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绝对会帮场子

第324章 绝对会帮场子

皮若愚将指挥棒放下,作战室内的空气依旧沉甸甸的,所有人都是眉头紧锁。

然而,作为风暴中心的苏耀阳,脸上却连一丝波澜都未曾泛起。

他直起身子,环视了一圈自己这些面色凝重的得力干将,忽然笑了。

“怎么了一个个都跟奔丧似的。他用一种玩笑的语调说道,“这不是打得挺好吗”

“好”李高远第一个没忍住,上前一步道,“总座,太原都快丢了,这还好啊”

“当然好。”

苏耀阳的目光转向他,眼神里带着一丝轻笑,“高远,我问你,现在冲上去,跟日本人硬碰硬,我们死伤惨重,把太原救下来了,好处是谁的”

李高远一愣,下意识地回答:“当然是……阎长官的。”

“那不就结了”苏耀阳摊了摊手,“我们出钱、出人、出命,给他阎老西保住地盘,他回头再给我们穿小鞋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套用李云龙的话,亏本的买卖咱不能做。”

他又看向程如风:“老程,你那些宝贝疙瘩,每一加仑航空燃油,每一颗炸弹,都是钱。把它们扔到阵地战的无底洞里,听个响太浪费了。”

程如风叼着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苏耀阳这才走到了巨大的墙壁地图前,那里挂着一张由航空侦察照片拼接而成的、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日军后勤补给线路图。

他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没有指向太原,而是在日军三路大军的后方,画了几个大大的圆圈。

那几个位置,分别是正太铁路上的几个关键桥梁、阳泉附近的临时物资转运站,以及一个隐藏在山谷里的野战机场。

“弟兄们,你们要记住,我们打的不是十八世纪的排队枪毙,是二十世纪的总体战。”

他的声音不大,却能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取决于它有多少杆枪,而取决于它的后勤能支撑它打多久。

日军这三个师团,就像三头饿狼,看着凶猛,但它们的脖子上,都拴着一条叫‘补给线’的脆弱锁链。”

他的红色铅笔,在那条从石家庄延伸过来的铁路线上一路划过,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第一,等阎老西哭爹喊娘,等他把自己的家底都准备好送到我们面前,我们一兵一卒都不动。」

“第二,打。”

苏耀阳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无比,铅笔的笔尖重重点在了阳泉的物资转运站上,“等他们把价钱付了,老程,你的飞行大队就是主角。

我不要你去轰炸什么阵地,我要你把所有炸弹,都给我扔到这些地方去!炸他们的铁路、桥梁、仓库、运兵车!我要让前线的每一个日本兵,都吃不上热饭,拿到的是空弹药箱!”

他转过身,看着一旁的李高远。

“老李,等小鬼子饿得头晕眼,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时候,你的部队再上!我要你像一把快刀,不是去啃硬骨头,而是去切断他们的手脚,去抓俘虏,去缴获!我要打一场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仗!”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皮若愚身上。

“老皮,你现在就去草拟一份电报,告诉我们的阎长官。我们出兵,可以。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得掏钱。

我们这位阎长官京营山西数十载,身家没有一亿也得几千万吧,我们要的不多,三千万大洋应该不过份吧”

一番话,说得整个作战室里的军官们,全都恍然大悟,最后化为了亢奋和崇拜。

原来,这看似危若累卵的局面,在总座的眼里,不过是一场可以坐地起价的绝佳生意!

“总座英明!”

李高远激动得一拍大腿,笑得合不拢嘴。

程如风也深吸了口香烟,咧嘴一笑:“总座,您就瞧好吧!我保证,三天之内,让小鬼子的火车一寸都动不了!”

苏耀阳满意地点了点头,但却正色道:“你先别高兴得太早,想要轰炸鬼子的后勤,首先得夺取制空权。

为了重新夺回太原,这一次鬼子可是出动了三百多架飞机,咱们简单的将它们对半分,能和咱们争夺制空权的战机少说也得一百六七十架。

想要把这些战机打趴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们的任务可是很重啊,尤其是老杜走了之后,你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我会的。”程如风郑重的点点头。

苏耀阳忽然想起了什么,目光从地图上移开,转向了程如风。

“对了老程。”他问道,“第三飞行大队的组建,进行得怎么样了”

一听到“第三飞行大队”这几个字,程如风立刻来了精神,他坐直了身体,大声道:

“总座放心,第三飞行大队已经组建得差不多了。

新飞行员的单飞训练和基础战术配合都已经完成。

飞机嘛……您上次批下来的那批新式飞机已经全部到位,地勤正在进行最后的磨合。估摸着,再有最多两个月,他们就能正式成军,随时可以拉上天跟小鬼子干仗!”

此言一出,作战室内原本就高昂的气氛,瞬间又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李高远、皮若愚,以及在场的其他所有军官,脸上全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作为地面部队,他们当然希望自家的空军越强大越好,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打日本人。

对于山西民团的军官和士兵来说,山西民团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飞行大队绝对占了首功。

经过两年多不计成本的疯狂投入,苏耀阳一手打造的飞行大队已经基本步入正轨。

尤其是金沙岭机场建立的那座“金沙航空学校”,简直就是一台高效的飞行员制造机,源源不断地为前线山西民团提供着新鲜血液。

虽然山西民团的空军一直以来只有番号为第一大队的“雷电”战斗机大队、第二大队的“海盗”战斗机大队,以及一个独立的第一轰炸大队和运输大队。

这两年来,这三个大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他们的任务越来越重,这也使得在兵力的使用上一直有些入不敷出,这才使得苏耀阳决定再成立一个飞行大队,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空中压力。

而金沙航校每年都能稳定提供超过两百名合格的飞行学员。

即便不是所有学员都拥有驾驶高性能战斗机的天赋,但从中筛选出五六十名精英,补充进战斗机大队,却是绰绰有余。

随着飞行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成立一支全新的战斗机大队,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苏耀阳满意地看着程如风,点了点头。

“很好,告诉第三大队的小伙子们,手脚都麻利点。”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他们的结业典礼,我很可能就会安排在阳泉上空。我希望他们第一次执行任务,就是把小鬼子的补给列车送上天,当做庆祝的烟。”

“是!总座!”

程如风敬了个军礼,“我保证,这帮小子绝对不会让您失望!他们早就憋着一股劲,想让小鬼子尝尝咱们这些新式战机的厉害!”

“滴滴……滴滴滴……滴滴……”

就在作战室里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角落里一部专门负责接收最高优先级电报的电台,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蜂鸣声。

正在伏案写东西的皮若愚动作一顿,抬起头。

一名精干的报务员迅速摘下耳机,拿起刚刚译好的电文,快步走到皮若愚身边,低声说了几句。

皮若愚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果然如此”的笑容。他拿着那份薄薄的电报纸,走到了苏耀阳面前。

“总座。”

他将电报递了过去,语气里带着一丝笑意,“鱼上钩了。”

苏耀阳接过电报,扫了一眼。

电文有两封,内容都很简短。

第一封来自太原,发报人是阎锡山。电文的措辞已经完全没有了几天前那种矜持,取而代之的急切和慌张。

而第二封电报,则来自八路军总部。内容更加直接,告知苏耀阳,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已经启程,正星夜兼程赶赴五台县,希望能与苏团长“共商抗日大计”。”

“呵……”苏耀阳轻笑一声,将电报纸随手放在了桌上,“这个阎老西,还真是典型的见风使舵。

现在知道卖好了,早干嘛去了

李高远凑过来看了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总座,我看他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要不,咱们再晾他一天”

“不,没必要了。”

苏耀阳摇了摇头,“火候刚刚好。再烧下去,鱼就烤焦了,肉就不好吃了。”

他转向皮若愚,下达了新的指令。

“老皮,你的电报拟好了吗”

“已经好了,总座。”皮若愚立刻递上了一份刚刚写好的电报稿。

苏耀阳接过来,快速浏览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份电报很简单,就是告诉阎锡山,想让我帮你可以……掏钱,至少三千万。

“就按这个发给他。”

苏耀阳将清单递还给皮若愚,“告诉阎长官,这是我们出兵的唯一条件。答应,我立马就出兵。不答应,他就自己等着给日本人开城门吧。”

“是!”皮若愚立刻转身去办。

会议开完之后,众人纷纷散去,苏耀阳也回家歇息去了。

第二一大早,他还没起床呢,就听到部下来报,八路军的代表来了。

一听到八路军代表来了,苏耀阳不敢怠慢,赶紧洗漱完毕后,在客厅接见了对方。

这时候,他也见到了久仰大名的副参谋长。

客厅里,一个身影已经等候在那里。

那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灰色八路军军服,脚上的布鞋沾满了泥土,显然是经过了长途跋涉。

他身材中等,面容清瘦,但腰杆挺得笔直,尤其是那双藏在圆形眼镜片后面的眼睛,虽然布满血丝,却依旧锐利、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的身边,只站着四名同样风尘仆仆的警卫员。

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苏耀阳立刻就认出了对方的身份。

“副参谋长,久仰大名,一路辛苦了。”苏耀阳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主动伸出手。

副参谋长也伸出手,有力地握了握,目光则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民团团长。

年轻,自信,眼神里没有这个时代军阀的戾气,反而带着这个时代少有的朝气蓬勃的精神。

“苏团长客气了。”副参谋长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但很沉稳,“国难当头,不敢言苦。”

看着对方疲惫的样子,苏耀阳客气地说道:“副参谋长,您远道而来,想必是人困马乏。不如先在我这里歇息一天,我们养足了精神,明天再谈事情如何”

“多谢苏团长的好意,但军情如火,还是先谈正事吧。”副参谋长含笑拒绝了。

身为一名高级将领,他当然知道如今的战局,每一分钟都在发生变化。

苏耀阳见他坚持,也不再劝。

“也好。不过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来人,准备早餐。我们边吃边谈。”

早餐很快被端了上来。

炸得金黄的油条和白面馒头,香甜的豆浆和稀饭、流心的荷包蛋,还有热气腾腾的牛奶和咖啡。

副参谋长看着眼前的食物,只是微微一笑,拿起一个馒头,不急不缓地吃了起来。

他的吃相很斯文,但速度不慢,显然是饿坏了。

等到一杯热牛奶下肚,恢复了些精神,他才放下了餐具,切入了正题。

“苏团长,我此次前来,是代表我军总部。

日军大举围攻太原,唇亡齿寒,我八路军绝不会坐视不理,已决定出兵侧应。”

他看着苏耀阳,目光诚恳,“但想必您也知道,我军装备简陋,弹药奇缺。所以,总部希望苏团长能看在同为抗日武装的情分上,支援我军一批武器弹药,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空中支援。”

苏耀阳听完,端起咖啡杯,吹了吹热气,然后露出了一个极为爽朗的笑容。

“我当是什么事呢。当然没问题!”

看到对方惊讶的表情,苏耀阳哈哈一笑,放下咖啡杯,身体微微前倾。

“无论是谁,只要是打鬼子,我苏耀阳绝对要帮场子。

武器弹药,好说。

空中支援,更好说。

只要你们需要,我的飞机,随时可以为你们提供空中支援”

副参谋长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