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天启二年的科举结果
第二天加试问答。
朱由校也需要对加试做一个解释,免得有人说他是自己决定名次。
对外的说法是,太祖又托梦了。
“太祖在梦里对俺说:’大明的科举弊病很大,八股文、骈体文这些不适用于民生,许多人不懂民生、不懂经济、不了解民间疾苦,如何能当好父母官?当年明太祖殿前问答,通过他的问题选拔科举最后人才的排名,其中有不少是涉及民生的问题。”
众人一想,当年朱元璋问贡士们关于实际民生的事,尤其是抬进三筐稻谷当做试题,涉及粮食的贪污舞弊,殿前问答直接涉及到许多官员的贪墨和生死。
这次天启皇帝又来这一套,前面又有两次大案,是不是要出事?
可朱由校话没说完,或者说前一半借用朱元璋,后一半当然是现代科学与应用务实这些。
“太祖告诫俺:科举需要改革,增加一些对于民生有利的学科;以前从科举选拔的官员需要定期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
不懂民生、没有实践经验如何当父母官?外行领导内行,干什么都不行,只会夸夸其谈。去年秋后俺在平叛时私服微访,听到许多评价大明官员的话,可以说没有几句好话。
有一句非常贴切:’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里的根底浅指的就是这些官员缺少社会实践,没有从底层吸收营养,外行领导内行,根本没有执政能力。
许多官员满肚子之乎者也,八股文、骈体文就是他们的外衣,对于赖以生存的农、林、桑、牧、渔、百工、商业一窍不通,腹中空空如也。
这次殿试问答就会涉及民生问题,这涉及到每个人的去向和将来的晋升。”
他又用俺不用朕,模仿起明太祖朱元璋。
王徵和内阁、六部的官员都清楚天启皇帝认真了,其他人也各有感悟。
比如卢象升才二十二岁,金榜题名为国建功立业是他儿时的梦想,此时他不想什么状元、榜眼、探花前三甲,更不觉得八股文能振兴大明。他只希望皇上问一些驱除鞑虏的问题,他的愿望是能成为霍去病、岳飞、戚继光那样的民族英雄。
一旁负责记录的档案司的温体仁,他也清楚科举制度的改革不会太远了,陛下这是提前吹风,先下点毛毛雨,三年后下一次会试必然增加新科目。
对于殿试的四百零九名会试通过的贡生档案,档案局收集了一个月,这十三人的资料档早已准备就绪,朱由校从辽东回来后浏览了一遍所有的试卷与档案。
这十三个人的档案摆在大家面前,每个人的过往和特长、缺点都记录在案,作为殿试问答的辅助材料。
朱由校要针对性提问,就取决于每人殿试的答卷以及资料,还有前世的表现,当然只有名人朱由校才会有印象。
朱由校向文震孟提问:“文生的文章里采用了先贤孟子的话‘茍利国家,不求富贵。’与‘君得其志,茍利国家,不求富贵。’有何区别?文生为何把前边的‘君得其志’删去了?”
正在做记录的温体仁听到后吃了一惊,如果陛下细追究的话问题就大了。
文震孟丝毫没有迟疑回答道:“因为陛下是明君,君国本为一体。”
朱由校又问:“据考证,文天祥文信公是文生先祖,文信公忠心肝胆似如铁石,文生如何追赶先祖的脚步?”
文震孟答曰:“学生虽无先祖聪慧,但有先祖的忠心赤胆,亦有先祖的志向。学生虽八次落第,但痴心不改,迄今才有为国效劳之机。此生为了国家利益,不求富贵、不怕牺牲,只求献身边疆驱除蒙元残余,大明早已取代蒙元,则蒙元时期领土兼为我大明国土!”
朱由校赞曰“善!”
傅冠、陈仁锡等正常回答,没有特别出彩也没有什么错,倒是对民生也懂不少。
朱由校看着卢象升问道:“卢生答题里有这样的话:‘古人仕学兼资,吾独忠义孝烈,君既有振兴之政策,臣必当驱驰以落实~’似有凌云之志,说说看。”
卢象升回答:“学生自幼立志要当岳飞、辛弃疾那样的民族英雄,驰骋疆场驱除鞑虏。今建奴背叛大明,侵我辽东、杀我辽民。学生虽一介文士,多年来,闻鸡起舞,暮读兵书。虽非将门之后,但有为国守疆扩土之志。”
“这个事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做到,卢生可有付诸实践?”
卢象升回道:“学生喜读兵书,又勤奋练武,就是为了可以报国保卫大明。”
“可用得大刀?可懂得练兵?”
“学生恳求在陛下面前献丑。”
朱由校就等着这个呢,卢象升光凭文笔想进三甲有点难,让他现场露两手才能让他进三甲,又让他人心服口服。
卢象升毫不含糊,用御马监大刀,轮转如飞威武不可挡。
最关键的是,练兵之道。
他陈述用同乡亲属编练为军,提出组建类似于后世天雄军的练兵之法,加强地方卫所和营兵的组织度。后世曾国藩的湘军就是此道,不过是继卢象升天雄军的后尘而已。
又是舞大刀,又是谈练兵,其他士子都知道这人是真的能报国,绝非夸夸其谈。
问了强调为国的卢象升,还有特别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黄道周呢,不知此人能否参与思想变革。
朱由校问黄道周:“黄生精通理学,试问现今理学有何短板?”
这个问题很尖锐,大家静待黄道周如何回答。
黄道周视乎早有准备:“学生认为当今儒学需要与时俱进,学生自幼在崇文书院学朱圣人的理学,钻研格物致知和修身养性。但是仅此万万不够,就像荀子、朱子、王阳明逐步发展儒学,如今日新月异,儒学既需要巩固内核,也需要发展求变。”
能有这样的见解朱由校已经很满意了,能认识到要发展求变,已经不错了。
其他贡生也被朱由校提问,尤其涉及到不少民生问题,他们都做出了比较满意的回答。
尤其是倪元璐表现不错,在众人中比较突出。
朱由校做事很麻利,当晚就跟重臣们讨论出了名次。
第二天公布出了殿试名次。
状元:文震孟。
榜眼:傅冠。
探花:卢象升。
二甲前十名:
第一名:黄道周、第二名:陈仁锡、第三名:倪元璐、第四名:方逢年、第五名:张天麟、第六名:汪乔年、第七名:张国维、第八名:王铎、第九名:祁彪佳、第十名:王徵。
这个名次,数卢象升、黄道周和王徵三人,比历史上位置提升最为明显。
朱由校也对他们三人和文震孟、倪元璐期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