译官念出“协定关税”条款时,威尔斯突然按住文件,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是对女王陛下的侮辱!”
桑明川却从御座上俯身,玄色龙袍垂落如瀑:“去年在果阿,贵国商人可是用三倍价格强买我国生丝。”
欧洲人试图联合起来对永汉施加压力,就像一群狼想要围攻一头雄狮。
可是桑明川非常聪明地采取了分化策略:他对腐国展现出友好的态度,让腐国感受到了合作的希望,仿佛看到了两国之间美好未来的曙光,亲手为德·拉·瓦莱特斟上武夷岩茶,茶盏在描金托盘里发出清脆碰撞!
对荷南则是强硬无比,毫不退让,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堡垒,突然将范·迪克的胡椒样品扫落在地,黑色颗粒滚过“爪哇”标记!
而对于葡萄亚,则采用利益诱惑的方式,让他们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好处,就如同在他们眼前摆放了一块巨大的蛋糕,用象牙秤称出五十箱瓷器作为“友谊见证”。
最终达成的《京师条约》表面上看起来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暗藏玄机。
当桑明川用玉玺在羊皮纸上盖下朱文大印时,威尔斯注意到条约附则用蝇头小楷写着“永汉商船可自由进入里斯本港”。
欧洲各国承认了永汉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但同时要求永汉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而永汉则获得了在欧洲设立商站的权力。
这一条约看似平衡了双方的利益,实则是双方博弈后的一种暂时妥协,就像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天平,随时可能因为新的力量介入而失去平衡。
威尔斯在给国内的密信中写道:“这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我们必须要加快军事武器研究的进程,否则十年之后,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制衡这条来自东方的巨龙。”
他的信中充满了危机感和紧迫感,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敲响警钟,提醒着国内的人们要尽快行动起来。
欧洲各国迅速地行动起来,一场专门针对永汉的军事竞赛就这样悄然拉开了帷幕。
鹰国议会紧急通过了一项扩充海军的法案,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新式的铁甲舰,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海上力量方面与永汉一决高下,就像两个大力士要在擂台上一较高低。
腐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加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力度,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军事工业之中,在全国范围内,工厂的烟囱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日夜不停地生产着枪炮和弹药,整个国家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荷南虽然在之前的交锋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认输,而是利用自己在海外的殖民据点,疯狂地搜刮财富,重整军备,发誓要报好望角之仇,他们的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葡萄亚则选择与周边国家秘密结盟,共同商议应对永汉的策略,企图在陆地上对永汉形成包围之势,就像一张正在慢慢收紧的大网。
整个欧洲大陆都被紧张的战争气氛所笼罩,各个国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战争准备,一场新的风暴正在大西洋彼岸慢慢酝酿,仿佛黑暗的乌云正在聚集。
最先有所动作的是鹰国皇家海军,他们在朴茨茅斯造船厂秘密启动了名为“海狮计划”的项目。
在这个计划中,他们集中了全国最顶尖的造船工匠,这些工匠们模仿永汉“镇海号”的设计图纸,试图打造出更具威力的铁甲舰队。为了获取到关键技术,他们甚至不惜派遣间谍潜入永汉的港口,想要窃取船舶动力系统的核心数据。这一计划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但也显示了鹰国的决心,他们就像一群猎人,紧紧盯着自己的猎物,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腐国则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的非洲大陆,他们加快了对刚果河流域的殖民步伐。
他们凭借着武力征服当地的部落,掠夺那里丰富的铜矿和橡胶资源,为新式武器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在莱茵河畔的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昼夜不停,大量的新式步枪和大口径火炮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堆积如山的军火等待着被运往各个军事基地。
腐国的行动迅速而有力,显示出他们对军事力量的渴望,就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在疯狂地寻找食物。
荷南东印度公司的船队也改变了一贯的贸易路线,开始频繁地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穿梭往来。
他们运输着从殖民地搜刮来的财富和战略物资,同时暗中加强了对马六甲海峡的监控,妄图切断永汉与欧洲的海上贸易通道。
荷南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他们希望通过控制关键的海上通道来削弱永汉的实力,就像掐住对手的喉咙一样。
葡萄亚联合了西班鸭,在直布罗陀海峡部署了大量的岸防炮和新式多发鱼雷艇,对过往的永汉商船进行骚扰和盘查,甚至还扣押了几艘载有重要物资的永汉货船,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
他们的行为无疑是在挑衅永汉的底线,使得局势更加紧张,就像在火药桶上点燃了一根导火索。
而远在北欧的瑞点,尽管国力相对较弱,但也并不甘于落后。
他们充分利用自己在冶金技术上的优势,为欧洲各国提供优质的钢铁,从而成为了这场军备竞赛中的“幕后供应商”。
瑞点的参与虽然低调,但却非常重要,为整个欧洲的军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就像是一座隐藏在幕后的强大支撑。
整个欧洲就像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正在缓缓地启动,每一个齿轮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冲突而转动。
永汉派驻在欧洲的密探将这些情况一一传回国内,桑明川看着密报上的内容,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他心里非常清楚,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已经不可避免。
他知道,永汉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巨大挑战,就像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正在精心策划着每一步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