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戚继光追封侯爵
文武中层以上除了在前线值守的,全部聚集于沈阳。
给他们发下赏银,一一按照功绩给予奖励,众人心里也都暖暖的。
除了刚才重量级的贺世贤、陈策、川军诸将以外,辽军、西军和酉阳军其他武将都由吏部与张铨、戚金核实,一一拟出来由朱由校核实。
可是这回一直坐镇中军指挥的戚金,与活捉何和礼的秦良玉,还没有专门升职。他们两人的升职拟定当然不由吏部来做,朱由校亲自给他们升。
“秦良玉将军!”
“末将在!”威风凛凛的女将军秦良玉出列。
打仗是个体力活,特别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在扎营、训练、行军、布阵、休整和警戒,只有百分之一的时间在战斗。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多是极其繁重的体力消耗。
秦良玉能不比男人们差,而且比众多男的还厉害,这绝对是让人赞叹和佩服的。
这回唯一活捉敌人高层,就是秦良玉一拳放倒何和礼,这更让人敬畏了。
朱由校看着这位高大无比、身材健壮的女将军,骄傲地说道:“秦将军此次战功第一,不仅夜战挽危局于既倒,还活捉敌人的五大辅臣何和礼,这是建奴叛变以来,我大明最高战果!
京军征讨兵团副将秦良玉,正式晋升为京军征讨兵团总兵!加封忠州伯!”
!!
哎呀呀,所有人都在惊叹。
朱由校继续骄傲地说道:“秦将军是朕继位以来封的第一个伯爵,也是大明乃至华夏古往今来第一位女将军伯爵!”
这回封她为忠州伯,而不是她现在石柱土司的石柱一带的伯爵,其实是有意慢慢推进改土归流。
给秦良玉老家的土地,石柱的总体属于她管,但一部分隶属于她儿子马祥麟渐渐收回,然后整体慢慢收回朝廷。
这待遇已经非常优厚了。
秦良玉当然感激涕零:“末将本山中一女流,蒙先帝赏赐,又被陛下如此厚待,末将一定为大明和陛下倾尽全部!”
这个全部,就是话里有话,意思是包括石柱的全部,都是大明的,都听天启皇帝的安排,算是对此事郑重表态。
朱由校也很感动,大明真的不缺忠臣勇将,自己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能力和忠心。
然后看向了戚继光的侄子,此时已是六十六岁的老将军戚金。
“京军宪兵团副将戚金本次大战指挥得当,金鼓旗帜时刻指引着大军杀敌,落实周密的布阵和计划,达成大胜建奴的战功!”
朱由校在众文武面前,高声说出戚金的功劳,所有参与冰河大战的将领都清晰记得,不论战局有多凶险,战鼓金锣号角喇叭一直不停,只要听到声音大伙就知道该做什么动作。
这就是中式的战役指挥,充满艺术且效率较高。
他朗声说道:“京军宪兵团副将戚金,正式晋升为京军宪兵团总兵!”
戚金拜道:“谢陛下!末将全靠陛下安排才有此功!”
朱由校却示意戚金还没结束,还有重要的事要说。
“戚将军,这次还告诉你一个重要消息。朕给戚大将军追封五军都督府左都督、新河侯,改谥武毅,并在蓬莱为戚继光建表功祠,春秋祭祀。”
!!!
在场众人震惊了。
连参与讨论过此事的周家谟、朱纯臣也都内心惊叹,陛下果然是言之必行的帝王,私下里讨论给戚继光恢复声誉这个安排肯定行,追封侯爵兹事体大,看看是不是回京再颁布。
其实就在跟将士们一起,给将士们封赏的时候公布,才最为荣耀啊。
戚金微微一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给......给戚大将军追封......侯爵!
“戚金,你可知为何给戚继光将军封新河侯?”
“末将知晓......新河千户所是戚将军在浙江台州平倭的驻地,在新河所也曾用空城计拖住敌人,然后偏师急行军回师击败敌人。”
“不错!”朱由校其实对于戚继光封侯的态度是很坚决的,但是戚继光确实凭借戚家军的过硬实力,打得倭寇不敢再入台州,后面又多次消灭倭寇,以至于敌人不敢侵犯戚家军所在区域,所以最终战功不像同时代李成梁那样显赫。
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戚继光是英雄,还是迈出军事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标志人物。而李成梁......军阀尔。
戚继光曾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虽然他本意不封侯,但岂能不给戚继光封侯?
朱由校斩钉截铁地说道:“戚继光将军曾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如今海上安全了很多,海上贸易也日渐繁荣,饮水当思挖井人啊!朕给戚继光将军越过伯爵,直接追封新河侯!”
“谢陛下!!!”六十六岁的戚金老将军、戚继光的侄子,以最大声音回答。
“陛下英明!!!”在场不分文武一齐称颂,这些上前线厮杀的大明男儿,都希望为国征战立功治军能够得到荣耀。给戚继光追封,就是一颗分量超级足的定心丸。
京军三大兵团的两个参与此次决战,两大兵团也正式以戚金、秦良玉为总兵。
这标志着京军的改革,从尝试阶段到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朱由校对众人道:“京营改革京军以来,两次大战都立下大功,这说明将南军精锐与京营融合选拔,定位区分为三大兵团,建设军中巨子制度,再经过实战锻炼,我大明可以批量练出强军。”
熊廷弼、张铨、王在晋、洪承畴几位文官都很佩服京营改京军,这回征讨兵团确实超级能打,宪兵团也非常威武善战。
尤其是熊廷弼知道九边兵马的实力,像明军各部都有精锐,但一般是武将花血本养起来的家丁才有这样的实力。南军精锐是很不错,但只有川军老兵、石柱白杆兵能这么厉害,戚金、张名世练出来的浙军新兵都到不了这个程度。
他想了想拿定了主意,得罪人也要提议:“陛下,臣以为可在九边同步推进,开展强军选拔、按技能进行分工、设立巨子制度,再加以实战专门锻炼。”
好!那就从辽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