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信息茧房出动!野原广志帮助岛津义
十一月中旬的东京,无论是《超级变变变》片尾,还是午间新闻的广告时段,抑或是地铁车厢的电视屏幕上,岛津义弘的竞选宣传视频都成了常客。
东京广播放送集团旗下的电视台、电台、户外广告屏,甚至是千叶、群马等地的地方频道,都被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画面覆盖。
在针对上班族的宣传片段里,镜头先切到《舌尖》中百川健在荞麦面铺揉面的特写。
面粉在他掌心簌簌落下,接着画面一转,岛津义弘穿着便服站在铺边,手里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荞麦面,对着镜头温和地说:“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传承手艺,是霓虹的福气。我若当选,会给返乡创业者提供三年免税政策,让大家不用为生计发愁,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背景音里,还悄悄混了《舌尖》里的荞麦面煮制时的“咕嘟”声,熟悉又亲切。
针对家庭主妇的片段则更显温馨。
画面从《超级变变变》里一家三口合作完成“和果子变装”的搞笑场景切入,接着切换到社区公园的场景:岛津义弘蹲在地上,帮小朋友调整风筝线,旁边的长椅上,几位家庭主妇正聊着天。
他走过去坐下,笑着说:“以后每个社区都会建‘亲子文化站’,请和果子师傅、面包师傅来教大家做点心,周末还有免费的绘本阅读会,让妈妈们不用跑远,就能带孩子玩得开心。”
镜头扫过主妇们脸上的笑容,最后定格在公园门口“社区文化节预告”的海报上,落款处印着小小的熊本熊图案——那是美伢特意设计的,让画面多了几分可爱。
而在针对传统手艺从业者的片段里,山田澄江的“澄和堂”成了重要场景。
岛津义弘坐在店里的木桌旁,手里拿着一块刚做好的樱饼,听山田澄江说:“现在每天都有年轻人来问能不能学做和果子,可我这小店装不下这么多人。”
他立刻接过话:“我计划在每个区建‘传统手艺工坊’,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还会请像山田桑这样的老师傅当老师,让手艺能传下去,也让老师傅们能多一份收入。”
镜头最后落在工坊设计图上,旁边贴着一张便签,上面是野原广志手写的小字:“优先考虑经营三十年以上的老店师傅”,细节里满是用心。
“信息茧房的密度已经够了。”明日海站在制作部的监控屏前,看着各地反馈回来的播放数据,对身边的高田俊英说,“昨天的民意调查显示,岛津前辈的支持率又涨了3个百分点,现在已经到49%了,离田中三上神只有2个百分点的差距。”
高田俊英手里捏着一份广告投放清单,嘴角忍不住上扬:“这都是广志君的功劳。要是按以前的老办法,撒网式地拍些喊口号的视频,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效果。现在这些片段,每个群体都能看到自己关心的内容,自然愿意支持。”
两人正说着,野原广志抱着一叠脚本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桥下一郎——他手里捧着刚剪辑好的《哆啦A梦》防流感动画短片样片。
“明日海君,高田局长,你们看看这个。”野原广志把脚本放在桌上,“这是下周要投放的‘冬季防流感’学生版脚本,还有桥下课长剪的动画样片,要是没问题,就可以送审了。”
桥下一郎连忙把样片放进播放机,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大雄和哆啦A梦的身影:哆啦A梦从四次元口袋里掏出“会提醒洗手的手环”,大雄戴上后,每次忘记洗手,手环就会发出“叮铃”的响声,还会播放简短的洗手步骤动画。结尾处,大雄和同学们一起举起手环,齐声说:“勤洗手,戴口罩,流感远离我!”
“做得很好。”明日海看完,满意地点头,“动画节奏刚好,小朋友能看进去,还能记住知识点。广志君,你在脚本里加的‘手环提醒’这个细节,比单纯说教管用多了。”
野原广志笑了笑:“主要是桥下课长的动画团队做得好,把大雄的调皮和哆啦A梦的贴心都表现出来了。对了,水上祥桑那边的‘防流感’短视频也拍好了,下午就能送过来,到时候一起给小池知事桑过目。”
……
下午两点,东京台制作部的小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
二十多个年轻编导挤在椅子上,连门口都站了几个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笔记本和笔,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坐在主位的野原广志。他面前放着一杯刚泡好的绿茶,袅袅的热气让他沉稳的侧脸多了几分柔和。
“大家不用拘谨,有问题直接问就好。”野原广志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语气平和,“今天不是严肃的会议,就是想跟大家聊聊,怎么从生活里找创作灵感,怎么找准观众喜欢的点。”
话音刚落,坐在第一排的年轻编导——来自关东台的本田樱子就举起了手,脸上带着几分紧张又期待的神色:“广志桑,我想问问您,当初拍《舌尖》的时候,是怎么确定‘传统手艺’这个方向的?我之前想做‘老街探访’,总担心观众觉得无聊,不知道该怎么找‘闪光点’。”
野原广志看向她,眼神里带着鼓励:“樱子酱,你首先要明白,观众不是觉得‘老街’无聊,是觉得‘没有故事的老街’无聊。当初确定‘传统手艺’方向,是因为我发现很多老手艺正在消失,但手艺人背后的故事却很动人——比如佐藤桑为了守住父亲的荞麦面铺,放弃了东京的工作;山田桑为了等女儿回来,每年都做樱饼。这些故事里有坚持,有牵挂,观众能共情。”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做‘老街探访’,可以不用贪多,每次只聚焦一个手艺人,一个小故事。比如拍张婆婆的糖画摊,不用拍她一整天的工作,就拍她傍晚收摊时,把没卖完的糖画分给旁边幼儿园的孩子,再问她‘为什么总多做几份’,她可能会说‘以前我孙女也喜欢吃这个’。一个细节,就能让老街活起来。”
本田樱子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笔尖几乎要划破纸张:“我明白了!谢谢您广志桑!我之前总想着拍老街的建筑、历史,却忘了最动人的是人。”
旁边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编导接着提问:“广志桑,我是做综艺的,最近想做一个‘职场体验’的节目,可不知道怎么让观众有代入感。之前拍过‘明星体验快递员’,观众说‘明星根本不懂快递员的辛苦,就是装样子’,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距离感’。”
野原广志直言不讳,“观众看‘职场体验’,不是想看明星怎么‘吃苦’,是想看‘普通人的职场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快递员,你可以拍他早上五点分拣包裹时,怎么记住每个客户的特殊要求——张奶奶家的快递要放在门口的信箱,李叔叔家的快递要打电话确认时间;拍他中午吃盒饭时,在便利店加热的样子;拍他傍晚送完最后一个快递,在公交车上累得睡着的场景。这些细节,比明星的‘装样子’更有力量。”
他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分镜:“你可以让明星当‘观察者’,不是‘体验者’。比如让明星跟着快递员走一天,不插手工作,只负责提问——‘您每天要走多少路’‘遇到客户投诉怎么办’,让快递员自己说故事。观众看到的是真实的职场,自然会有代入感。”
年轻编导恍然大悟,连忙点头:“原来是这样!我之前总想着让明星主导,反而忽略了职场里的普通人。谢谢您广志桑,我回去就改方案!”
又有一个负责动画的编导提问:“广志桑,《暗芝居》里的都市怪谈都很吓人,但观众却说‘怕又忍不住看’,您是怎么把握‘恐怖’和‘共鸣’的平衡的?我做的恐怖动画,观众总说‘只有吓人,没有意思’。”
“因为《暗芝居》的核心不是‘恐怖’,是‘人性’。”野原广志的语气严肃了几分,“比如‘稻草人’那集,恐怖的不是稻草人本身,是主角为了钱,把邻居的田地烧了,最后被稻草人‘惩罚’的故事。观众怕的是‘恶有恶报’的宿命感,共鸣的是‘不能为了利益丢了良心’的道理。”
他看着年轻编导:“你做恐怖动画,先想清楚‘想传递什么’。是想讲‘不要贪心’,还是‘要珍惜家人’?把道理藏在恐怖的外壳里,观众看完后,除了害怕,还能记住点什么,这样才算成功。”
会议室里的提问声此起彼伏,从纪录片的镜头运用,到综艺的节奏把控,再到动画的剧情设计,野原广志都一一解答。
他没有讲复杂的理论,而是用《舌尖》《暗芝居》《哆啦A梦》里的实际案例,把抽象的创作思路变得具体可感。
每个年轻编导的笔记本上,都记满了带着案例的要点,眼神里的迷茫渐渐变成了清晰的光芒。
‘当当当’
“抱歉,打扰大家了。”
就在野原广志耐心解答问题时,会议室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制作部的年轻员工小田跑进来,凑到野原广志耳边小声说:“广志桑,坂田台长在办公室等您,说有重要的事找您。”
野原广志点点头,对着满屋子的年轻编导歉意地笑了笑:“看来,今天的座谈会就到这里了。大家要是还有问题,可以随时去我办公室找我,或者发传呼给我。记住,创作的核心是‘真诚’,只要你真心想讲好故事,观众一定能感受到。”
“谢谢广志桑!”年轻编导们纷纷起身,对着他深深鞠躬,语气里满是感激。
野原广志拿着茶杯和脚本,跟着小田走出会议室。刚离开,会议室里就炸开了锅。
“广志桑也太厉害了吧!随便一个案例,就把我困惑了好久的问题解开了!”本田樱子捧着笔记本,语气里满是崇拜。
“何止厉害啊!你看他才23岁,就能直接去坂田台长办公室谈事,咱们这些新人,连课长的办公室都很少能进去。”旁边一个来自东京台的年轻编导羡慕地说,“我入职快一年了,只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见过坂田台长一次,广志桑却能跟台长直接对接工作,这差距也太大了。”
“那是因为广志桑有真本事啊!”另一个编导反驳道,“《暗芝居》《七武士》《舌尖》,每一部都是爆款,连小池知事桑都亲自找他聊‘信息茧房’,换成别人,哪有这样的待遇?”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眼神里的羡慕藏都藏不住。
有人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刚才野原广志说的要点;有人则拿出传呼机,小心翼翼地存下野原广志的传呼号码,生怕以后有问题找不到人。
而在会议室外面的走廊里,几个中年编导正靠在墙边,刚才野原广志的话,他们也听了大半。
其中一个是负责古装剧的岩田正男,他手里夹着一支烟,却没点燃,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以前总觉得这小子年纪轻,运气好,现在才知道,他是真的懂创作。刚才说的‘职场体验’节目思路,我都觉得受启发。”
旁边的浅野贵太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现在才承认啊?我早就说过,广志君是‘东京台之鬼’,这外号可不是白来的。你看他拍《七武士》,把‘阶级’和‘人性’揉进武士故事里,连黑泽英二桑都佩服;拍《舌尖》,不喊口号,只拍普通人的生活,却能带动旅游业,这本事,咱们这些老家伙拍了二三十年片子,都没做到。”
“可不是嘛。”足利崇司也凑过来,语气里少了几分往日的倨傲,多了几分敬佩,“之前我觉得拍古装剧只要服化道精致就行,看了《七武士》才知道,没有好故事,再精致的画面也没用。上次跟广志君聊剧本,他说‘古装剧里的人,也是要吃饭、要睡觉、要为生计发愁的’,这句话点醒了我。现在我拍的新剧里,加了很多角色做饭、缝衣服的细节,反响比以前好太多了。”
几个中年编导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满是对野原广志的认可。
他们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懂创作、懂观众,可在野原广志身上,他们看到了更难得的东西——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对观众的真诚尊重,还有不被年龄限制的远见。
“走吧,别在这杵着了。”浅野贵太率先转身,“广志君都去见坂田台长了,咱们也该回去干活了,别总想着羡慕别人,不如多学学他的思路,把自己的片子做好。”
其他人纷纷点头,转身走向各自的办公室。
走廊里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他们身后,也落在会议室门口那些年轻编导的笔记本上,像是在预示着,东京台的创作未来,正朝着更明亮的方向走去。
……
野原广志走到坂田信彦办公室门口时,门是虚掩着的,里面传来熟悉的交谈声。
他轻轻敲了敲门,听到坂田信彦说“进来”,才推门走进来。
办公室里的人比他想象的多。
坂田信彦坐在办公桌后,旁边的沙发上坐着高田俊英和明日海,而另一边的椅子上,坐着三个穿着西装的男人——他们身上带着明显的“竞选团队”气质,手里拿着文件夹,脸上带着几分严肃。
“广志君,你来了。”坂田信彦放下手里的文件,指了指旁边的空位,“快坐。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是岛津前辈竞选团队的核心成员,负责宣传策略和民意调研。”
野原广志依次跟三人握手,交换名片。
为首的男人叫渡边哲也,是岛津竞选团队的宣传负责人,他握着野原广志的手,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野原桑,久仰大名!这次找您来,是想跟您商量一下,接下来的竞选宣传该怎么调整——离选举只有一个月了,我们想趁着‘信息茧房’的效果,再推一把,争取把支持率超过田中三上神。”
野原广志坐下,接过渡边哲也递来的民意调查报告,快速翻看着。
报告显示,目前岛津义弘在年轻群体和传统手艺从业者中的支持率已经领先,但在中老年群体中,还是比田中三上神低5个百分点。
“中老年群体更关注‘稳定’和‘福利’。”野原广志放下报告,语气沉稳地说,“之前的宣传里,针对中老年的内容太少了,只有‘社区文化节’这一个点,不够具体。我们可以加拍一组‘养老福利’的片段,用更贴近他们生活的场景。”
他看向渡边哲也,继续说道:“比如拍一组‘养老院探访’的片段,让岛津前辈去养老院跟老人们聊天,听他们说‘看病不方便’‘想跟子女多见面’,然后他再提出具体的政策——比如增加社区医院的老年门诊,开通‘子女探亲专车’,每个月给独居老人送一次免费体检。这些政策要具体,要让老人们觉得‘能实实在在享受到’。”
渡边哲也眼睛一亮,立刻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个思路好!之前我们总想着喊‘改善养老’的口号,却没说具体怎么做,老人们肯定不放心。野原桑,您觉得拍摄地点选在哪里好?”
“可以选在东京郊区的养老院。”野原广志建议,“那里的老人大多是从市区搬过去的,对东京的情况熟悉,说的话也更容易引起其他中老年观众的共鸣。拍摄时,多拍些细节——比如老人手里的老花镜,养老院院子里的小菜园,这些细节能让画面更真实,更有温度。”
高田俊英这时开口:“广志君,还有个问题。田中三上神最近在宣传里攻击岛津前辈‘只会靠电视台炒作,没有实际政绩’,我们要不要回应?”
“不用直接回应。”野原广志摇了摇头,“直接反驳会显得我们心虚。我们可以用‘政绩展示’代替‘反驳’。比如拍一组‘岛津前辈过去工作经历’的短片,不用拍他开会、讲话的场景,就拍他以前在群马做议员时,帮当地农民解决水稻销路的画面,拍他在千叶推动渔港改造的老照片,再配上当地人的采访——‘岛津桑那时候经常来田里跟我们聊天’‘渔港改造后,我们的鱼能卖个好价钱了’。用事实说话,比反驳更有力。”
明日海补充道:“我觉得还可以把这些内容跟‘文旅合作’的宣传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野原广志的话刚落,明日海立刻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几分认同:“广志君这个思路可行。把岛津前辈的政绩和‘文旅合作’结合,既能展示他的实干能力,又能借着《舌尖》的热度,让更多人知道他是真的在为民众做事。比如拍他去千叶渔港的时候,可以让野水正泰桑出镜,说‘当年岛津桑帮我们修了新的码头,现在我们的金枪鱼能更快运到东京,客人吃到的都是最新鲜的’,这样的话比空洞的政绩描述更有说服力。”
渡边哲也听得连连点头,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好!就按这个思路来!野原桑,明日海桑,你们觉得这组短片什么时候能拍出来?我们想尽快投放,趁着现在‘信息茧房’的效果还在。”
“一周内就能出样片。”野原广志给出明确的时间,“明天我就跟野水桑、养老院的负责人对接,确定拍摄时间;后天开始拍摄,大后天进行剪辑,下周就能送审,没问题的话,下周三就能在电视台投放。”
高田俊英这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谨慎:“拍摄和投放都没问题,不过经费方面要控制一下——之前‘冬季防流感’和‘文旅合作’的宣传已经用了一部分预算,这次竞选宣传的追加经费,需要跟都厅再沟通一下。”
“经费的事交给我。”坂田信彦放下手里的茶杯,语气笃定,“我明天就跟服部忠部长联系,说明情况。小池阁下既然支持岛津前辈,肯定会同意追加经费的。而且这次宣传不仅是为了岛津前辈的竞选,也是在实践‘信息茧房’在政治宣传中的应用,对咱们台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
渡边哲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有坂田台长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野原桑,接下来的拍摄和剪辑,还要麻烦您多费心——毕竟‘信息茧房’的内容设计,您最有经验。”
“放心吧。”野原广志点头,“我会全程跟进,确保内容符合‘贴近民生、真实具体’的原则,不会让大家失望。”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众人又围绕着拍摄细节展开讨论——从养老院的选址到渔港的拍摄时间,从采访对象的选择到文案的措辞,每一个环节都讨论得十分细致。
野原广志提出的“多拍细节、少喊口号”“用普通人的话讲政策”等思路,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当讨论结束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信心——他们知道,这次的竞选宣传,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天一早,野原广志就带着拍摄团队前往东京郊区的“阳光养老院”。
养老院的院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名叫佐藤雪,她听说要拍岛津义弘的竞选宣传,还能帮养老院争取更多福利,立刻热情地配合起来。
拍摄现场,野原广志没有让岛津义弘刻意摆拍,而是让他像平常一样,跟老人们聊天、下棋、晒太阳。
镜头里,岛津义弘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跟一位名叫铃木春的老奶奶聊天,老奶奶握着他的手,叹了口气说:“我儿子在大阪工作,半年才回来一次,每次想他了,只能打座机,可我耳朵不好,总听不清他说什么。”
岛津义弘握着老奶奶的手,语气温和地说:“铃木桑,您别担心。我若当选,会在每个社区开通‘视频探亲室’,免费提供电脑和网络,您想儿子了,随时能跟他视频聊天,还有工作人员帮您操作,不用您费心。”
老奶奶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紧紧握着岛津义弘的手:“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要是能经常看到儿子,就不用天天惦记了。”
镜头悄悄捕捉着这一幕——老奶奶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笑意,岛津义弘的眼神里满是真诚,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画面温暖而动人。
野原广志站在摄像机旁,轻声对负责拍摄的斋藤茂说:“把这个镜头多拍几遍,重点捕捉老奶奶的表情变化,还有岛津前辈握她手的力度,这些细节最能打动人。”
下午,拍摄团队又赶到千叶渔港。
野水正泰早已在码头等着,他穿着沾满海水的渔裤,手里拿着刚捕上来的金枪鱼,看到岛津义弘,立刻笑着迎了上去:“岛津桑,你可算来了!当年你帮我们修的码头,现在好用得很,以前卸鱼要两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就能搞定,鱼也能卖个好价钱!”
岛津义弘走到码头边,看着忙碌的渔民们,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当年看到你们卸鱼那么辛苦,就想着一定要帮你们把码头修好。现在看到大家日子过得好,我也开心。”
野原广志让摄像机跟随着两人的脚步,从码头拍到渔船上,从渔民卸鱼拍到金枪鱼拍卖。
镜头里,渔民们脸上的笑容、金枪鱼身上的光泽、码头边整齐的渔船,都成了最好的“政绩证明”。
当野水正泰对着镜头说“岛津桑是真心为我们渔民着想,我们都支持他”时,旁边的渔民们纷纷点头附和,声音里满是真诚。
接下来的几天里,拍摄团队马不停蹄地完成了剪辑和配音。
野原广志亲自把控每一个镜头的节奏,每一句文案的措辞——比如在养老福利的片段里,文案没有用“完善养老体系”这样的官方语言,而是用“让每一位老人都能随时见到子女,看病不用跑远路”这样直白的表述;在渔港的片段里,文案没有提“推动渔业发展”,而是用“让渔民的鱼能更快卖出去,赚更多钱”这样贴近生活的话。
一周后,当这两组宣传短片送到坂田信彦和岛津义弘面前时,他们都忍不住赞叹。
坂田信彦看着屏幕里的画面,笑着说:“广志君,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些短片没有一句空洞的口号,却把岛津前辈的政绩和政策讲得清清楚楚,比任何竞选演讲都管用。”
岛津义弘更是激动地拍了拍野原广志的肩膀:“广志君,谢谢你!这些短片拍得太真实了,看到铃木老奶奶的笑容,看到野水桑他们的支持,我更有信心赢下这次选举了!”
当天下午,这两组宣传短片就开始在东京台的各个频道、地铁广告屏、电台等渠道投放。
信息茧房的密度再次提升,从晨间新闻到晚间综艺,从上班族的通勤路上到家庭主妇的家务时间,几乎每个东京市民都能看到这些温暖而真实的画面。
“你看了岛津桑的新宣传短片吗?就是养老院那个,太让人感动了!”
在东京新宿的一家便利店门口,一位穿着围裙的家庭主妇——名叫田中良子,正跟旁边的邻居聊天,手里还拿着刚买的牛奶,“那个铃木老奶奶说想儿子,岛津桑就说要开视频探亲室,还免费提供电脑,多贴心啊!不像田中三上神,只会说‘要改善养老’,却没说具体怎么改。”
旁边的邻居——名叫山本美穗,也连连点头:“我也看了!还有千叶渔港那个,野水桑说当年岛津桑帮他们修了码头,现在卸鱼快多了,渔民们都支持他。你说,要是岛津桑当选了,咱们的日子会不会更好过?”
“肯定会啊!”田中良子放下牛奶,语气里满是期待,“你看他之前提的返乡创业补贴、传统手艺工坊,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我儿子在东京做程序员,总说压力大,想回老家开个小超市,要是有补贴,说不定真能回去呢!”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西装的上班族——名叫百川健,手里拿着公文包,匆匆走过,听到两人的对话,也停下脚步加入进来:“我也觉得岛津桑不错。昨天在地铁上看了他的宣传短片,说要增加社区医院的老年门诊,我妈年纪大了,每次去大医院都要排队半天,要是社区医院有老年门诊,就方便多了。”
另一位路过的老人——名叫铃木春,正是宣传短片里的那位老奶奶,她拄着拐杖,笑着说:“我跟你们说,岛津桑人可好了!那天他来养老院,握着我的手听我说话,一点架子都没有。他说的视频探亲室,要是真能建起来,我就能经常看到我儿子了,想想都开心!”
周围的人越聚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几乎都在称赞岛津义弘的政策。有人说支持他的返乡创业补贴,有人期待他的养老福利,还有人说要让自己的家人都给岛津义弘投票。
“不过,你们有没有觉得,最近的房价有点不太对劲?”
突然,一位中年男人——名叫高桥一郎,皱着眉头开口,“我上周去看了套六十平米的公寓,居然要一亿日元,比去年涨了两千万!我一个月工资才五十万,就算不吃不喝,也要二十年才能买得起,这也太离谱了!”
这话一出,周围的议论声立刻变了方向。
田中良子叹了口气:“可不是嘛!我女儿明年就要结婚了,想在东京买套房子,可看了好几套,都贵得吓人。我跟我老公商量,要不要让他们去郊区买,可郊区的房子也要八千万,还是负担不起。”
山本美穗也皱着眉头:“我听我老公说,最近很多房地产公司都在疯狂拿地盖豪宅,可普通人根本买不起。要是房价一直涨下去,咱们这些普通上班族,一辈子都别想在东京买房了。”
“我还听说是经济要出问题了!”百川健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我同事的哥哥在银行工作,说最近很多人都在疯狂贷款买房,银行的坏账率越来越高,要是泡沫破了,咱们的存款会不会受影响啊?”
“真的假的?”铃木春老奶奶的脸色瞬间变了,“我一辈子的积蓄都存在银行里,要是出问题了可怎么办啊?”
高桥一郎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房价这么涨,肯定不正常。希望岛津桑当选后,能管管房地产的事,别让泡沫破了,不然咱们的日子就惨了。”
“对!岛津桑之前不是说要管控房地产泡沫吗?”田中良子立刻接过话头,“我看他的宣传短片里说,要增加保障性住房,还要限制炒房团,要是他真能做到,说不定房价能降下来。”
大家纷纷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
虽然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笼罩着每个人,但想到岛津义弘提出的政策,大家又多了几分信心。
在东京的其他地方——无论是银座的写字楼楼下,还是浅草的老街里,无论是地铁车厢里,还是公园的长椅上,类似的议论都在发生。
人们一边称赞岛津义弘的民生政策,一边担忧着居高不下的房价和可能破裂的泡沫经济。
而这些议论,也渐渐变成了支持岛津义弘的力量——大家都希望,这个能关注普通人生活的候选人,能在当选后,为他们解决这些难题。
三天后,岛津义弘竞选团队的民意调查报告出来了——他的整体支持率已经达到了53%,比田中三上神高出了6个百分点!
其中,中老年群体的支持率增长最快,从之前的40%涨到了55%,年轻群体和传统手艺从业者的支持率也稳定在60%以上。
“太好了!广志君,真是太感谢你了!”渡边哲也拿着调查报告,激动地冲进野原广志的办公室,“现在全东京的市民都在讨论岛津前辈的政策,很多之前支持田中三上神的人,都改投岛津前辈了!”
野原广志看着调查报告,脸上露出平静的笑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而且,市民们支持岛津前辈,不是因为宣传做得好,是因为他的政策贴近民生,能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
这时,明日海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笑着说:“广志君,你看!《朝日新闻》今天的头版报道了岛津前辈的竞选宣传,还提到了‘信息茧房’策略,说这是‘最懂普通人的竞选宣传’。还有《读卖新闻》,采访了养老院的铃木奶奶和千叶的渔民,他们都在夸岛津前辈呢!”
野原广志接过报纸,快速浏览着。
报纸上的报道满是对岛津义弘政策的认可,还有对“信息茧房”策略的肯定。
其中一篇评论写道:“岛津义弘的竞选宣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普通人的生活和真实的需求。这种贴近民生的宣传,让选民看到了希望,也让大家对东京的未来多了几分期待。”
“对了,广志君,坂田台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说有重要的事跟你商量。”明日海忽然想起什么,开口说道,“好像是关于‘房地产泡沫管控’的宣传,小池知事桑那边有新的指示。”
野原广志点点头,站起身:“好,我现在就过去。”
走出办公室,走廊里遇到不少同事,他们看到野原广志,都热情地打招呼,眼神里满是敬佩。
有人说感谢他为岛津义弘的竞选做出的贡献,有人说期待他接下来的“房地产泡沫管控”宣传,还有人说要向他学习创作思路。
野原广志微笑着回应每个人,心里却很清楚——无论是岛津义弘的竞选宣传,还是之前的《舌尖》《哆啦A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虽然房地产泡沫的阴影笼罩着东京,但他相信,只要继续用贴近民生的内容传递政策,用真实的故事连接人心,就一定能帮助更多人走出困境,迎接更好的未来。
当野原广志走到坂田信彦办公室门口时,他深吸了一口气,推开了门。
新的挑战已经开始,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