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茶渐浓

第350章 问取

  信息传递的速度,是影响这个时代战事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本想呼应烧当种羌叛乱的蜀国,因为信息差在魏国平定叛后才遣廖化出兵,战略意图已然不复。而魏国这边,则是天子曹叡告戒的诏令还没有抵达陇右天水郡,郭淮所遣的两部兵马便被蜀兵击败了。
  且还是惨败。
  分兵两路夹击的战术,也隐藏着兵力分散、极容易被敌军各个击破的危险。
  蜀将廖化就很敏锐的抓住了战机,先集兵将南安郡太守游奕击溃,再夹大胜之锐转道前去迎战广魏郡太守王赟。王赟临阵中流失而亡,麾下兵将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
  好在廖化也从俘虏口中得悉,西平郡羌胡叛乱已然被讨平、此番出兵战略不复,遂略略追杀了一阵就罢兵归去了。
  不然,他将魏军俘虏押送到守善羌侯宕蕈的营寨前示威、或者是让兵卒换上魏军服饰佯作援兵前去诈营,说不定守善羌侯宕蕈就投蜀或中计了。
  毕竟宕蕈是附魏被封侯的羌人部落首领嘛~
  莫要指望他对魏国忠贞不渝,在部落与性命被危及时候,他并不介意转去附蜀。
  随着战事结果与郭淮请罪的上表传来京师洛阳,夏侯惠再次被天子曹叡召去宫禁内议事。
  其实他是第二批次被召的。
  曹叡在第一时间,遂急招先前督战雍凉的太尉司马懿了。
  待司马懿信誓旦旦声称此番战事失利并不会影响雍凉防务、翌年逆蜀也无有出兵实力之后,安下心来的曹叡才想起了夏侯惠。
  这次会面的地点在太极殿的东堂,时间将近晌午。
  故而当夏侯惠过来的时候,正巧遇上了协助天子署理日常庶务完毕出来的刘放、孙资和各部尚书以及诸散骑等。
  殿堂之前并非寒暄之处。
  对于迎面而过诸人,夏侯惠也只是含笑颔首。
  但不知道为何,刘放竟在他跟前止步了,且还面色很复杂的张了张嘴,最终却只是挤出一声“唉,还是稚权更有远见”便离去了。
  如此无缘无故的夸赞,也让夏侯惠有些懵。
  若不是被召来面君不能耽搁,他还真想追上问个清楚。
  好在出了东堂的孙资,还给黄门侍郎转达些琐碎之事,故而吊在了众人的后面。也因为瞧见夏侯惠脸上的疑惑了,在经过时还借着颔首打招呼低声说两个字。
  “刘熙。”
  这就让夏侯惠想起来了,似是先前孙资与自己闲谈时,还曾提过刘放请托太尉司马懿周旋,将其子刘熙遣去雍州刺史郭淮麾下当了幕僚。
  莫非此番魏军被蜀兵击败,刘熙也在军中?
  应该是了罢。
  郭淮在既然上表中都敢声称“围落贼表,破在旦夕”了,都觉得胜券在握了,没有不让刘熙随去分润功劳的道理。
  所以,刘放方才的意思是在表达,他有些后悔没有如孙资那般,听从自己的建议将刘熙转去辽东吧?

 

  呵~
  该的!
  让你一心只认司马懿!
  倏然间心情有些畅快的夏侯惠,先整理衣冠,将佩剑交给值守甲士、然后去履步入了东堂。
  此刻东堂之内很空荡。
  天子曹叡竟不在,唯有一很是老迈的侍宦正在整理案牍。
  “夏侯护军,陛下前去更衣了,且嘱咐老仆转达,让护军先在殿外稍候,等下将移驾去天渊池。”
  正疑惑着,那老侍宦过来行礼说道。
  “好。有劳。”
  含笑点头谢过,夏侯惠转身出来,穿履系剑时心中不免有些诧异:彼竟自称为老仆?
  少时,天子曹叡走出来。
  也没说些什么,只是登上辇车时招了招手让夏侯惠跟上。
  与灵芝池不同,天渊池更多是作为皇后嫔妃与皇子们的游玩处,故而当夏侯惠过来时,不仅再次见到秦王曹询与齐王曹芳,竟还很意外的看到了郭妃。
  当然,夏侯惠先前并没有见过她。
  是她带着两位皇子给天子曹叡行礼的时候,夏侯惠才知道眼前之人是谁。  
  虽然只是打了个照面,但足以让夏侯惠知道,曹叡现今已然有册封她为皇后的打算了——毕竟两位皇子都跟在她身侧,也意味着后宫现今是她在管束着。
  议事的地点,天子曹叡还是选在了湖中小亭内。
  且还是如先前那般,他草草吃了点东西后,就侧头凭栏看去南徙越冬暂在此池落足的鸟雀,久久没有作声。
  这样的情景夏侯惠也是习惯了,静静的候着。
  “陇右传归来的战报,稚权应也看过了。”
  许久之后,曹叡才转身过来,举盏一饮而尽,语气中略显惆怅的感慨道,“郭淮出自先帝门下,在雍凉戎马二十载了,其将略武帝都曾赞过,今竟有.竟有轻敌之念。唉~”
  对此,夏侯惠继续沉默着,只是拿起酒勺给他舀满。
  因为他知道曹叡并不需要他作答,更知道曹叡其实是想说郭淮贪功、而非轻敌。
  是的,贪功。
  随着太尉司马懿卸任雍凉都督归朝后,庙堂至今都没有任命统帅雍凉各部之人,也就是征西将军这个职位。如果天子曹叡没有从庙堂空降或从其他地方调任、而是从雍凉诸将率之中选一位的话,最合适的人非郭淮莫属。
  他本就出身将门、文武兼备,相继给文帝曹丕、武帝曹操当过僚属,且在雍凉待的时间也够久了、不乏征讨羌胡部落与豪右叛乱的功绩,出任征西将军还是够格的。
  但他的运气很差很差。
  自天子曹叡即位以后,蜀相诸葛亮便开始对魏国用兵。
  蜀相第一次用兵是走祁山道,陇右三郡皆魏叛降蜀,要知道陇右也才五个郡啊!虽然后来三郡又被魏国收复了,但身为雍州刺史的郭淮即使攻破了蜀将高翔的别营,却也免不了失察之责。
  蜀相第二次用兵是趁着石亭之战,走大散关攻打陈仓城,赖将军郝昭坚守不失,功劳与郭淮无干。

 


  蜀相第三次用兵复走祁山道,遣将军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自领大军进驻建威城(砦)遏援。郭淮自天水郡领兵出,但不敢与战,遂丢了二郡。
  此后,因为蜀兵两年三次对魏国用兵的关系,大司马曹真遂伐蜀、走子午谷进攻汉中。郭淮与费曜作为偏师,从祁山道进军武都与阴平郡。但他们二人还没有进军,就被远道而来的蜀将魏延与吴懿在阳溪大败。
  作为进攻方,竟被敌军深入己境击败,就挺说不过去的。
  再后来,就是司马懿接任雍凉都督的“甲首三千”卤城之战、“难忍妇人衣而千里请战”的五丈原对峙了。在这两场战事之中,郭淮倒是没有败绩,反而还有筹算之功,但在魏国损兵折将(张郃)的情况下,司马懿也不可能表功。
  总的来说,在蜀国大军兴兵入寇以来,郭淮虽然尽忠职守、兢兢业业,但也集齐了为将者最让人诟病的污点:兵败、失地、属下叛变。
  如此情况下,就算天子曹叡与庙堂诸公想授予他征西将军之职,也没有服众的理由啊~
  他自己也知道这点,也很想证明自己。
  这次蜀兵入寇就被他视作了机会。
  因为蜀相已亡故、蜀之名将魏延也在内讧中被冤杀,再加上资历很老但却没有战绩的廖化为将,孤军而来。
  所以他才不顾兵力分散的大忌,做出了错误的调度。
  不然,以他先前能屡次猜中蜀相战略意图的将略,定会采取更稳妥的部署:直接遣兵去断廖化后路、逼迫蜀兵放弃围困归来,在劣势地形与魏军作战。
  此番兵败可以说,是败在他的心切立功之上。
  “他的请罪上表庙堂诸公已然计议过了,但众口不一。”
  感慨罢了的天子曹叡,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有人建议将他与凉州刺史对调防区,有人觉得诏令申责并勉励他戴罪立功即可,尚有人谏言朕将夏侯儒转回关中出任征西将军。稚权也是久在行伍之人了,以为如何?”
  夏侯惠没有当即作答。
  而是垂眼默默沉吟好一会儿后,才轻声说道,“回陛下,臣惠窃以为,当取着太尉之言。”
  “太尉?”
  闻言,正端着酒盏的曹叡手一抖,连衣袖都被溢出来的酒水给打湿了。
  他的确已然问计过司马懿了,但他是单独召见的,天底下不可能有第三个人知道司马懿的建议是什么!
  今夏侯惠竟倏然来声“取太尉之言”,他焉能不匪夷?
  待看到夏侯惠点头确定答案,曹叡顾不上被打湿的衣袖,径直随手将酒盏扔进池中,催声发问道,“稚权来之前先去见太尉了?”
  “回陛下,臣惠并没有去见太尉,但大抵能猜到他的谏言。”
  起身从一侧庋具中为天子取来新酒盏,夏侯惠缓缓解释道,“太尉应是说胜负乃兵家常事,此番兵败也不能证明郭将军才干不足。且以蜀兵犹无有大举入寇的实力,郭将军久在雍凉、勤勉任事为由,谏言陛下对雍凉各部将率不做调整。”
  曹叡没有说话,只是眼中异色愈浓。
  因为夏侯惠言中了,太尉司马懿大致上就是这个意思。(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