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278.谋筹资金,共寻出路
清晨的雾气像一层薄纱,裹着村西的空地。
林晓峰(父亲林福财,母亲王翠兰)蹲在蓄水池选址旁,手里攥着根磨得光滑的树枝,在湿润的泥土上画着水利设施的草图。
露水浸透了他的裤脚,带着股冰凉的泥土气息,可他浑然不觉。
脑子里全是一笔笔算不清的账:建水渠要多少水泥,买抗旱种子要多少钱,搞养殖的围栏和幼崽成本又得多少。
算到最后,一个数字像块石头压在心头:两千块。
“晓峰哥,你咋比鸡起得还早?俺扛着铁锹来挖池,还以为能抢个‘头功’呢!”
狗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扛着把旧铁锹,锹头在地上蹭出“沙沙”的声响,裤腿上还沾着早饭时溅的玉米粥印子。
林晓峰抬起头,把树枝往地上一扔,往日里带笑的脸上没了神采:
“狗蛋,挖蓄水池的事得缓一缓。俺昨天算了一宿,建水利、买种子、搞养殖,拢共要两千块,咱们村现在的家底,连零头都凑不齐。”
“两千块?”
狗蛋手里的铁锹“哐当”砸在地上,眼睛瞪得溜圆:
“俺爹说,俺家去年卖粮食加养牲口,一年才攒一百二十块!这两千块,得攒十几年啊!”
林晓峰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指尖还沾着湿土:
“就是因为难,俺才急着找大家商量。昨天跟林大爷说好,今天召集村民代表开会,一起想办法。
你去把永强哥、刘兰花,还有青山叔他们叫到村基地,俺去跟林大爷说一声,咱们尽快开会。”
“好!俺跑着去!”
狗蛋扛起铁锹,脚步踩在湿软的土路上,溅起的泥点沾在裤脚上,他却毫不在意,一路小跑往村里去。
林晓峰往林德生家走,路上遇到不少扛着锄头往田里去的村民,都笑着跟他打招呼:
“晓峰,今天是不是要挖蓄水池啦?俺家的锄头都磨亮了,就等你招呼!”
他只能笑着点头:
“再等等,快了!”
心里却像压了块铅——80年的农村,两千块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二十个壮劳力干一年、两年,甚至工资低的要三年的工钱,要凑齐,难如登天。
林德生家的烟囱里飘出袅袅炊烟。
林德生老婆正站在院门口择白菜,看到林晓峰,赶紧直起身:
“晓峰,咋这么早过来?快进屋,俺煮了红薯粥,还热乎着呢!是不是要挖蓄水池了?”
“不了婶子,俺找林大爷有急事。”
林晓峰走进院子,看到林德生正坐在小板凳上磨镰刀,刀刃在磨石上“沙沙”响,泛着冷光:
“林大爷,俺昨天算了预算,建水利、种作物、搞养殖,一共要两千块,咱们村拿不出这么多钱,今天想召集代表开会,一起想办法。”
林德生停下手里的活,把镰刀放在一边,用布擦了擦手:
“两千块确实是笔大钱。不过你别慌,村民们都盼着村子好,只要是为了大家,肯定会一起想辙。
走,俺跟你去村基地,听听大家的想法。”
两人往村基地走时,代表们已经陆续到了。
林永强怀里揣着泛黄的账本,手指还夹着半截铅笔。
刘兰花带了个蓝布封面的小本子,是她女儿用过的作业本,背面用来记笔记。
还有几个有威望的村民,都坐在石桌旁,手里攥着旱烟杆或针线筐,等着开会。
“大家坐,不用客气。”
林晓峰走到石桌旁,拿起桌上的旧算盘,珠子“噼里啪啦”拨了两下,又停下:
“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个难题——建水利、买种子、搞养殖,总共要两千块,咱们村没这么多资金,想听听大家有啥办法凑钱。”
石桌旁瞬间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过了好一会儿,林青山才磕了磕旱烟杆,开口道:
“两千块太多了,俺觉得可以先搞副业。俺年轻时跟着俺爹上山打猎,野猪、野兔、野鸡都打过,拿到镇上供销社,一头野猪能卖五十多块,要是组织几个人一起去,多打几趟,说不定能凑不少钱。”
“打猎是个好主意!”
刘兰花眼睛一亮,手里的针线筐都忘了放:
“俺小时候跟俺爹上山,知道后山的松树林里有野猪,还有不少野兔。现在是秋天,猎物长得肥,供销社收价高,要是能打到两头野猪,就能凑一百多块!”
林永强皱了皱眉,手指在账本上轻轻敲着:
“打猎能赚钱,可太危险了。后山有野猪,听说去年还有人看到过狼,要是出点事,咋跟家里人交代?
而且咱们村有打猎经验的人不多,万一空手回来,白忙活一场。”
“俺有个想法,”
林红霞放下手里的针线,轻声说:
“俺娘家在镇上,认识供销社的王主任。前几天听俺娘说,供销社有扶持农村发展的资金,要是能跟王主任说说咱们村的计划,说不定能申请到贷款,等赚了钱再还,还不用付利息。”
“申请贷款倒是稳妥,可咱们村没申请过啊!”
林德生叹了口气:
“不知道要啥手续,也不知道能不能批下来。要是批不下来,或者赚了钱还不上,咱们村可就欠了债,以后日子更难。”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声渐渐大起来。
有的说先打猎凑点钱,再申请贷款。
有的说跟亲戚朋友借,等赚了钱慢慢还。
还有的说先小规模发展,不用一下子投这么多钱,慢慢来。
林晓峰坐在一旁,手里拿着笔在小本子上记着,每个建议都画上圈,旁边还标注着风险——打猎:危险,收入不稳定;贷款:流程复杂,可能批不下来;借钱:人情难还;小规模:见效慢。
“晓峰,你是牵头的,你说说你的想法。”
林德生看向他,眼里满是信任:
“大家都听你的。”
林晓峰放下笔,清了清嗓子:
“大家的建议都好,俺觉得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让青山叔牵头,找几个有打猎经验的壮劳力上山,既能凑钱,也能给村里改善伙食;
第二步,麻烦红霞姐联系王主任,申请扶持资金,能批下来最好,批不下来,咱们再借钱或小规模发展。
这样双管齐下,总能凑到钱。”
“俺同意!”
林青山第一个举手,把旱烟杆往腰里一插:
“俺这就去找人,保证明天一早就上山,争取多打些猎物!”
“俺也去!俺会设陷阱,以前跟俺爷爷学过!”
一个叫林石头的年轻村民大声说,眼里满是干劲。
林红霞也点点头:
“俺今天就回娘家,跟俺娘一起去找王主任,把咱们村的计划说清楚,争取批下资金!”
林晓峰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脸上露出笑容:
“谢谢大家!青山叔,你们上山一定要注意安全,别单独行动,遇到大猎物别硬拼;
红霞姐,申请资金要是需要啥材料,俺帮你准备;
永强哥,你记好账,不管是打猎卖的钱,还是申请到的资金,都要一笔一笔记清楚;
刘兰花,你组织妇女们把村里的空地整理出来,等种子买了就能种。”
“放心,保证办妥当!”
大家齐声回答,声音响亮,把树上的麻雀都惊飞了。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都忙着去准备。
林青山挨家挨户找有打猎经验的村民,手里还拿着张旧地图,跟大家说后山的猎物分布。
林红霞回屋收拾东西,准备回娘家。
林永强翻开账本,在扉页上写“村发展资金明细”。
刘兰花则拿着个大喇叭,在村里喊:
“妇女同志们注意啦,下午到村基地集合,一起整理空地,准备种作物咯!”
林晓峰看着忙碌的身影,心里踏实了些。
他想起前世在城里打工时,老板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要大家心齐,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中午回家,林德生老婆已经做好了饭,桌上摆着一盘炒鸡蛋、一碗土豆炖白菜,还有两个白面馒头——这是家里舍不得吃的,特意留给林晓峰的。
“晓峰,开会咋样?凑钱的事有谱没?”
林德生老婆把馒头递给他,眼里满是担心。
林晓峰咬了口馒头,香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婶子,有谱了!青山叔他们上山打猎,红霞姐申请资金,应该能凑到钱。
您放心,俺会让大家注意安全,不会出事的。”
“打猎太危险了,山上有野猪,要是伤了人可咋整?”
林德生老婆放下筷子,手都有些抖:
“要不别让他们去了,咱们跟亲戚借点钱,慢慢还也行。”
林福财(林晓峰父亲)放下碗,咳嗽了两声:
“你婶子说得对,安全第一。不过为了村子发展,大家愿意出力,也是好事。
晓峰,你跟青山他们说,别贪多,打到猎物就赶紧回来,别在山上待太久。”
“俺知道,俺会跟他们说的。”
林晓峰点点头,心里满是温暖——长辈的关心,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下午,林青山找齐了五个村民,都是有经验的壮劳力。
他们聚在村西的空地上,摆弄着猎枪、弓箭和陷阱工具。
林青山拿着地图,指着后山的松树林:
“这里有片洼地,野猪常去喝水;那边的山坡上有野兔,咱们明天先去洼地设陷阱,再去山坡打兔子。”
“好!俺带弓箭,打兔子准!”
林石头举起手里的弓箭,弓身是他自己做的,用的是后山的硬木。
林晓峰走过去,给每个人递了瓶凉白开:
“青山叔,明天上山一定要小心,要是遇到大野猪,别硬拼,咱们的钱可以慢慢凑,人不能出事。”
“放心,晓峰,俺们有经验。”
林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
“俺们带了猎枪和陷阱,保证安全回来,还能给村里多凑点钱!”
另一边,林红霞也回到了娘家。
她娘听了村里的事,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带着她去供销社找王主任。
王主任正在看文件,听了他们的计划,眼睛亮了:
“你们村的想法很好,既解决旱情,又能增加收入,符合县里的扶持政策。
不过资金需要审批,俺明天就跟县里汇报,三天内给你们答复。”
林红霞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谢谢王主任!要是能批下来,俺们村肯定好好发展,不辜负您的支持!”
晚上,林红霞回到村里,把好消息告诉林晓峰和林德生。
林晓峰心里更踏实了——要是能批下一千多块,再加上打猎的钱,资金缺口就能解决大半。ru2029
u2029狗蛋扛锹喊抢“头功”,听需两千块惊掉锹:“俺家十年攒不够!”晓峰笑:“众人拾柴火焰高!”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