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277.谋长策远,共商发展

抽水机“嗡嗡”的轰鸣声在田埂间回荡,像台不知疲倦的老伙计。

清澈的水流,顺着水管涌向干裂的土地,在土缝里蜿蜒游走。

玉米苗贪婪地吮吸着水分,蔫了许久的叶片渐渐舒展开,泛出淡淡的绿意,像是大病初愈的人终于缓过了劲。

林晓峰站在田边,看着眼前的景象,眉头却没完全舒展开。

救援物资解了燃眉之急,新挖的山泉和蓄水池暂时缓解了用水问题,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他心里清楚,要是明年再遇到这样的旱情。

村里没个更完善的应对办法,照样会陷入手忙脚乱的困境。

“晓峰哥,你看这玉米苗!

喝了水就是不一样,叶尖都透着绿,再过几天肯定能长得比俺还高!”

狗蛋拎着个掉了底的木桶跑过来。

桶里的水晃悠着,溅起几滴落在滚烫的地上,瞬间就没了影,只留下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林晓峰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田埂上的泥土,却没像往常一样露出笑容:

“狗蛋,你说要是明年再遇到这么严重的旱情,咱们没了县里的救援物资,也没那么幸运再找到新山泉,该咋办?”

狗蛋愣了一下,挠了挠后脑勺,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些:

“俺不知道……不过有晓峰哥在,肯定能想到办法!以前不管啥难事,你都能解决。”

看着狗蛋眼里毫不掩饰的信任,林晓峰心里反而更沉了,不能总靠临时抱佛脚,得为村子的长远发展打算,得让村民们就算没了外援,也能稳稳当当过日子。

他脑子里忽然闪过刘麻子的身影,刘麻子以前在镇上的合作社管过物资,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说不定能给些有用的建议。

中午的太阳格外毒,晒得人皮肤发疼。

林晓峰跟林永强交代了几句,让他盯着抽水机,别让水管跑偏浪费水,自己则顶着日头往刘麻子家走去。

刘麻子家在村东头,院子里种着几棵老槐树,枝繁叶茂的,把半个院子都罩在树荫里。

树荫下摆着一张磨得发亮的石桌,刘麻子正坐在石凳上抽旱烟。

烟杆“吧嗒吧嗒”响,白色的烟雾在闷热的空气里慢慢散开,带着股淡淡的烟草味。

“麻子叔,忙着呢?”

林晓峰推开虚掩的院门,笑着打招呼,鞋底踩在院子里的青砖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刘麻子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赶紧把烟杆在石桌边缘磕了磕,把烟灰磕掉,灭掉烟头:

“晓峰啊,快坐!是不是地里的抽水机出问题了?还是玉米苗有啥毛病?”

林晓峰在对面的石凳上坐下,接过刘麻子递来的粗瓷碗,碗里是凉好的凉茶,喝一口,清甜的味道顺着喉咙滑下,却没完全驱散心里的忧虑:

“麻子叔,地里的事暂时没啥问题,永强盯着呢,抽水机浇水顺顺利利的。

俺今天来,是想跟您商量点正事——关于村子长远发展的事。”

刘麻子愣了一下,手指摩挲着烟杆上的纹路,随即明白了林晓峰的意思:

“你是担心以后再遇到旱情,村里没个靠谱的应对办法,怕大家又要遭罪?”

林晓峰重重地点点头:

“是啊,这次全靠县里的救援物资和新找的山泉,可这不是长久之计。

俺想知道,咱们村咋才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更有抵抗力,不光能保住庄稼,还能提升经济实力,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用总为吃饭发愁。”

刘麻子叹了口气,把烟杆放在石桌上,指节因为用力有些发白:

“晓峰,你能想到这些,说明你心里真装着村子,是个负责任的后生。

可俺能力有限,以前在合作社也就管管物资收发,算个账记个本子还行,对于村子发展的大事,实在没啥拿得出手的主意。

你要是真想办这事,不如去找德生队长商量,他在村里待了几十年,经的事多,经验丰富,说不定能给你指条明路。”

林晓峰心里虽有些失望,却也知道刘麻子说的是实话,刘麻子性子实在,从不会说没把握的话:

“俺知道了,谢谢麻子叔。俺这就去找林大爷,跟他好好说说俺的想法。”

“去吧去吧,”

刘麻子拿起烟杆,重新装上烟丝,用火柴点着:

“德生那人心里亮堂,知道你是为了村里好,肯定会支持你的。”

林晓峰站起身,跟刘麻子道别后,又顶着太阳往林德生家走。

路上的土路被晒得滚烫,鞋底踩上去都觉得发疼。

他心里七上八下的,满是忐忑。

村子发展是天大的事,涉及到家家户户的利益,不知道林德生会不会支持他的想法,会不会觉得他太急功近利。

林德生家的院子里种着几棵苹果树,虽然还没到结果的季节,枝叶却长得格外茂盛,绿油油的。

林德生正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修理着一把破旧的锄头,锄头的木柄松了,他正用铁丝往紧里箍。

看到林晓峰进来,他停下手里的活,脸上露出笑容:

“晓峰,咋有空过来?地里的玉米苗都浇完水了?”

林晓峰走到林德生身边,蹲下身,顺手帮他递了根细铁丝:

“还没浇完,永强在盯着呢,他办事您放心。

俺今天来,是想跟您商量点事,关于村子长远发展的,想听听您的意见。”

林德生停下手里的活,把锄头放在一边,看着林晓峰,眼神里满是认真:

“你说,俺仔细听着,有啥想法尽管说。”

林晓峰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琢磨了许久的想法一股脑说出来:

“林大爷,这次旱情给俺敲了个警钟,俺发现咱们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太被动了,一点抗风险能力都没有。

俺想为村子谋长远发展,一方面建更完善的水利设施,比如多挖几个大蓄水池,再修一条从山泉到村里的主水渠,然后分支到各个农田,这样不管遇到啥旱情,都能有足够的水用;

另一方面,俺想试着搞点经济作物种植,再养些鸡鸭猪,提升村里的经济实力,让大家除了种玉米,还能有别的收入,日子能过得更宽裕些。

可俺不知道这些想法靠谱不靠谱,想听听您的建议。”

林德生静静地听着,没说话,手指轻轻敲击着膝盖,眼神里看不出情绪。

林晓峰心里越来越紧张,手心都冒出了汗,生怕林德生觉得他的想法不切实际,或者觉得他太年轻,不该瞎折腾。

过了好一会儿,林德生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些沙哑却格外坚定:

“晓峰,你的想法很好,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全是为了村里好,俺支持你。”

林晓峰愣了一下,像是没反应过来,随即大喜过望,声音都有些发颤:

“您真的支持俺?您不觉得俺这些想法太冒进了?”

林德生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

“冒进啥?有想法才有奔头!你为村里做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找水源、修水渠、争取救援物资,哪件事不是实实在在的?

以前村里遇到困难,都是等靠要,你能主动想到长远发展,这是好事。

不过,村子发展是大事,急不得,得慢慢来,得跟村民们好好商量,毕竟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不能你一个人说了算。”

林晓峰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感觉浑身都轻松了:

“俺知道,俺肯定会跟村民们好好商量,绝不会独断专行。

俺就是担心,村民们会不会觉得建水利设施、种经济作物太费力气,不愿意干,或者担心没收益。”

林德生拍了拍林晓峰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带着长辈的鼓励:

“放心,只要你把道理说清楚,让大家知道这么做是为了啥,是为了让大家以后不用再为水发愁,不用再为吃饭犯难,没人会反对。

你要是需要帮忙,尽管跟俺说,俺帮你召集村民们开个会,大家一起商量着来。”

林晓峰心里满是感激,眼眶都有些发热:

“谢谢林大爷!有您的支持,俺心里踏实多了。

俺会尽快制定详细的计划,把水利设施的图纸画出来,再查查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的资料,确保计划可行,然后再跟大家商量。”

“好,俺相信你能把这事办好,”

林德生拿起锄头,继续用铁丝加固木柄:

“你办事稳重,又肯动脑筋,村里的未来交到你手里,俺放心。”

林晓峰站起身,跟林德生道别后,脚步轻快地往家走。

路上的太阳依旧毒,可他却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他脑子里开始盘算起来:

水利设施方面,主水渠得挖宽些深些,能走更多水,蓄水池要选在地势高的地方,这样水能自流到田里。

经济发展方面,先小范围试种耐旱的棉花和芝麻,这两种作物市场需求大,也好打理。

养殖就从家家户户养几只鸡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再扩大规模。

回到家的时候,娘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林晓峰回来,赶紧放下手里的鸡食盆:

“晓峰,今天咋回来这么早?地里的活忙完了?看你这高兴的样子,是不是有啥好事?”

林晓峰走到娘身边,帮着撒了把玉米粒,看着鸡群争先恐后地抢食:

“还没忙完,永强在盯着呢。

俺今天跟林大爷商量了村子长远发展的事,他特别支持俺的想法,还说要帮俺召集村民开会。”

娘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你是想为村里建水利设施,还想种经济作物、搞养殖?

这主意好啊!这样以后再遇到旱情,咱们也不用慌了,大家的日子也能过得更好。”

林晓峰点点头:

“是啊,俺就是这么想的。不过这事急不得,得一步步来,先跟村民们商量好,再动手干。”

娘笑着说:

“你能有这想法,娘比啥都高兴。

不过跟村民们商量的时候,得好好说,别跟人家急,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俺知道,俺会好好跟大家说的。”

林晓峰笑着说,心里满是温暖。

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林德生的信任和帮助,还有村民们的期待,他觉得自己的计划一定能成功。

晚饭的时候,林晓峰把自己的想法跟父亲林福财说了。

林福财放下筷子,眼里满是赞许:

“你做得对,村子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得往长远了想。

俺年轻时,村里也想过建水利设施,可那时候条件太差,没工具没材料,最后不了了之。

现在有你牵头,又有县里和农场的支持,肯定能办成。”

林晓峰夹了块土豆放进嘴里:

“俺会努力的,争取让村子早日建成完善的水利设施,种上经济作物,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再受穷受苦。”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峰一边盯着地里的玉米苗,确保每一株都能喝到水,一边利用晚上的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

他在煤油灯下画水利设施的图纸,用尺子仔细标注蓄水池的位置、尺寸,水渠的走向、宽度,画了改改了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他还找出以前从镇上借来的农业书籍,翻查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的资料,记了满满一本笔记,生怕漏掉重要信息。

计划制定好的那天下午,林晓峰拿着图纸和笔记去找林德生。

林德生看了,连连点头:

“想得真周到,连水渠的坡度都算好了,这样水就能顺顺利利流到田里。

行,俺这就用村里的广播通知,让村民们晚上到村基地的空地上开会。”

傍晚的时候,村民们都陆续来到了村基地的空地上。

有的扛着小板凳,有的坐在石头上,还有的站着,互相小声聊着天,好奇今天开会要商量啥大事。

林德生拄着拐杖,慢慢走到空地上的土台上,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喇叭传到村里的每个角落:

“乡亲们,今天召集大家来,是因为晓峰有关于村子长远发展的想法,想跟大家商量商量。

大家都认真听听,有啥意见、啥想法,尽管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说完,林德生看向台下的林晓峰,示意他上台。

林晓峰深吸一口气,攥了攥手里的图纸,走上土台,把图纸展开,用石头压着边角:

“乡亲们,俺的计划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建更完善的水利设施,咱们在村西、村北各挖一个大蓄水池,再修一条从山泉到村里的主水渠……

然后分几条支渠到各个农田,这样以后再遇到旱情,咱们也有足够的水浇地;

另一方面是种经济作物、搞养殖,咱们先试种些棉花、芝麻,再家家户户养几只鸡,慢慢积累经验,以后再扩大规模,让大家能多赚点钱,日子过得更好。

大家有啥意见,尽管提,咱们一起商量。”

村民们听完,都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这主意好啊!建了水利设施,以后再也不用怕旱情了,庄稼也能保住了!”

“种棉花好,棉花能卖钱,还能自己织布做衣服,一举两得!”

“晓峰,你咋说俺们咋做,俺们信你!以前你带俺们找水源、抗旱情,就没出过错!”

林晓峰看着台下热烈的场面,心里满是激动,声音都有些哽咽:

“谢谢大家的支持!

咱们先从建水利设施开始,明天就动手,年轻力壮的负责挖蓄水池、修水渠,妇女们负责给大家送水、做饭,孩子们帮忙搬运工具,咱们分工合作,一起把这事办好!”

“好!”

村民们齐声回答,声音响亮,在村基地的空地上回荡,连远处的狗叫声都被盖了过去。

林德生笑着说:

“既然大家都支持,那咱们就定个日子,明天一早,大家都带着工具到村西的空地集合,先挖第一个蓄水池!”

村民们都纷纷点头,眼里满是干劲,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林晓峰知道,有了大家的支持和努力,村子的长远发展计划一定能顺利实施,以后就算再遇到自然灾害,村民们也能从容应对,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晚上回到家,娘已经做好了晚饭,还特意煮了几个鸡蛋,放在盘子里:

“晓峰,今天开会肯定很顺利吧?看你进门时的笑容,就知道大家都支持你。”

林晓峰拿起一个鸡蛋,剥了壳,咬了一口,鸡蛋的香味在嘴里散开:

“是啊,大家都特别支持,明天就开始挖蓄水池。

娘,俺相信,用不了多久,咱们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您和俺爹也能过上好日子。”

娘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不停地给林晓峰夹菜:

“娘不图过啥好日子,只要你平平安安的,村里的人都能吃饱穿暖,娘就满足了。”

林晓峰看着娘鬓角的白发,心里一阵发酸,却也更加坚定了信念——他一定要让家人、让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待。ru2029

u2029共商发展谋长远,齐心建设好家园。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