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之龙腾四海云霞漫山河

第249章 瑞典往事

巨大的拱形窗户透进四月略带寒意的阳光,洒在深红色的天鹅绒窗帘和光可鉴人的橡木地板上。壁炉里的火焰熊熊燃烧,驱散着北欧春天特有的湿冷,却无法驱散在场众人心中关于战争与历史的沉重思绪。

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端坐在王座旁那张装饰华丽的扶手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的雕花。他今年五十八岁,灰白的鬓角与依旧锐利的眼神形成鲜明对比。这位曾经的法国元帅贝尔纳多特,意外成为瑞典国王,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可能改变北欧格局的重大抉择。

诸位,国王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装饰着瑞典王室纹章的议事厅内回荡,我们聚集在此,是为了讨论一个关乎瑞典未来命运的问题。

议事厅内整齐地坐着瑞典军政高层:陆军元帅伦纳特·托尔斯滕松,一位六十岁的老兵,参加过对抗拿破仑的战争;海军上将埃里克·达尔格伦,五十五岁,曾在波罗的海指挥过多次海战;外交大臣古斯塔夫·阿道夫·雷德贝里,以及几位王室顾问。他们面前的长桌上摊开着巨大的地图,上面标注着波罗的海沿岸的战略要点。

卡尔十四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波罗的海的蓝色水域。诸位都知道,德意志那边已经传来了惊人的消息。普鲁士人,现在应该称为德意志人,在一个月内就击溃了奥地利的防线,甚至逼近了维也纳。

是的,陛下。陆军元帅托尔斯滕松点头回应,他灰白的眉毛下是一双锐利的眼睛,他们的新型后装步枪和火炮确实改变了战争的面貌。据可靠情报,德军每分钟能发射五发子弹,而他们的炮兵装填速度是我们的三倍。虽然德国人援助了我们一万陆军装备,但我建议由德国培训我们的海军军工人员

海军上将达尔格伦轻哼一声:技术革新固然重要,但陛下,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俄国人。他们已经向德意志东部派出了十万大军,而且。。。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锐利,他们不会止步于此。

议事厅内的气氛因达尔格伦的话而变得更加紧张。国王缓缓点头:正是如此。俄国人从来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总是在等待机会扩张自己的版图。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滑动,停在芬兰的位置上,一八〇九年,他们夺走了我们的芬兰。一八一二年,他们甚至试图进一步向瑞典本土施压。

陛下,外交大臣雷德贝里谨慎地开口,我们需要考虑与俄国人开战的后果。他们的国力雄厚,军队规模庞大

后果?托尔斯滕松元帅猛地拍案而起,震翻了面前的茶杯,大臣阁下,您难道忘了我们的历史吗?忘记了俄国人带给瑞典的耻辱吗?

议事厅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位老元帅身上。¤微¨?趣|`小<=1说?网3] <?&首?[£发e3?托尔斯滕松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请原谅我的失态,陛下。但有些历史伤痕,是瑞典人永远无法忘记的。

国王示意元帅继续说下去。托尔斯滕松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波罗的海沿岸:十七世纪,我们瑞典是北欧的霸主。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大帝带领我们征战欧洲,在三十年战争中为瑞典赢得了荣耀。我们的舰队控制着波罗的海,我们的陆军让欧洲列强敬畏。

然后是彼得大帝的俄国,达尔格伦上将接过话头,声音低沉而充满恨意,那个留着大胡子的暴君,一心想要为俄国夺取出海口。一七〇〇年,北方战争爆发。起初,我们在纳尔瓦击败了俄国人!是的,我们曾经彻底击败了他们!那时的俄军还是一群乌合之众,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但彼得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托尔斯滕松继续说道,脸色阴沉,他重建了俄国军队,改进了武器装备。然后在波尔塔瓦。。。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一七〇九年,卡尔十二世国王在波尔塔瓦遭遇惨败。那是我们瑞典军事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议事厅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即使是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王室顾问,也从小就听说过波尔塔瓦战役的惨烈。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那场战役后被迫流亡奥斯曼帝国,瑞典的国力从此一蹶不振。

波尔塔瓦之后,达尔格伦上将继续说道,俄国开始崛起,而瑞典则开始衰落。一七二一年,尼斯塔德条约签订,我们失去了爱沙尼亚、利沃尼亚和英格里亚。一八〇九年,更是在弗雷德里克港条约中被迫将芬兰割让给俄国。

国王卡尔十四世走到窗前,背对着众人,沉默了片刻。当他再次开口时,声音中带着一丝外人难以察觉的苦涩:我记得一八〇九年的情景。作为法国元帅,我目睹了拿破仑如何对待战败者。但与俄国人相比,拿破仑至少还保持着某种骑士精神。俄国人夺取芬兰后,对我们的态度简直是侮辱性的。

陛下,托尔斯滕松元帅走到国王身后,现在,机会来了。德意志人已经向世界展示了新的战争方式。他们的后装武器和战术让传统军队难以招架。而俄国人。。。他冷笑一声,俄国人仍然沉浸在他们庞大的兵力和野蛮冲锋的幻想中。

海军上将达尔格伦点头附和:陛下,我们的情报显示,俄国人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德意志东部。圣彼得堡和喀琅施塔得的防御相对薄弱。如果我们现在发动海上攻势,直取圣彼得堡,有机会给俄国人重创。

而且,托尔斯滕松补充道,这将是一次复仇的机会。一八〇九年失去芬兰的耻辱,是时候洗刷了。`我,的?书.城¢ .首?发′

国王缓缓转过身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历史的记忆,也有对现实的考量。诸位,我理解你们的情绪。作为瑞典国王,我也永远不会忘记芬兰的失去。但战争不是儿戏。我们需要理性地分析当前的形势。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再次划过波罗的海:德意志人确实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但他们的胜利能否持续?拿破仑仍然控制着法国和部分欧洲地区。同时,英国人会作何反应?如果瑞典对俄国人发动攻击,英国会支持我们吗?

外交大臣雷德贝里回答道:陛下,英国现在和法国作战,而法国和俄国是盟友,他们表示默许。尤其是俄国在黑海和中亚的行动,已经引起了英国的不安,他们并不希望俄国太过于强大。

如果瑞典能够牵制俄国的力量,英国可能会保持善意中立,甚至提供一定支持。

更重要的是,托尔斯滕松元帅强调,德意志人已经向我们发出了合作的信号。他们愿意承认我们在波罗的海的传统利益,作为我们协助的回报。

国王沉思片刻,然后问道:诸位认为,瑞典军队现在准备如何?特别是海军方面,达尔格伦上将?

达尔格伦挺直腰板,声音坚定:陛下,瑞典海军经过多年整备,现已恢复相当战力。我们有十三艘风帆战列舰,八艘巡洋舰,以及多艘炮艇和运输船。虽然比不上巅峰时期,但足以执行一次针对圣彼得堡的突袭行动。

陆军方面呢?国王转向托尔斯滕松。

元帅回答:陛下,我们的常备军约有十万五千人,其中六万可以立即投入战斗。如果加上预备役和民兵,总数可达十五万。但我们需要明确战略目标——是单纯夺回圣彼得堡和周边地区,还是全面收复芬兰?

议事厅内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问题触及了瑞典民族最敏感的神经,芬兰的归属。

最终,国王打破了沉默:我个人的愿望,当然是收复芬兰。那是瑞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我们需要现实地评估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波罗的海的控制权,确保攻占圣彼得堡以后,俄国人无法夺回。其次,我们需要德意志人的持续合作。

他走到王座前坐下,声音变得更加坚定:因此,我提议采取以下策略:第一步,海军上将达尔格伦将率领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对圣彼得堡发动突袭,目标是破坏俄国的造船厂和军火库,切断他们的海上补给线。第二步,陆军将在芬兰边境进行威慑性部署,准备在俄国人抽调兵力回防时发动有限攻势。第三步,我们将与德意志人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他们在东线继续牵制俄国人。

陛下英明!托尔斯滕松元帅激动地表示,这将是一次完美的协同作战。德意志人牵制俄军主力,我们则从海上和北方施加压力。

达尔格伦上将补充道:陛下,我建议突袭行动在五月中旬进行。那时波罗的海的冰层已经完全消融,但俄国人可能还未完全做好防御准备。

国王点头同意:很好。达尔格伦上将,你需要多少时间准备?

陛下,如果陛下批准,我们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达尔格伦信心满满地回答。

那么,就这么决定了。国王站起身,他的声音在议事厅内回荡,瑞典将再次向世界展示,我们仍然是北欧不可忽视的力量。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扞卫我们的荣誉与利益。

议事厅内的将领们纷纷起立,向国王致敬。托尔斯滕松元帅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达尔格伦上将则已经开始在脑海中规划海上突袭的细节。外交大臣雷德贝里则若有所思地看着地图。

他知道,一场可能改变北欧格局的大戏即将上演。

当议事厅的大门在国王身后关闭时,托尔斯滕松元帅转向达尔格伦,低声说道:上将,你还记得一八〇八年我们最后一次尝试收复芬兰吗?

达尔格伦的表情变得阴沉:当然记得,元帅。那次我们几乎成功,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这一次,托尔斯滕松坚定地说,我们不会再失败了。

达尔格伦点头:是的,这一次,我们有德意志人的支持,有新的战术,还有。。。历史赋予我们的机会。

国王卡尔十四世站在王宫的窗前,望着斯德哥尔摩港的方向。波罗的海的波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国家与俄国纠缠数百年的恩怨。他知道,一个决定已经做出,而这个决定将把瑞典重新带回欧洲大国博弈的中心舞台。

一百五十年了,国王轻声自语,是时候让俄国人记住,瑞典不是可以随意欺凌的弱国了。

四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国王的肩章上,那枚象征着瑞典王室的徽章在光线下熠熠生辉。

迎着四月的北极寒风,他低声的说道:“瑞典啊,你该醒来了。”

瑞典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维京时代(约800-1050年)。

与丹麦、挪威的维京人不同,瑞典的维京人(被称为瓦良格人)更倾向于向东扩张,沿着波罗的海、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深入东欧。他们不仅进行贸易,还建立了多个据点,最远到达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首都)和巴格达(阿拉伯帝国中心)。

瑞典王宫的钱币收藏中,至今仍保存着来自这些遥远东方的古代铸币,见证了瑞典维京商人的足迹。

瑞典王国的雏形形成于11世纪,逐渐从松散的部落联盟发展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1157年,瑞典兼并芬兰,标志着其领土扩张的开始。12世纪,瑞典王权逐渐加强,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税收和法律体系,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奠定基础。

1397年,为了对抗强大的汉萨同盟,一个北欧和德意志的商人联盟,丹麦、挪威和瑞典在卡尔马召开会议,成立了由丹麦主导的卡尔马联盟。瑞典和挪威名义上臣服于丹麦国王,但仍保留一定的自治权。然而,联盟内部矛盾重重,瑞典贵族对丹麦的统治极为不满。

152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镇压瑞典的独立运动,制造了“斯德哥尔摩惨案”,屠杀大量瑞典贵族。这一暴行激起了瑞典人的强烈反抗。

1523年,古斯塔夫·瓦萨领导起义,成功驱逐丹麦势力,瑞典正式独立,并建立了瓦萨王朝。同年,挪威仍留在卡尔马联盟内,成为丹麦的附庸,而瑞典则完全独立。

古斯塔夫·瓦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确立路德宗为国教(1593年),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高效的行政体系。发展军事力量,为瑞典日后成为北欧强国奠定基础。

17世纪,瑞典迎来“帝国时代”,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之一。

在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领导下,瑞典军队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扮演关键角色,击败神圣罗马帝国,成为新教阵营的领袖。

瑞典帝国的鼎盛时期(1654-1719),领土包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今日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前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不来梅。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瑞典获得德意志领土,波罗的海成为“瑞典的内湖”,瑞典成为整个欧洲顶级游戏者,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强国。

但将瑞典拉下神座的,就是俄国人!

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决心打破瑞典对波罗的海的垄断。

1700年,俄国、丹麦和波兰组成北方同盟,向瑞典宣战,大北方战争(1700-1721)爆发。

1700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纳尔瓦战役中击败俄军,展现了瑞典军队的强大。然而,卡尔十二世过于冒进,1709年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惨败给彼得大帝,瑞典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卡尔十二世逃亡奥斯曼帝国。

此后,瑞典节节败退:

1718年,卡尔十二世战死,瑞典失去最后翻盘的机会。

1721年,《尼斯塔德条约》签订,瑞典被迫割让波罗的海大部分领土,包括爱沙尼亚、利沃尼亚给俄国,芬兰也在1809年最终失去。

瑞典从此退出欧洲强国行列,沦为二流国家。

瑞典的历史是一部从维京海盗到北欧霸主,再到二流国家的演变史。它曾是波罗的海的霸主,也经历过大国衰落的痛苦。

但今日,北方神明奥丁,将要睁开他的独眼,把目光再次看向东南,瑞典将要拿起古老维京人的巨斧,劈向俄罗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