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黎塞留号战列舰

第1047章 虎门炮台的针对性调整

阮元最关心的就是海防,他作为两广总督,可不光是文治,督抚总是有这个功能的。?y¢a¨n~h.u,a¨l^u?o..`c\o-m+

于是他也提到了几处重要的炮台,并且邀请索洛维约夫在离开广州以前,一定要去进行勘察。

这一点上,索洛维约夫还是能够答应下来的。

以后大概还要派个俄国将军到清朝来担任总教习,大概能给个正二品的顶戴之类的。

可以看出来,就清朝现在给出来的价码,俄国那些负债累累的将军们,大概都会觉得这是个美差,离讨债的远,清朝给发放工资不说,还有各种补贴,出差的时候地方上还能够招待

但真要干这个工作,索洛维约夫认为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完善清朝几个重要海岸据点的防御,同时还要强化清军的战斗力。

就是他本人来了,他都得麻,更别说在战略规划这方面除了巴克莱也没有个和他水平差不多的。

然而巴克莱他从1815年以后,身体就每况愈下,寿命大概也快到尽头了。

将来到达北京城的,大概也就转属清朝皇帝的哥萨克,能够立即发挥作用。

他本人现在就要看看虎门炮台的情况,而且要进行实地测量。

顺带他还邀请阮元来乘坐他的旗舰“恩典”号,对这片水域要仔细地考察。

“布防的重点,若以虎门炮台为内核,应当有完善的防御体系,在这里可以先放上32磅的要塞炮,甚至将来还可以有更大的,要保证能够封锁这一海域。要塞本身也要加固,大炮要有充分的保护,弹药库要放在英夷舰炮的射击死角上。”

他站在船上,用马鞭指向陆地,也在地图上用铅笔画出来了炮台能够复盖的火力范围。

“将军如此部署,必然也有深意。”

“英夷舰炮,射程在一里到五里之间者皆有,对于天朝的炮台来说,射程还是远了一些。此处炮台,若要进行强化,除了要塞重炮以外,还要有马匹拉拽步兵炮,防范敌军登陆。英夷于炮台接战,自然要派遣步兵夺取炮台,方能在此处立足,保证其水师畅通无阻。沙角此处如此,对岸大角,拱卫广州府之四方炮台,珠江口各处戒备,都要有重炮部署。若彼兵少,则不能撼动;彼兵若多,夺取炮台也要时日。”

“本督要加强炮台,诚如索将军之言,则朝廷幸甚、百姓也能得到庇佑。”

“制台,我受君上所托,出使天朝,自然为两家和好。如今来虎门巡视,自然也要尽心谋画。”

虽然总教习以后是别人的,但是倡议是他来的,自然也要管好了。

接下来,从“恩典”号上放下小船,索洛维约夫和阮元就乘坐小船上岸。)±&鸿).特t小)=说-ˉ@网t< ?>更??a新¥=}最¢2ˉ全?·[

索洛维约夫自然是习惯了这种军旅生活,而且他这双靴子防水还可以,快走两步自然无事。

但是阮元的官服,至少这个补子要打湿了,脚下的鞋子也不顶用。

至于索洛维约夫本人看过炮台以后,每一步也都在仔细丈量。

“正面这里,要放上12门大炮,需要三个标营在后。步军要有敢战不退之兵,兼有二三百鸟铳手,在石墙之后阻击上岸敌兵。”

到了他的专业环节,确实也更让人放心。

毕竟他出道就是玩轻步兵的,这方面都熟悉。

“在此处岸边,要多布鹿角,敌兵前来时,若于此处上岸,也要前排清障,后面跟进。几处要害,都要有铳手接应,有敌兵前来,便发枪击之。”

至于他走到滩涂前面,还特意看了一下海岸线到他预计阵地的距离。

“这里到时候要6磅小炮守卫,若敌兵不来,埋伏于巨石之后。敌兵若来,在此处推出,用葡萄弹射杀敌兵。不过百丈之内,敌兵不能前。若欲前进,不驱逐炮兵是不行的。”

内核,其实还是炮兵这块。

清军炮兵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他们一点准头都没有,所有技能点都在爆发装填,甚至这些老炮的水平确实也不行。

要让他们具备近代欧洲炮兵的水准,这里还真需要个擅长打炮的人来担任总教习。

索洛维约夫其实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个德鲁奥,他在圣多明各追随拿破仑炮打海地人,着实有些大炮轰蚊子。

而且说起来,也只有拿破仑自己,是选择自我放逐去加勒比当海岛大亨的,其馀的人如果愿意,途中都可以回来的。

只是不知道,此时拿破仑在圣多明各是个什么进度,他还把波兰兵派给了昔日副官玻利瓦尔。

这个时代,果然最大的问题,还是距离遥远,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水平都不够。

若是德鲁奥愿意前来的话,那么清军的炮兵,就是全都是傻子在放炮,他都不用担心了。

毕竟索洛维约夫是步兵玩家,炮兵都是后期兼修的。

单纯的炮兵基础训练,甚至交给一般的炮兵军官就行。

俄国有不少炮兵军官,回去还要和阿拉克切耶夫商量一下。

组团坑英国人,可以说是索洛维约夫最得意的战略规划。我得书城 免沸粤黩

从一开始就要做好,现在也要考虑清楚,将来可能的人事安排。

而且德鲁奥他很能活,索洛维约夫甚至都不知道他活到了1847年,就是双目失明也是1835年。

这样一位将军,在这个时候应该能够起到作用,给清朝弄来个可以担任职务十几年的炮兵圣手,到时候能够练出来炮兵的话,也够带英喝一壶的。

至于整个体系,索洛维约夫看过以后,要把沙角一侧的虎门炮台给做一个全面的升级。

就在这里部署的要塞炮兵,还有机动炮兵,外带用岩石垒成的炮台,还有顶盖防备开花弹的袭击。

花费肯定是不小,但阮元在这里,自然也有办法。

人家也是乾隆八十岁以后钦定的顶级人才,算是盖章认证的。

索洛维约夫本来也担心炮台的造价问题,还要收敛一些。

不想阮元这个时候,早就盯上了伍家。

“将军所思何事?”

“若是按照我目前估计的,炮台造价应当不低。除此以外,还要护卫舰六艘,熟练水手千馀人。英夷若以小船来,在海上击之。若是大船前来,则小船出海往越南、高棉、暹罗等处补给,袭击过往英夷商船与补给。水战之事,非我长项,制台需选一忠直勇将提督水师,不然就要请洋人来管带船只,此事不美。”

清朝多少有些这个顾忌,若是雇了军官来当教习,或者入籍的雇佣兵,这都没什么。

要是管带军舰的是洋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是有洋官愿意入籍的,倒也还好说。

毕竟清朝和明朝,这方面都是有些先例的,只是职务不行。

对于这点,阮元也不是没有办法,他表示可以开设学堂。

“如此一来,花费就更多了。”

“那广州各路行商,往来商人,倒是可以让他们认捐,皇上那里自有公论。”

说起来,阮元是江苏人,还是扬州人,见识过扬州盐商,象是广州行商这种同类,他自然也是知道怎么对付的。

“认捐之处,又当如何?”

“本督在浙江时,就曾要商人捐纳,用于水灾。此事在广州,倒也不难。”

而且阮元心里有数,潘家肯定会掏钱的,就是他们家现在只有潘有度一系还在行商,已经走起来了官商结合的路,但对于广州一地,若是有事,潘家定会出面。

至于和洋人不清不楚的伍秉鉴,到时候也有的是办法来对付他。

这些事情,也不用索洛维约夫操心。

阮元有的是办法,他对于地方百姓,只要不造反,反而还宽容些。

但是对于奸商,他就不太客气。

至于他把方法说给索洛维约夫听以后,索洛维约夫也不免大笑。

“将军这是何故?”

“制台果然好手段,若是我祖父生在天朝经商,就是万贯家财,怕是也要献于朝廷了,还不用遭牢狱之灾。”

俄国人对这方面不太忌讳,普希金可说过他祖上是包税人和大公奴仆出身,索洛维约夫家里也就是个走私贩子,世代奸商,说出来倒也无所谓。

阮元听了原委,也是大笑。

“不想将军家里,也是商民出身。”

“不过比起皇商来,还逊色的很。制台若是如此,想必督办海防,整顿水师一事,也不会短缺银两。”

虽说索洛维约夫还想要帮清朝搞一下规范化货币,不过他搞经济那是副业,因此也不会过多参与。

这个以后等到清朝自己想到要搞海关的时候再说吧,他也不可能到哪里都是保姆局。

而阮元的手段,对付内部还是有些用处的。

更何况伍秉鉴担保的洋人,走私鸦片被查获,到时候罚款就在那里摆着的。

有把柄在手里,那还不是随意拿捏呢?

至于虎门这里要形成的防御体系,其实索洛维约夫也不光是要搞现在这些玩意儿。

他还准备前面放水雷,甚至要是可以的话,1840年的先行版鱼雷,都要给带英安排上。

回去攀科技树,俄国自己也能用上,以后军火大单,也少不了这边的。

而英国人此时,对于清朝加强海岸炮台的做法,还一无所知。

如果不是随行军官,比斯特罗姆是近卫军的将军,大概索洛维约夫还要给阮元这里留下个顾问。

不过以后俄国来到清朝担任教习的官员,也少不了会在广州这里活动。

到时候英国人也就知道了,清朝这版会雇佣俄国和法国的军事教官,强化自身的军队。

说起来,虽然索洛维约夫和拿破仑的血缘关系,体现在波琳娜给他生的孩子,还有波琳娜的儿子让他女儿未婚先孕,然后结婚但两人考虑问题的方式,还是比较接近的。

拿破仑也认为,如果中国皇帝愿意加强军备,请来欧洲教官,以清军之前翻越青藏高原表现出来的机动力,这也是一支有战斗力的精锐部队。

索洛维约夫虽然看到了实际情况,清军确实在走下坡路,不过在东亚地区虐菜还是很有把握的。

如果有顾问,加强军队训练,再辅助以爱尔兰夷丁和编入八旗的哥萨克,那也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

英国人要是敢来,到时候也够喝一壶的。

索洛维约夫也总算把虎门炮台这边的部署,都给走了一遍。

接下来还要回到广州,四方炮台也要加强,除此以外,还要控制住交通要道。

在广州,索洛维约夫也见到了些奇怪的玩意儿,比如说在南方清军当中大规模装备的抬枪。

索洛维约夫在天津的时候,也没见到八旗精锐里有多少用这个玩意儿的。

但是对于绿营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中近距离支持火器了。

甚至要是装上铁砂,当个喷子用,近距离对于敌人的杀伤力也不小。

索洛维约夫看到这玩意儿,也想到了山地作战的时候,总是需要有些辅助武器。

象是大色魔萨克斯大元帅得病的时候,有个奇妙构思。

但那玩意儿,显然不象是带清的抬枪这样,几个步兵扛着就能机动,如有必要甚至可以拆分。

要是发展好了,大概清军到了本世纪末,能够用上后膛装填,威力巨大的抬枪。

工艺不够,那就只能当个步兵伴随火力用。

要是工艺足够,就这个长度,劲儿够大,都能当反坦克枪了。

索洛维约夫看到了,也想要进行改进,因此从清军这边购入了两挺。

没准以后在高加索和巴尔干的作战当中,这玩意儿还能够派上用场。

而且线列步兵就是到了鸦片战争期间,还是主要的交战方式,只不过也到了这种作战方式的末期罢了。

在战斗中,抬枪还是能够起到一些作用的,甚至于其在复杂地形上的机动力更好,比起来英国人的小炮可能更有些优势。

根据一路上所经地方看到的地形地貌,索洛维约夫回去的路上,怕是没有多少时间和妻妾亲热,逗孩子的时间也会比较少。

他还要考虑到清朝沿海地区的情况,在昭梿等人回国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份咨询建议,如何来强化清朝的海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