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天枢学宫,万道石阶

昊天要断掉仙神的男女私情,这事应该不应该?

当然应该!

天帝乃是代天道执掌三界,天道本就大公无私,神灵作为天帝麾下臣子,自然也应尽忠职守。

若神灵有私,往小了说是相互偏袒,权力交换;往大了说,就是拉帮结派,架空天帝。

毕竟昊天不可能亲自兴云布雨,更不可能亲自去给凡人绑红线,这些都要由相应神灵执行,天帝是神灵的管理者,掌控神灵的生杀大权。

但能否将旨意顺利推行,还要顾及仙神现状,因此只能先断掉仙凡相配,以观后效。

归根结底是昊天的班底不够硬,威严不显。

否则玉旨一下,哪个仙神敢反对?

但这事,连山还无法掺和,毕竟他也没有道侣,更未上天称臣。

天界风波如何暂且不表,自斩断建木后,人间气象终于得到整治。

颛顼下重手,惩治了几位仗着有神灵撑腰,在人间作威作福之人,这些人背后的神灵正被盯得紧,也不敢顶风作案。

如此,人间风气大改,天下大治。

......

从天庭回返后,连山也未直接回金鳌岛,而是依然驻留在武夷山。

武夷山,人族祖庙内,连山闭目思索。

众人顺着建木攀援到天界,后果是神人混居,产生祸乱,但连山也从中看出众人的需求和渴望。

若是在人间就可安享生活,谁又愿意翻山越岭,去攀援建木呢?

建木贯穿天地,其高可比曾经的不周山,一路不知多少艰难险阻,真能抵达天界的只是其中少数。

前世的经历告诉连山,应正视人族的需求和矛盾,而不仅仅是将建木斩断。

既然人族断了一条通天之路,当开辟一条更适合人族的新路!

想到此处,连山睁开双眼,起身迈出人族祖庙,身形一闪,已至九霄云外。

正值夜晚,太阴星投下如水的月华,照在云头上,如一片流萤环绕,闪烁点点华光,被风一吹飘摇荡漾。

连山一袭青色道袍,也如云朵一般,乘风飘荡在洪荒之上,寻找着合适之地。

当飘摇到泰山之上,只见群山连绵,犹如条条巨龙,蜿蜒盘踞在大地之上,群山之间,灵气如波涛般涌动,五彩斑斓的祥云层层叠叠。

泰山顶峰,道韵和灵气喷薄而出,凝成群龙之首,绕山盘旋。

如今的泰山,也是一片福地,但还没有泰山府君,也未与幽冥产生关联。

连山立于山头之上,脚下青色莲台闪烁,造化之力化作无尽光芒从中涌出,缓缓流淌向整座泰山。

造化之力流过处,泰山顶峰凭空建起一片亭台楼阁,青瓦朱棂依山势铺开,暗合阵法之道,灵雾缭绕如天上宫阙。

而后,从顶峰向下蔓延出道道白玉石阶,直贯通到山脚之下。

石阶上不断浮动着一个个字符,组合成人族先贤之言。

最后,连山亲手以天道文字写下“天枢学宫”四字,印在一道石门之上,作为学宫正门。

望着这片杰作,连山露出一丝笑意。

兴建天枢学宫,这就是连山给出的答案。

既然人族能攀援建木,自然也能攀上泰山顶峰,在此建立学宫,弘扬人族先贤之道,继往开来,方合人族精神。

学宫高耸入云,更有万道石阶,意志不坚者被排除在外,心不诚者坚持不下来。

石阶上跳动的文字组成先贤语录,便是在登山的过程中,打下坚实基础。

至于学宫所述,并非仙道功法,而是三皇五帝和诸位人族先贤开创的各种学问,上至先天八卦,下至种植五谷。

日后求学者,也可在此添砖加瓦,拓展人族底蕴。

当太阳星从东方升起,泰山顶峰霞光万道。

连山洪亮的声音从山顶传出:“吾乃人族连山,今于泰山之上,建天枢学宫,凡人族有志者,皆可来此,承先贤之道,开人族盛世!”

洪荒之上,人族已开始一日的劳作,闻言皆抬头望向泰山方向,遥拜道:“谢圣师恩德!”

这一日后,不知多少人背负行囊,告别亲族,踏上求学之路。

......

天枢学宫建立之后,连山便居住在泰山之上。

每日在泰山顶峰坐看云海沉浮,领悟天地阴阳运转之道,也在等待第一个登上泰山之人。

小九和苍玄自然也跟随来此,在学宫前摆放上棋盘,黑白二子交相错落,难解难分。

说起来,除连山之外,第一个抵达学宫的人族,就是苍玄。

连山干脆任命苍玄为学宫山正,负责管理整座天枢学宫。

有事弟子服其劳。

通天是个甩手掌柜,连山这位截教副教主,也效仿起来。

泰山脚下,不知何时开始出现一群登山者。

万道石阶一眼看不到边,只有云深之处,宫阙重楼若隐若现。

众人背起行囊,踏上石阶,脚下亮起一道金色波纹,人族文字浮现,传授着先贤之言。

有人在此驻足念诵,而后再攀上下一个台阶。

也有人不曾习得文字,正抓耳挠腮,忽然听得脑海中响起洪亮的声音,将文字读出。

石阶乃是连山以造化之道,结合阵法创造而出,自然考虑到前来拜师者水平不一,这就是应对方式。

天枢学宫只看求学意志,不看基础水平。

人族圣师出品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

得到帮助的人族大喜过望,纷纷向山顶方向行礼,口中称颂圣师之名。

夜晚之时,登山者干脆在石阶上休息,太阴月华之下,石阶亮起暗淡荧光,金色文字跳跃,也有人借着月光默默念诵。

数日之后,已有人攀登至山腰处,也有人心智不坚,干脆放弃。

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终于有人第一个登上泰山顶峰,望见“天枢学宫”四个大字。

来者是一个身穿麻衣的青年,身形健硕俊美,神采奕奕。

此人穿越石门,只见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松柏翠绿,草木长青,已有心旷神怡之感,浑身疲惫消去。

又见学宫之前,一个黑衣道童蹲在石台之前,抱着头苦恼的看着石台上的残局,手中捏着一颗白子。

“怎么又输了!”小九垂头丧气地念叨。

麻衣青年望见石台上纵横之道,白子将黑子围住,虽不解其意,但从中隐隐看出些围猎之道,黑白交错间似有攻守之势。

“下在这里!”

青年敏锐的发现黑子留下的一个缺口,伸手指出。

小九正苦恼,闻言应声将白字放下,惊奇道:“咦,原来是这样!”

又想起这个声音没听过,抬头循声望去,观察一番后,确认没见过麻衣青年,好奇问道:“你是谁呀,来求学的吗?”

麻衣青年心知能出现在此处的道童绝非凡人,说不定是哪路仙神,端正行礼道:“在下陶唐氏,名尧,见过前辈。”

“在下闻圣师之言,特来此地求学,还望阁下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