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又是一年

其他孩子及不及格没关系,主要是太子的成绩会影响到宋应知的官途。

太子是未来的一国之君,如果他科科拔尖儿,唯独在这一门课上成绩不好,那皇上最先考虑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老师存在问题。

一旦追究下来,那罪责可就大了,好在年底大考时,太子终于交上了一副满意的答卷,让宋应知安心过了个好年。

有了宋文弃,今年过年宋应知终于没那么敷衍。

除夕前夕,这天一大早,天寒地冻的,他便把赖床的宋文弃叫起床。

“弃哥儿,别睡了,三伯今天带你去买年货。”

年货?!

听到这俩字,原本困得不行的宋文弃瞬间睁眼,一脸惊喜地看向宋应知。

“三伯!你说的是真的?!”

看着孩子那惊喜的模样,宋应知忍不住笑了:

“当然是真,三伯还能骗你不成?快起来收拾,咱们一会儿就出发。”

“欧耶!”

听到能出去玩,宋文弃别提多高兴了,连刚学会的英文语气词也给用上了。

欢喜之后,他一骨碌地翻身下床,迅速穿衣洗漱,速度快得就像宋应知小时候上学要迟到一般。

不多时,宋文弃便一蹦一跳地跟着宋应知出了门。

前几日,宋应知就给宴庄放了年假,如今出去逛街,宋应知只能让几个家丁跟着,叮嘱他们护好孩子。

西市是商人汇聚之地,这里也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

一行人出门没多久,就看见人山人海的景象,集市上热闹非凡,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摊位,有卖糖果糕点的、有卖春联年画的、还有卖各种新奇小玩意儿的。

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宋文弃被家丁高举着,眼睛滴溜滴溜四处转悠,满目琳琅物品都快把自己看花了眼。

“三伯,这京城可真热闹!和巴里一样!”

从巴里来的孩子,按理对这些习以为常才是,可宋文弃自从来了京城,学业上为了追赶其他孩子,每日都在刻苦用功,已经一年没好好出来玩了。

现在是看什么都觉着新鲜。

“一会儿看上什么直接说,三伯给你买。”

宋应知走在他前头,前面还有两个家丁开路,一行人先来到一个春联摊位前,宋应知挑选了几副红纸,又在糕点摊买了宋文弃爱吃的各种点心。

新年新气象,尽管孩子的新衣服不少,他还是带着宋文弃去成衣铺子买了套新衣。

两人在集市上逛了一天,累了就找酒楼吃饭,吃完继续在城里逛。

等打道回府时,大家手中全提满了各种年货。

宋文弃虽然小脸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旧满脸兴奋,没有丝毫疲惫。

这年,宋应知亲自带着孩子写对联,给孩子做年夜饭,带着孩子正儿八经的守岁。

待孩子睡下后,宋应知蹑手蹑脚地往他们枕头底下塞红包。

也是这个时候,宋应知终于觉得,他一个人好像真的照顾不好孩子。

尽管自己很努力的顾及孩子的感受了,但还是有些细节的地方照顾不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春节过完,宋应知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孩子去牙行买个负责饮食起居的老妈子回来。

“三伯,我都这么大了,不需要人照顾。”

去牙行的路上,宋文弃开始闹起小脾气。

宋应知知道他为何会生气,但这事容不得他拒绝。

“弃哥儿,你已经八岁了,是懂事的年纪了,三伯很忙没空天天照顾你,若你不想她人照顾,我会选择娶一门妻子回来照顾你,到那时有了弟弟,你愿意吗?”

听到宋应知这话,宋文弃立马就不吭声了,此刻他的手心全是冷汗。

宋应知的偏爱让他迷失了方向,他不想要老妈子,这样宋应知才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他。

可显然,宋应知已经看穿了他的小伎俩。

“对不起,三伯,我错了。”

“知错就好,别被眼前的一切冲昏了头,别忘了,你亲弟弟也在我的名下,若你以后连他都不如,那我也会像你父母一样,把手里的机会都给他,明白吗?”

宋应知严肃地看着他,在过继宋文弃前,他让宴庄调查过这个孩子,对于他所做的一切宋应知自是一清二楚。

他不建议这孩子有心机,但若沉迷在他的羽翼之下,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面对宋应知的训话,宋文弃忍不住低下头,心中满是紧张与不安。

“三伯,我不会再犯了,不会再让您失望。”

“没事。”

宋应知看着他,神色缓和了些。

片刻后,两人来到牙行,听完宋应知的要求后,牙人很快带上来一批有了年纪的老妈子供宋应知二人挑选。

“弃哥儿,你自己去选一个。”

毕竟以后都是跟着他,人还是自己看着舒心才行。

宋文弃应了一声,心中虽然抗拒,但还是乖巧地在妇人堆里走了一圈,最后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和善可靠的老妈子出来。

宋应知将那妇人打量一番,见人还算满意,便让伢人去办理卖身契。

这老妈子姓刘,曾在权贵府里待过,后来服侍主母去世了,她也被新娶的续弦借口卖掉。

宋应知对刘妈的身世很满意,在前家没犯什么大错,最主要的是懂规矩,能很好第教养宋文弃。

办理好卖身契,宋应知准备带着人离开之时,宋文弃突然叫住宋应知。

“三伯……我看私塾里的其他人都有小书童,我能不能……也要一个?”

见孩子可怜巴巴地望着他,宋应知不由一愣。

“是三伯疏忽了,的确该给你准备一个侍读。”

说罢,又让牙人带一批识字的孩子上来。

最后,在刘妈的建议下,宋应知接连买了几个丫鬟和几名家丁,这些以后都是负责孩子饮食起居的。

解决了这一件事,隔天一早,宋应知又去城中给宋文弃找了一位教书先生。

如此一来,孩子的事宋应知不必再分心。

过完春节,宋应知开始整日待在礼部处理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