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人族更迭,下山治世

泰山一隅,连山盘坐在一株青松之下,观望着云海翻腾。

苍玄领着年轻的尧,走到身后,行礼道:“参见师尊,首位求学者已至。”

尧上前行礼拜道:“陶唐氏见过圣师!”

连山闻言转身,打量着尧。

陶唐氏,名尧,五帝之一,没想到首位登上泰山求学的会是他。

尧也抬头偷偷看向连山,人族圣师之名自古传颂,今日方得一见,弥补了心中好奇。

“不错!”连山轻笑赞叹一句,问道:“来此求学,可有志向?”

尧闻言身姿一震,恭敬回道:“弟子想学治世之法。”

“治世之法。”

连山轻轻念叨两句,笑道:“所谓治世,便是治理人族,然众人之间,错综复杂,非要亲身实践才行。”

“学宫记载着人族先贤往事,可做参考一二,能领悟多少,全看自己。”

尧点头道:“弟子明白。”

于是,尧便成为天枢学宫第一位弟子。

苍玄带着尧穿过重楼殿宇,走进一间藏书阁,阁内立着一个个木架,分门别类的摆放着根根玉简。

“这些是人族先贤史记,不仅包含三皇之后的先贤事迹,连三皇治世时期,乃至更往前的事迹也有记载。”

尧闻言不禁吃惊的看向苍玄,问道:“这......彼时尚无文字,何人记录?”

苍玄露出一丝苦笑,指着自己说道:“我喽!”

“啊?”尧不禁目瞪口呆。

苍玄见此,解释起来:“若论起年岁来,我可能比天皇陛下出生还早些,人族兴衰多有见证。”

“当前,很多细节并不是我清楚的,好在玄门有一式神通,名为回天返日,修行至高深处,可知晓过去一切因果,无有障碍。”

“此法修行甚为艰难,在师尊教导下,才勉强入门,以此补全这些历史,其中一些太过久远的历史,是由师尊亲自补充。”

尧的心中如波涛翻涌,从前只知圣师神通广大,却不知可窥见过去未来。

“那......”尧迟疑出声,问道:“岂不是世间没有圣师不知道的事?”

苍玄失笑道:“哪有那般容易!”

“所谓过去因果,皆是已经发生确定之事,且只有其中大势,并无太多细节,更别说人心向背,心中所想。”

“至于天机卜算,倒也有一式神通,名为逆知未来,但众生命运交织勾连,天机随时可能变动,又怎能尽知?”

尧闻言点头,试探道:“那我能不能......”

“怎么,想学啊?”苍玄调笑说道。

尧果断点头,这么强大的神通,谁不想学!

“不想学治世之法了?”

尧正色摇头道:“治世之法当然要学,若是学习神通便要舍弃治世之法,那神通不学也罢!”

苍玄哈哈笑了起来,点头回道:“不错,不错!”

笑了一阵后,苍玄解释道:“神通妙法虽好,但参悟起来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一次闭关便是上百年,人间已换了几代人。”

“更何况,没有道行想要参悟神通,堪称天方夜谭,道途漫漫,不知要修行多少岁月。”

尧有些失落地点点头,转而眼神又坚定起来:“既然如此,便只学治世之道。”

苍玄摆摆手:“别急,神通虽无法修行,但你若想要有些卜算之能,还是有方法的。”

苍玄转身走到一个书架前,从中拿出一根玉简,递给尧。

“这玉简内,乃是天皇陛下所传先天八卦,可知天时,晓地理,你可试着研习看看。”

尧大喜过望,行礼拜谢。

二人一番攀谈,苍玄将藏书阁内各书架上的玉简向尧一一介绍,而后转身离去,留尧在此参悟。

尧手中捏着一根玉简,心潮澎湃地将其贴在额头之上。

忽然,脑海中一阵眩晕,而后无数画面从眼前一一闪过,玉简中记录的信息,如同走马观花般呈现在眼前。

洛水之畔,龙马献图,伏羲衍化先天八卦的场景在脑海中重现,尧仿若置身其中,亲历这段往事。

良久,脑海中的画面散去,尧放下手中玉简,眼睛亮如星辰。

......

时光匆匆,登上泰山顶峰,拜入天枢学宫的人族越来越多。

苍玄管理学宫变得忙碌起来,跟小九下棋的时间都少了。

如今陪小九下棋的人,已经换成了尧。

如果说,苍玄和小九下棋时,胜负是六四开,那尧和小九下棋,胜负变成八二开。

那两成还是小九以大罗金仙修为,针对性推算才得到的结果。

在连山前世记忆中,围棋本就是尧创造而出,那时他已经是人族共主,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创造出围棋。

黑白棋子,代表着敌我关系,每一颗棋子便代表一个部落。

此时人族虽有礼法,但各部落之间,依然是平等的关系,因此每一颗棋子都是相同的作用,并无差异。

自从学得围棋之法,尧上手飞速,虐的小九惨叫连连,恨不得抄起石台扔到山下去。

输的多了,干脆放弃,化作巴掌大的玄鸟飞走,寻到连山身影,蹲坐在肩膀上,一同参悟起阴阳之道来。

“呦,这是又输了?”

“没事,不就是大罗金仙输给凡人了吗,多大点事!”

“咱下不过还打不过吗?不行抄起棋盘砸他头上!”

连山斜着眼看向小九,咧嘴边笑边说,显露出在阴阳之道的造诣来。

小九气得在他头上啄了两口,飞去昆仑山找白鹤玩耍去了。

......

光阴流淌,岁月如梭。

一个个人族登上泰山,在学宫中研习知识,数年后学成下山。

其中,有人学五谷培育、有人学机关制作、有人学药理医术、有人学兵法韬略。

尧在泰山学宫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光,在藏书阁看了十年人族史书,将先贤往事熟记于心,而后辞别苍玄,下山治世。

苍玄再次听闻尧的消息,已是他成为新的人族共主。

有人离开,就有人到来。

在这些学子之中,苍玄最喜欢那些研习兵法韬略,冲锋陷阵之人,常常手持九龙刀,将修为压制在凡人境界,亲自指导对方武艺。

九龙刀下不知劈飞多少学子,掀起几人哀嚎。

这一日,泰山顶峰,一片演武场中。

苍玄挥舞着九龙刀,刀光似雨水般倾泻而下,密不透风,双眼神采奕奕,不自觉地咧嘴发笑。

“哈哈哈,禹,你就这两下子,也不够看啊!”

苍玄脑海中闪过往日影像,自己一次次被连山指导,承受过的痛楚,仿佛在今日都要发泄出去。

现在轮到我来考验别人了!

难怪师尊总要考验我,原来这么爽!

苍玄对面,少年禹双手持剑,咬牙挥剑格挡刀光,一阵金铁相击之声响起,只觉双臂酸软,长剑险些脱手。

本以为撑过这轮攻势,正要调整身形再战,只见苍玄单手将九龙刀举起,转身借势竖劈而下。

“接我一刀!”

禹的双眼瞬间瞪圆了,身体的本能反应将长剑举起,架在身前,只听叮得一声,半截长剑飞了出去。

九龙刀刀锋继续向下,猛然停在禹的额头前,只在毫厘之间。

一滴汗水滴在地上,禹快速后退几步,快速喘着粗气。

看着手中半截短剑,禹丧气说道:“山长,你这也太狠了,这可是我们部落最好的剑!”

苍玄哈哈笑了几声,将九龙刀收起,朗声道:“怕什么,以后还你一把好剑!”

禹的眼睛亮了,询问道:“山长会炼器?”

“呃......”苍玄的笑声顿时止住,而后摇头道:“搞一把好剑还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